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濟南教師張志強同志緣何被中共湘西自治州委組織部記二等功

作者:守望青春線上

  2021年的金秋,張志強同志被中共湘西自治州委組織部榮記二等功的資訊傳進濟鋼高中的校園,讓鋼中師生共享感動和自豪。這也又一次引發了張志強同志兩年多往來奔波于湘魯大地為教育扶貧而忠誠奉獻的回憶和感慨。

濟南教師張志強同志緣何被中共湘西自治州委組織部記二等功

張志強同志被選派到湘西州教體局挂職局長助理

 使命降臨毅然出發

  張志強工作近23年來一直堅持一線教學并擔任了16年的班主任工作,還擔任學校部門管理工作,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準,善于和學生溝通交流,所任教班級教學成績突出,他自己曾被濟鋼集團評為“優秀見習生”“教學能手”“優秀崗位能手”等,多次輔導學生獲得“全國葉聖陶杯”“國文報杯”“文心雕龍杯”作文大賽特等獎和一二等獎,多篇論文和多項科研成果獲獎,2006年他被評為濟南市優秀班主任。由于表現突出,張志強同志于2018年底被濟南市委組織部和市教育局選派到湘西州教體局挂職局長助理。

  湘西州是全國“精準扶貧”戰略思想的首倡地,2016年10月國務院确定濟南市對口幫扶湘西州,扶貧先扶智,兩地高度重視,多部門協同參與。濟南市積極響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求,發揮自身優勢,為湘西州全面打赢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面對交給組織的任務,張志強同志毅然挑起了重擔。扶貧時間從2018年底到2021年4月份,時長近兩年半,橫跨四個年頭,經曆無數個嚴寒酷暑風霜雨雪。雖說湘西是一個山青水綠、人傑地靈的地方,這裡也培育出了沈從文、黃永玉等文化大家,但整個湘西州地區處于武陵山脈深處,交通和資訊十分閉塞,當地經濟不是一般的貧窮落實,進而導緻了這裡的教學思想落後、教育水準一般。當地氣候冬天寒冷,夏天酷熱,潮濕和蚊蟲叮咬令人難耐,山區道路泥濘曲折而危險,再加上遠離家鄉心靈上帶來的孤獨,還有飲食語言等等的不習慣,一切都是那麼陌生。

  初識湘西,當時雖是一個破落的景象,但當張志強深入地走進她時,這裡上司、老師、學生的精神面貌和工作學習狀态極大的感染了這個共産黨員。湘西人民堅毅的目光,他們對知識和先進教育思想的渴望以及對未來的憧憬,讓張志強同志意識到,這裡比他即将參加聯考的女兒更需要他的付出和努力。張志強下定決心用心用愛紮根這片神聖的殿堂。

  鐵肩擔當不忘初心

  既然接下了這個任務,就要圓滿完成,不留遺憾。秉持這樣的初心,張志強同志開始了工作。

濟南教師張志強同志緣何被中共湘西自治州委組織部記二等功

張志強同志調研步行的路已經累計4200多公裡

  在實際工作中,他首先加強工作統籌和管理指導,全面落實責任分工,充分整合兩地教育系統資源優勢,完善兩地互訪和聯席會議機制,協調推進教育扶貧東西部協作工作的深入開展,不斷提高教育對口幫扶工作成效。突出智力幫扶,注重人才交流,進一步完善人才交流機制,切實加快州直與市直學校對口協作幫扶,逐漸實作州市縣區中心國小以上結對幫扶全覆寫。立足兩地教育資源禀賦和基礎,邀請名校長、名教師對辦學思想理念、教學研究等方面進行教育訓練、教學講座及交流。雙向對接突出因地制宜、特色帶動,在安排交流學習教育訓練項目時,充分考慮湘西州理科較弱的實際,進一步協調争取加大中學理科教師派出力度,邀請一批優秀中學理科教師來州開展支教送教活動,整體提高湘西中學理科教學水準。

  兩年多來不分節假日、不分寒來暑往,張志強奔波在濟南和湘西之間,穿梭在湘西的每一寸土地上。兩年多,他的腳步丈量完了湘西8個縣市的土地和道路,他調研步行的路已經累計4200多公裡,跑壞了不知多少雙鞋、流了不知多少汗水。共組織湘西127所學校與濟南121所學校結對幫扶;共組織協調濟南來湘西支教655人,湘西赴濟南跟班學習565人;組織湘西135名貧困戶子女到山東學習深造。

  愛的教育播撒湘西

  魯迅先生說:“教育是植根于愛的。”教育家夏丏尊也說過:“教育上的活水是什麼?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愛,就成了無水之池。”可見,真愛是教育的源泉,真愛是教育成功的原動力。張志強走進了湘西,也把愛的教育播撒在這片土地。

濟南教師張志強同志緣何被中共湘西自治州委組織部記二等功

張志強同志與湘西貧困地區學生在一起

  在平時的工作中,他提醒自己也提醒其他援湘教師,要把學生放在心中,要用真心熱愛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在工作中始終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原則作為工作出發點,注重寬松愉悅的班級氛圍的營造和民主平等的成長環境的建構,努力帶領教育工作者把學校和班級建設成為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一個學生喜愛、家長放心的樂園,以便真切體察學生心靈深處的奧秘,準确把握教育感情的脈搏,做真正引領教育的有心人。

  他主動“上山下鄉”走進這裡的老師和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濟南和湘西心理的零距離。冒着風霜雨雪和酷暑嚴寒走進大山與學生聊天談心,了解他們所思、所想、所需,教育他們勇敢挑戰自我,勇于嘗試自立,學會接受和适應新的教育和教學,幫助他們勇敢戰勝自己。就這樣,用真情和熱情去填補濟南湘西地域情感的空缺,用溫暖和耐心去消除他們面對現代教育的無助和失落。

  就這樣,濟南教育人帶來齊魯人民的大愛和濟南市“有溫度的教育”的理念,積極推行“愛的教育”,用濟南人的教育情懷和言傳身教,用高尚的師德、先進的教法去影響這裡的教育,赢得了尊重,赢得了口碑,他們在湘西的每一個學校裡都是濟南教育的一面旗幟。

  忠誠奉獻無怨無悔

  走進神秘湘西,張志強推行民主教育,引導學生實作自主管理;他實施人性化教育,關注學生的生命狀态。管理不是改造人,而是喚醒人;制度不是限制人,而是激勵人,激勵人精神中潛藏的能量;管理的秘訣是尊重,制度的核心是真愛;教育的過程,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啟迪智慧,點化生命的過程;隻有嚴格的管理是不完整的管理,惟有在了解、信任的基礎上,給他們充分的成長發展空間,用關愛、尊重、了解、民主去喚醒内心和激發潛能,教育才能成為最美的樣子。

  為了追求心目中美的教育,實施愛的教育,張志強自己卻留下許多并不美的回憶。至今,他的門牙有時還會隐隐作痛,那是因為攀爬泥濘的山路不慎摔倒而差點磕掉的結局;至今他的腳踝腳筋趕上陰天下雨還在隐隐作痛,那是在山區走訪時不慎跌下山路摔傷而留下的;至今他還記得由于長期跋山涉水攀爬泥濘山路而損失掉的四個腳指甲,至今他還記得那兩年多的時間由于環境和飲食的不習慣而天天肚子痛和腹瀉,導緻人消瘦了十幾斤……就這樣,忍受着艱苦生活的折磨和遠離親人的痛苦,全身心地投入到當地的教育中,無怨無悔。

  如今回憶起到湘西扶貧的兩年多的時光,張志強的心裡也充滿了感激。這段經曆讓他的道德情懷得到了極大的升華和陶冶!他對湘西這片土地的感情镌刻在了記憶深處,濟南教育者的愛和先進的教育理念流淌在鳳凰古城的沱江裡!

  2021年2月25日,濟南援助湘西扶貧團隊獲得全國先進集體稱号,受到了黨和國家的表彰。張志強也因為他的努力和貢獻,被湘西州委、州政府評為“東西部扶貧協作先進個人”,被湘西州教體局授予東西部協作突出貢獻獎,被濟南市教育局、人事局授予“三等功”。

  濟南教育人把愛的教育帶進了湘西這片神秘的土地。因為他們為建設美麗開放幸福的新湘西的貢獻,也讓濟南“有溫度的教育”理念在武陵山脈腹地生根開花結果,讓湘魯兩地的人民結下更深厚的情誼。(中共濟南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