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經》真的隻是拿來背的嗎?從魏武侯上位來看詩經的另一種作用

作者:滄海野客

當下,談起來《詩經》,我們最先想到的是與《尚書》、《周易》《禮記》、《春秋》并列的“五經”之一,然後可能就是在背誦過程中比較拗口的詞語,不甚了解的詩意。那麼,《詩經》憑什麼可以成為儒家極其重要的經典?又為何被孔子上升到“不學詩,無以言”的高度呢?

《詩經》真的隻是拿來背的嗎?從魏武侯上位來看詩經的另一種作用

今天我們從魏武侯上位的事情來說起。說起來魏武侯,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如果換成這是戰國時期,魏國的第二位君主,《孟子》中梁惠王的父親,大家應該就比較熟悉了。

說起來魏武侯,他的繼位之旅并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為什麼呢?因為他的父親也就是魏文侯,雖然将他任命為下一任繼承者,但是卻在樂羊滅亡中山國之後,将魏武侯派到中山國駐守。如果我們看下當時的地圖的話,會發現中山國和魏國之間正好隔着一個趙國。也就是魏國的繼任者卻被自己的父親派遣到了遠離國土的飛地。

《詩經》真的隻是拿來背的嗎?從魏武侯上位來看詩經的另一種作用

将繼承者派到這麼遠的地方,不僅發生國家大事無法及時趕到,同時我們也不得不猜測是不是魏文侯對自己定下來的這位繼承者有了不滿。另外更讓魏武侯魏擊感到不安的是自己駐守中山國三年,朝廷竟然沒有派來一位使者。

也就在這時候,跟着魏武侯魏擊的一個家臣趙倉唐向他進言:“父親可以忘記兒子,但兒子不能忘記父親啊,雖然您的父親沒有派人來,但是您可以派人過去的。”于是,趙倉唐就代表魏擊前去看望魏文侯。

魏文侯在接見使者的過程當中,問到魏擊最近最近在學習什麼,趙倉唐回答,在學詩,最喜歡《晨風》和《黍離》。而魏文侯因為身邊有不少文學之士,是以對這兩首詩都比較熟悉。

《晨風》

“鴥(yù)彼晨風,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黍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從這兩首詩歌的大意,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魏擊對父親魏文侯的一種埋怨和不滿,又因為是自己的父親又不好直接表達,隻能借助詩歌來委婉含蓄的表達出來。

當然,對于魏文侯來說,不單單詩歌的感情他能感覺到,魏擊此時的經曆和心境也能讓他産生共鳴,是以,他做了一個奇怪的決定。他要求趙倉唐将裝有自己賞賜給魏擊衣服的箱子在清晨雞叫的時候務必送到魏擊手中。

這是為什麼呢?趙倉唐帶着滿腹疑問回到了魏擊身邊,在早晨雞叫的時候把箱子交給了他。當魏擊打開箱子,看到衣服全部亂套的時候,不但沒有責怪趙倉唐,反而指令手下人抓緊備馬,父親在召見自己。

看到這一幕,趙倉唐更加疑惑:“你父親沒說讓你回去啊?”魏擊說:“父親安排你必須在早晨雞叫的時候把衣服送到,而且衣服還都亂套了,其實這是有深意的。在《東方未明》中有這樣幾句詩:

‘東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這正是要召見我的信号。”

這幾句詩說的是一名國家公職人員天還沒亮就要起床上班,連衣服都穿颠倒了。為什麼會這麼匆忙呢,因為上司召見自己。

是以,魏擊準确得領悟出魏文侯的深意,當即出發,趕赴國都。魏文侯看到魏擊非常高興,把魏擊的弟弟魏摯派去中山國,代替魏擊,恢複了他的繼承人身份。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在《詩經》盛行的那個時代,并不隻是背會就好了,還要能夠靈活運用,委婉含蓄地來表達自身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