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當下各地的豬肉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北京的豬肉價格相比年初下降幅度達到了40%,江西、浙江部分地區的豬肉價格已經進入到了“個位數”,全國豬肉平均批發價格也降到了10塊錢左右。可是當下市場卻呈現一個反常現象,雖然豬肉價格這麼便宜,但消費者對于豬肉的熱情并不高,各地豬肉銷量整體有限。

那是什麼原因導緻豬肉價格這麼便宜,大家還不吃豬肉呢?這要從兩年前說起,2019年由于非瘟和環保的雙重壓力,我國生豬産能跌至低谷,豬價和肉價随之上漲,毛豬也有了“飛天豬”的稱号。豬肉價格最高時上漲到了接近40元一斤,而此前牛肉價格也不過如此,有錢的選擇相對健康的牛羊肉吃,沒錢的則吃起來蔬菜、魚類和雞鴨肉,總之豬肉的消費市場被兩方面大幅度分割,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發生了改變。
雖然現在豬肉價格基本回歸正常水準,但是改變了消費習慣的消費者一時之間還未适應過來豬肉的降價。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發現不吃豬肉生活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再加上最近兩年疫情大家的收入不高,生活壓力都比較大,就拿農民來說吧,雖然玉米、小麥等糧食價格有所上漲,但是化肥價格和人工費用也在增加,而主糧之一稻谷的價格并沒有明顯上漲,是以總的來說農民的收入沒有明顯增加,這就使得其在豬肉方面的消費力有限。豬肉雖然降價了,但是還是走不動。
當下的豬價已經跌破所有養豬戶的成本了,不僅外購仔豬的專業育肥養殖戶在虧錢,二次育肥養豬戶在虧錢,現在就連自繁自養的豬場都在虧錢。
上半年還盈利100多億的牧原股份也開始虧錢了,根據了解牧原的育肥成本控制在7.5元左右,而當下豬價還能達到7.5元的也就剩下海南一個地區了,其他地差別說7.5元,很多地方7元都達不到。9月11日最新豬價中,黑龍江、雲南更是已經跌破6元。山東、吉林、遼甯、貴州等幾個地區也在跌破6元的邊緣。考慮到當下的豬價和飼料價格,養豬戶出欄一頭豬要虧損500-900元不等。
由于前面兩年的高行情,多數養豬戶都賺到了錢,面對虧損,不少養豬戶還在挺,還堅信後續豬價能漲,因為他們手裡有錢暫時還虧的起。但這樣挺着最終的結果隻有一個,就是大家的虧損越來越大,當都虧不起的時候就面臨大量生豬淘汰,産能的極速下降,屆時豬價會再次暴漲,豬肉價格也會随之上漲。
當下,各地區積極響應發改委的号召,大力收儲儲備肉,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也号召大家多買豬肉,多吃豬肉,就是因為官方擔心如果豬價持續下跌,養豬戶深度虧損後被迫離開養豬行業,産能極速下跌就會導緻豬價暴漲。
而我認為豬價暴漲的第一個時間節點就有可能出現春節前後,首先春節這一豬肉消費高峰對豬肉消費的提振作用絕不是中秋、端午這種小型節假日可以比拟的,很多家庭在春節7天的豬肉消費量能達到自家一個月的豬肉消費量。
其次,當下市場依然壓欄不少數量的五六百斤的大肥豬,豬價已經持續低迷3、4個月的時間了,如果繼續下跌或者維持低位運作,将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養豬戶壓欄的心态,這部分豬價大機率會在10-11月份就上市,一旦這部分大豬進入市場,那麼豬價将會繼續慘跌,緊接着就會是小标豬的出欄,小标豬的出欄則會提前1-2個月透支後續産能,導緻春節前生豬供應下降。
兩個因素疊加就有可能導緻春節時候的豬肉價格從現在的十二三元回升到二十元。而如果現在大家抓緊吃豬肉,則有助于豬價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準,養豬戶保本或者少虧産能就不會大幅下降,那樣春節時候的豬肉價格就不會大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