天天看點

潘天壽、齊白石、李可染等大家名作彙聚,北京畫院百餘件精品亮相國博

作者:文彙網

國畫名家潘天壽的水墨巨制《鷹》、李可染的《萬山紅遍》、齊白石的《和平圖》、油畫大家靳尚誼的名作《塔吉克族老人》、黃永玉為北京奧運會創作的主題繪畫《中國= mc2》……2021年10月1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北京美術家協會、北京畫院承辦的“百花齊放——北京畫院創作與典藏精品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對公衆展出。10月15日上午,展覽開幕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

潘天壽、齊白石、李可染等大家名作彙聚,北京畫院百餘件精品亮相國博

李可染《萬山紅遍》,1964年(李揚/攝)

1957年5月14日,以齊白石為名譽院長、葉恭綽為院長,彙聚陳半丁、于非闇、徐燕孫、胡佩衡、王雪濤等名家的北京中國畫院(北京畫院前身)正式成立。這是新中國以來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國家級畫院。在成立大會上,周恩來總理明确提出北京畫院所肩負的三大任務,即創作、研究、教學,同時希望畫院的創辦可以帶動新中國文藝的“百花齊放、衆美争妍”。

潘天壽、齊白石、李可染等大家名作彙聚,北京畫院百餘件精品亮相國博
潘天壽、齊白石、李可染等大家名作彙聚,北京畫院百餘件精品亮相國博

六十餘年以來,北京畫院在各個時期都湧現出引領時代的旗手。建院之初,畫院聚集齊白石、葉恭綽、陳半丁、于非闇等畫壇耆老;此後陸續引進周思聰、王明明、李小可等中堅力量;直到今天,這座大匠之門先後彙聚了北京地區乃至全國優秀的藝術家180餘位。

潘天壽、齊白石、李可染等大家名作彙聚,北京畫院百餘件精品亮相國博

展覽現場(李揚/攝)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沉澱,北京畫院積累了可觀的藝術珍藏,涵蓋宋、元、明、清各時期以及現當代名家之作數千件。此次展覽從其中甄選出國畫、油畫、書法、篆刻等百餘件精品,同時将近年來的研究成果一并回饋給觀衆。

潘天壽、齊白石、李可染等大家名作彙聚,北京畫院百餘件精品亮相國博

展覽通過四個篇章介紹了北京畫院在研究、收藏、創作、交流等領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芙蓉國裡盡朝晖”以“中國紅”為主題,闡釋了中國人尚“紅”文化的變遷,顯示出北京畫院立足于藝術本體與創作方法的研究與展示思路。該闆塊以鮮活的顔料實物、詳盡的文獻資料、生動的多媒體影像,為觀衆搭建了一處自然科學小課堂。

“無限枝頭好顔色”展示了北京畫院的經典收藏,這其中既有國畫名家潘天壽的水墨巨制《鷹》,也有靳尚誼、鐘涵、闫振铎等油畫大家或具象、或抽象的藝術佳作。此外,黃永玉為北京奧運會創作的主題繪畫《中國=mc2》也将在展覽中呈現。

潘天壽、齊白石、李可染等大家名作彙聚,北京畫院百餘件精品亮相國博

黃永玉為北京奧運會創作的主題繪畫《中國=mc2》,2008年(李揚/攝)

“春來喜氣繞華堂”與觀衆分享了北京畫院在職畫家的藝術創作,闡釋了畫家們以藝術的方式記錄社會變遷的文化職責與使命擔當。

潘天壽、齊白石、李可染等大家名作彙聚,北京畫院百餘件精品亮相國博

“幾點朱砂花更紅”展示了北京畫院對齊白石藝術的收藏與研究,這一闆塊的作品曾于習近平總書記通路希臘之際在雅典展出,以哲學的視角碰撞出兩個古老民族的藝術火花。

北京畫院成立初期,一幅由花鳥組畫家集體創作的《東風吹遍百花開》,蘊藉着藝術家們對百花齊放春滿園的期許。在此次展覽中,一百幅珍卉自祖國的東西南北中彙聚而來,與此形成呼應,同時也是對慶祝中國共産黨建黨100周年的歌頌。

潘天壽、齊白石、李可染等大家名作彙聚,北京畫院百餘件精品亮相國博

展覽預計展出一個月。

作者:文彙報駐京記者 李揚

編輯:陸正明

照片:除署名外均為國家博物館餘冠辰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