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 記者 闫德軍 通訊員 謝書芳 謝麗敏 田亞平
許昌市建安區蘇橋鎮西張社群是省級文明社群。走進該社群,寬闊整潔的街道令人眼前一亮;道路兩旁的綠化帶裡,紅葉石楠在這個深秋尤其耀眼;文化牆上那“愛國教育、尊老愛幼、鄰裡和睦、愛護環境……”宣傳智語和漫畫格外醒目,彰顯着群衆對美、對文明的追求。
“幹”字為先 齊抓共管
“創文工作開展以來,我們社群兩委班子、黨員幹部、普通群衆自發捐款,帶頭搞綠化、修遊園、建廣場,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談起創文工作,許昌市建安區蘇橋鎮西張社群黨支部書記杜福囤笑逐顔開。
該社群嚴格執行“一個專班、一項方案、一本台賬”等工作制度,堅持主職上司分包、黨員幹部參與、保潔員負責的工作模式,以社群黨群服務中心為支點向四周道路輻射,全體人員每天早上7點到崗,對分包道路進行檢視、清掃、灑水,確定全路無垃圾、車行無揚塵。
“西張社群的每個街道都設有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居民都自覺把垃圾分類,每天由垃圾運輸車定時定點清運。環境變美,社群居民的精氣神更足了。”杜福囤說。
文化搭台 唱響文明
“今天發現你們這裡的‘鄉愁館’,一下子就勾起了許許多多的往事,想進去看看。”來自長葛市石固鎮的楊文州正在與西張社群“鄉愁館”管理者杜子會交談着。
許昌市建安區西張社群利用廢棄多年老房子建立了“鄉愁館”,收集了老紡車、牛拉犁、老式耧、圈椅等老物件進行展示,教育人們憶苦思甜。
許昌市建安區西張社群十分重視文化建設,近年來,先後建設了鄉愁館、圖書小屋、文化大舞台、文明志願服務實踐站、文化廣場、幸福苑。随着文化設施不斷完善,跳廣場舞的、唱戲的、看書的多了起來,追求文明成為西張社群居民的一種習慣,廣場上的大爺大媽舞姿動人,文化大舞台上的戲迷愛好者餘音繞梁,圖書小屋裡的閱讀者盡情徜徉在“知識海洋”,幸福苑裡的老人一邊鍛煉身體,一邊唠家常。
“現在的農村變化真大,街上修了水泥路,門前種了花草,牆上刷了智語,廣場上搭了戲台,社群建了幸福苑,沒事時,俺都到幸福苑坐坐,生活過得不比城裡人差。”在該社群黨群服務中心廣場上,一位滿頭白發的大娘一邊帶孩子,一邊高興地說。
齊心合力 共同創文
“社群建設靠大家,一人幹、百人看,幹啥都不行;一人帶着一群幹,啥事都能成。”許昌市建安區蘇橋鎮西張社群黨支部副書記杜滿食感慨地說。
老黨員杜迎甫,今年将近80歲高齡,每次社群開展公益活動,他都積極報名參加,他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精神,影響着身邊每一個人主動參加公益活動。
“前兩天,新修的小遊園要綠化,社群大喇叭剛播報完,一大群人都帶着鐵鍬、鏟子趕到了集合點,有老黨員、有巾帼志願者、有普通群衆,大家參與創文的積極性特别高!”杜滿食自豪地說。
眼下,許昌市建安區蘇橋鎮西張社群正在劃定居民停車位,提升綠化水準,規範文明宣傳制度,發展農村經濟,加快實作經濟發展高品質、社群建設高水準、人民群衆高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