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每天的我們都會接觸到美食,可能懂說出它的名字人有很多,但了解它的曆史來源又有多少人呢?況且品嘗美食不但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藝術,我們不但要知道它的名字,還要去了解它的曆史,這才是對一種美食的一種尊重。下面小編就帶大家去了解下玉林的一種傳統小吃。

玉林傳統的美食多的數不勝數,但最出名最受歡迎的就屬玉林牛巴了,而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兩大品牌為牛大叔牛巴,吳常昌牛巴。同時牛大叔玉林牛巴(食品)在2017年玉林市特色旅遊商品大賽中得了金獎。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玉林牛巴到底是怎麼産生的呢,可以從牛開始說起。

牛,主要用于耕田耕地、拉車,作勞役之用,又稱“耕牛”。公元前214年也就是秦始皇三十三年 ,秦朝統一嶺南後,中原文化、耕作技術以及耕畜和農具也随中原移民帶入廣西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漢代,中原也有不少耕牛運入到廣西。從西江、南流江流域等地漢墓出土的冥器中有許多陶牛、陶牛車模型,反映了當時玉林的牛已較多,這個時期主要以黃牛為多。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唐代以後, 廣西水稻面積擴大,水牛飼養發展較快。反映廣西玉林的桂東南水牛較多。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到宋代,中原衆人口大量遷入玉林,當時已有大量中原移民遷至玉林。同時也帶入了先進飼養技術,廣西玉林由于河澤谷地較多,水草豐茂, 養牛也有更大了發展。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清代時期廣西已有牛輸出到中原。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在那時牛不僅作為主要的生産工具資源,也是古代财富和實力标志,當時的牛主要用于耕田耕地、拉車馱貨等勞役之用,自然免不了生老病死,是以在那物資缺乏的時代,被宰殺的牛不輕易食用而是充分利用,玉林人把牛皮剝下制革蒙鼓,牛肉做為牛的精華部分,多為風幹儲存以備急難之需,但也隻有有錢人家才能食得起。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後來,随着生活水準的提高,牛肉也逐漸進入平民生活中,而且當時的玉林人大多是中原人遷徙而來,他們把帶來的中原及西北遊牧民族肉幹巴制作技術結合本土特産香料及口味還有根據玉林氣候特點來進行熬制牛肉,于是就發展生産了玉林特有風味的玉林牛巴。在這其中玉林牛巴有一段小故事呢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有文獻記載,北宋陶谷撰《清異錄》:牛巴“赤明香,世傳邝士良家脯也。輕薄甘香,殷紅浮脆,後世莫及”。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相傳在南宋開慶年間,有玉林商人邝士良早年組成牛車隊運載食鹽、香料進城買賣為業,在運載過程中,其中一鹽車墜坡至牛失足摔成重傷,邝士良不舍地将牛宰後并把部分牛臀肉取下,用随車鹽料、香料腌制晾幹帶回。經過下鍋,添加十幾味佐料煸燴。鄉鄰聞香而訪,嘗後交口贊絕,建議應将此活推及入市。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從此以後,帶着濃濃的地域特點的玉林牛巴開始面市普及,逐漸成為是玉林人喜歡的美食,也成為玉林傳統風味名吃。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正宗的玉林牛巴,色澤暗亮,色似咖啡,油亮,香味濃郁,鹹甜适口,鮮美爽口,韌而不堅。反正是肉質細而有嚼勁,吃後滿口生香,堪稱地方一絕啊。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玉林人舉辦筵席以及逢年過節,多喜以牛巴與油炸花生米拼作冷盤。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夏秋季節,各攤檔的涼拌分粉,常以牛巴搭配。特别是牛巴加牛腩粉。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由于常拿來配菜,“玉林牛巴醬”也應運而生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它的詳細工序如下:

1.制作牛巴必須選用上好的黃牛臀部肉(俗稱棒打肉),這個部位的肉質細而有嚼勁;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2.切牛巴的刀工很講究,必須要夠薄夠長,這樣便于風幹入味,好的刀工可以将一塊五厘米厚的牛肉來片成約1米五長,3毫米厚的牛肉片;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3.放在盆内,加白酒,精鹽,醬油,白糖,味精,姜汁,蒜白、蔥白,小蘇打,硝水,混合拌勻後腌漬1--2小時。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4.風幹過程主要是将切好的牛肉片鋪攤在竹蔑上,晾曬在陽光下四五個小時,大約曬至七成幹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5.将鍋洗淨,放少清油少許燒至八成熟,(清油是未使用過的植物油,烹制牛巴使用茶油或花生油最好),加進八角、草果、沙姜,桂皮,丁香,桂花,桔皮,茅根,姜塊(拍裂),蒜白(拍裂),浸發冬菇爆香,然後投入曬好的肉幹用中火炒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6.待肉幹回軟,鍋中無汁時,加入清油翻炒,蓋上鍋蓋,改用文火慢慢煨制1--2小時。中間需按時揭蓋翻炒,以免焦底。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7.牛巴煨好後,揀去姜、蒜及香料,控去油汁晾涼,即可改刀切件上桌。也可另配原料烹制成其它菜肴哦

玉林吃貨心中的愛,傳統風味小吃之玉林牛巴制作曆史,陸川喜歡

“衆人吃了衆人香!”這是牛巴的魅力,相信,牛巴不隻是給親朋饋贈,還要被制成帶包裝的商品,走出玉林,走出廣西。在我們身邊超市的貨架上,處處都有它的身影出現,甚至走上千家萬戶的餐桌,讓更多的人可以品嘗到它,感受玉林人給大家帶來的美味與溫情。“民以食為天”,希望玉林牛巴在未來依然保持着那最原始的味道。當然啦,如果你來玉林旅遊,可不能錯過這一經典的地方美食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