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去世的消息在自媒體平台上流傳很廣。他本人及其象征的美國“鷹派邏輯”驕虛自大、不得人心,也必将以失敗告終。

資料圖檔: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新華社記者 徐金泉 攝
“這就是毀掉我們國家的那個人。以‘解放’為幌子,他毀掉了很多家庭。我永遠不會原諒他給我們造成的痛苦。”在聽聞其死訊後,一名有四個孩子的伊拉克父親,對美聯社記者如是吐露心聲。
兩場曠日持久的戰争,帶來的不僅僅是美國的持續失血:濫用武力,導緻嚴重平民傷亡,大批無辜百姓流離失所,讓阿富汗和伊拉克群眾受盡苦難。此外,兩場戰争直接導緻相關國家政局不穩、社會失序,輸出動蕩和不安,令地區不确定性因素大為增加。作為兩場戰争的“鼓動者”,拉姆斯菲爾德對上述局面難辭其咎。
但從某種程度上,拉姆斯菲爾德又是“背鍋俠”。他的生前友人馬特·拉蒂默在一篇悼念文章中就指出:提起伊拉克戰争,人們會說那就是拉姆斯菲爾德的責任——是他推進了入侵伊拉克、是他宣稱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當拉姆斯菲爾德成為衆矢之的,卻沒有人出來為他辯護。就好像那些美國國家安全團隊的高官們,當時沒有參與策動戰争一樣。
卷入戰争泥潭,顯然并非拉姆斯菲爾德“一人之功”,而是美國軍政精英們的“齊心協力”:以有罪推定和謊言為戰争造勢;用“自由”“民主”這樣漂亮的詞彙包裝地緣政治野心;拿“美國優先”“美國例外”的概念主導各項議程、迷信武力和霸權,相信自己能“打遍天下無敵手”;看到擴張有利可圖時,美國軍界、政界和資本界各路“諸侯”一哄而上,齊聲響應;當擴張遇到挫折,便像2006年拉姆斯菲爾德被美軍四軍種聯合“逼宮”,灰溜溜卸任防長那樣,丢卒保車以示“人事重新整理”,卻全無對擴張為何碰壁的反思之念。美國精英利益集團内部的不知饕足、傾軋和虛僞,可見一斑。
而這些精英們所信奉的“鷹派邏輯”,今天仍然陰魂不散,甚至有愈加嚴重之勢。這種邏輯不僅正像白蟻一樣蛀蝕美國的國力和形象,同時也是全球多地動蕩不安的根源。
作為鷹派人物,拉姆斯菲爾德對華态度強硬,南海墜機事件中他的說三道四、颠倒黑白讓國人印象深刻。但還有這樣一件事,值得一說:1956年8月,美軍一架P4M-1Q電子偵察機竄至我領空進行偵察活動時,被我軍擊落。随機斃命的14人中,有一名叫詹姆斯·迪恩的飛行員,此人與拉姆斯菲爾德是大學同學,且兩人曾一同從一次飛行故障中死裡逃生,交情莫逆。事後多年,官至國防部長的拉姆斯菲爾德,仍對密友迪恩念念不忘,直到從我方獲得當天作戰的相關檔案影印件才罷休。
美國《大西洋月刊》認為,拉姆斯菲爾德是美國曆史上最糟糕的國防部長。文章稱,即使他去世,也不能取消這種定性。而對中國來說,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不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對中國搞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那一套,根本行不通。正如昨天讓億萬中國人熱血沸騰的那句話說的那樣:中國人民也絕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欺負、壓迫、奴役我們,誰妄想這樣幹,必将在14億多中國人民用血肉築成的鋼鐵長城面前碰得頭破血流!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都已經2021年了,美國的“鷹派邏輯”,當休矣!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