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十四孝:一部古代倫理道德的血淚史,有血、有淚、也有史吳猛恣蚊飽血、丁蘭刻木事親,那是血。董永賣身葬父、孟宗哭竹生筍,那是淚。黔婁嘗糞憂心、黃庭堅滌親溺器,那是shi。

二十四孝:一部古代倫理道德的血淚史,有血、有淚、也有史吳猛恣蚊飽血、丁蘭刻木事親,那是血。董永賣身葬父、孟宗哭竹生筍,那是淚。黔婁嘗糞憂心、黃庭堅滌親溺器,那是shi。

1

二十四孝,一部古代倫理道德的血淚史,有血、有淚、也有shi。

當然,二十四孝中也有好的故事。

朱壽昌棄官尋母就感人至深。朱壽昌七歲時,其父休掉其母。他自立家門後,辭職專門去尋找生母。多方打探,曆盡艱辛,他終于找到了母親。

蘇轼與朱壽昌是同時代人,還是好朋友,寫詩贊賞他的行為:

嗟君七歲知念母,憐君壯大心愈苦。

羨君臨老得相逢,喜極無言淚如雨。

就算放到現在,錄制一期《等着我》,那也是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好節目。

陸績懷橘遺親則生動有趣。陸績六歲時跟随父親到袁術家做客,偷藏了兩個桔子。袁術瞧見了,戲言:“陸郎又吃又拿?”陸績回答:“我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帶回給母親嘗嘗。”袁術驚奇不已。

這是二十四孝中唯一不帶血淚的故事,也是袁術留給我們唯一的正面形象。

不過,這故事發生在貴族之間,不存在物資匮乏,不存在道德兩難。

剩下的多是貧窮者的例子。比如百裡負米,子路得到一袋米,不辭勞苦長途背回了家,帶給了父母。

子路身累,而他的同學闵子骞則心累。闵子骞被後母虐待,棉襖是用蘆花做的,根本不保暖。父親知道後,要把這後母休了,闵子骞說出“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的道理,令親父與後母為之動容。

蘆衣順母,放到現在也是一道家庭難題。

2

最慘的,當然是郭巨埋兒。

一個家庭慘劇,造就了一個道德楷模。把壞事情變成了好新聞,這筆杆子太硬了。

古代人不都是糊塗蛋,明朝的戴君恩說:“郭巨埋兒以事母,易牙殺子以媚君,不情莫甚矣。”

清朝的袁枚說:“(郭巨)以惡名怼母,而以孝自名。”

不過,在物資極端缺乏的時代,有限的糧食應該留給誰,這還真是一個艱難的問題。

中國有易子而食的故事,有溺嬰的故事。易子而食是到了絕對饑荒的時候,才會做此慘絕人倫的事情,但是溺嬰卻是經常發生的。

說回蘇轼和朱壽昌。蘇轼被貶到黃州的時候,聽聞一件事,當地一般隻養兩兒一女,多生的溺死。

蘇轼“聞之酸辛,為食不下”,并給時任太守的朱壽昌寫了一封信,信中他建議要搞好普法宣傳,讓人們知道,父母殺子女,也是一種犯罪,也得判刑。

同時,蘇轼建議向社會募捐,救濟那些生娃的貧寒家庭。隻要出生時不溺死,養育一段時間,父母對孩子有了感情,就不忍再殺了。

3

關于郭巨賣兒,在元朝還有一個同樣的故事。

張養浩辭職回了老家濟南,不再蹚朝廷的渾水。朝廷先後七次下了任職書,前六次他都拒絕了,第七次因為關中大旱,委任他去陝西赈災,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在赈災中,張養浩聽聞了一件事:民間有戶人家因為饑荒而殺子以奉養母親。

張養浩是什麼态度呢?給孝子挂個大紅花,立塊牌匾嗎? 不是的。張養浩“為之大恸”,并拿出自己的錢赈濟了那戶人家。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能發出這等曆史浩歎的人,一定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

4

生存的條件,決定了道德的水準。

日本有一部著名影片《楢山節考》,閉塞貧窮的山村裡,有着匪夷所思的風俗,男人到了七十歲、女人到了六十歲,就要由兒子背到楢山上,任其自生自滅,凍餓而死。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這種行為被神聖化,美其名曰“祭奠山神”。不這樣做的兒子,會淪為笑柄,在村民中擡不起頭。

貧困的土壤中,不但會盛開殘忍之花,還會結出愚昧之果。

二十四孝:一部古代倫理道德的血淚史,有血、有淚、也有史吳猛恣蚊飽血、丁蘭刻木事親,那是血。董永賣身葬父、孟宗哭竹生筍,那是淚。黔婁嘗糞憂心、黃庭堅滌親溺器,那是shi。

5

郭巨們把生存權留給了父母而放棄了孩子,而楢山的人們則把生存權留給了孩子而放棄了父母。

這兩種選擇于社會、于家庭、于個人,都是是巨大的悲劇和恥辱。

就算真的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其母與其子隻能二選一,這種選擇也隻值得同情,不值得得贊揚。

把父母背到山上等死,美其名曰祭奠山神;把為養母而活埋兒子的人,奉為模範,把血淚塗成畫卷,把悲劇唱成贊歌,這是慘無人道的。

孝,一端連着親情,一端連着人道。

孝始于親情。一個親情都不管不顧的人,其品性值得懷疑。不孝者,不深交,這很有道理。

季羨林說得很樸實:“小時候父母撫養子女,沒有這種撫養,兒女是活不下來的。父母年老了,子女來贍養,就不說是報恩吧,也是合乎人情的。”

孝不能脫離人道主義。失去了人道主義,孝走上了神壇,無限拔高,無所不用其極。什麼卧冰求鯉、割股療親、埋兒奉母就成了理所應當。

二十四孝:一部古代倫理道德的血淚史,有血、有淚、也有史吳猛恣蚊飽血、丁蘭刻木事親,那是血。董永賣身葬父、孟宗哭竹生筍,那是淚。黔婁嘗糞憂心、黃庭堅滌親溺器,那是shi。

6

關于孝,我覺得應好好品咂下面五句話:

第一句出自《詩經》: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最古老的歌謠,最古老的情感,人類對父母的感恩之心亘古不變。

第二句出自《論語》:色難。

難嗎?難。多少人把好臉色給了别人,把壞臉色給了家人。

第三句出自《孟子》: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

家人,永遠是一個人上進的動力。

第四句出自德·亞米契斯《愛的教育》: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痛苦,無論他的名氣有多大,地位有多顯赫,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

第五句話出Beyond樂隊《真的愛你》:

春風化雨暖透我的心,一生眷顧無言地送贈

是你多麼溫馨的目光,教我堅毅望着前路

叮囑我跌倒不應放棄,沒法解釋怎可報盡親恩

愛意寬大是無限,請準我說聲真的愛你

這幾乎是孟郊《遊子吟》的歌曲版本,一樣的感情深厚,一樣的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