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楚康王 第7節 蒍子馮裝病

作者:千裡草人

#曆史故事#

楚康王 第7節 蒍子馮裝病

公元前557年的湛阪之戰是晉楚兩國正面交鋒的第四次戰役,總體上看,楚國又失敗了,說明楚國此時尚不足以形成與以晉軍為首的整個諸侯聯盟的軍事實力。但也暴露了晉國在軍事實力上的下滑,在占據兵力優勢、地利優勢、政治優勢的情況下,率聯軍攻打一個方城要塞卻久攻不下,就足以說明楚國的戰鬥力,尤其是在防守上的超強實力。是以,晉國對楚國仍是忌憚得很。

于是,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裡,晉、楚雙方都小心謹慎,努力維持兩強相持的局面,不再互相主動開戰。兩位江湖老大的暫時消停,諸侯們安心過日子去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晉國人很喜歡搞陰謀,為了對付楚國,晉國人不會與楚國正面對抗,但他有着大把的小弟。這次,晉國人又要忽悠吳國人出來搞事了,自從巫臣代表晉國出使吳國,說服吳國與楚國為敵後,吳國便成了楚國在東線最大的麻煩。

自楚共王後期以來,吳國經常興兵侵犯楚國邊境,或者經常偷襲楚國附庸國。吳軍作戰非常有特點,完全就是遊擊戰: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襲擾戰伏兵戰運動戰等等。

楚康王 第7節 蒍子馮裝病

在吳王諸樊即位以來,吳楚第一次正面對抗便是庸浦之戰,那一戰,吳國敗了,連諸樊同父異母的兄弟、号稱吳國第一猛将、曾留學齊國專研現代戰争的公子黨都被楚國俘虜了。那是公元前560年事,當時吳國不顧江湖道義,趁楚國大喪舉兵來犯,結果被楚國揍得滿地找牙。

但這次楚軍對吳軍的大勝,也滋長了楚軍對吳軍的輕敵之心,比如後來令尹熊貞便在與吳軍第二次正面交鋒的臯舟之役中被吳軍打敗,自己也受傷緻死。

由于能夠戰勝号稱天下第二強國的楚軍,吳國人的輕敵之心也産生了。他們是想再次搞點事給楚國人以顔色看看,但這個計劃并非是現在。

吳國人的計劃還沒實施,有人着了急,希望吳國人去找找楚國人的麻煩,那當然是晉國。公元前550年,晉國内部政治鬥争又到了一個高潮,栾家被滅,栾家牛人栾盈逃到了楚國邊境,伺機反撲。晉國感覺到了危機,擔心栾氏家族全面投靠楚國,借楚國之兵打晉國。于是當時的中軍帥士匄便派人出使吳國,唆使吳國侵犯楚國,讓楚國顧不過來。

楚康王 第7節 蒍子馮裝病

吳國人貌似很好被忽悠,而且,晉國這一次居然不顧周禮同姓不通婚制度(吳國是正宗姬姓,與晉國一樣),同意吳國請求,将晉國公主嫁給了吳國公子光。這樁婚姻還搞得非常大,除了嫁出去一位晉國公主,晉國還專門出使齊、宋兩國,結果還陪嫁了齊國和宋國兩位公主,這在那時叫媵,也就是說,吳國的公子光明面上是娶晉國公主,其實得到了是三位公主。可以說,晉國給足了吳國面子。這樣,兩家除了原本的同盟,現加上聯姻,關系更鐵了。

但吳王諸樊這一次卻忽悠了晉國人:先騙三位公主過來再說,至于要我發兵打楚國,那是我的事,由不着你晉國人來指手畫腳,至少現在先不急。

由于吳國公子光迎娶晉國公主的事在整個江湖的動靜很大,楚康王不可能不知道。他立即下令由令尹蒍子馮率楚軍先發制人,讨伐吳國。蒍子馮是誰?怎麼現在令尹又換了?

蒍子馮是大名鼎鼎的原楚國令尹孫叔敖的親侄子,原本是楚康王時期楚國大司馬,統管楚國軍政軍賦,多次率兵出戰,屢立功勳。公元前551年,繼令尹熊壬午任楚國令尹。

楚康王 第7節 蒍子馮裝病

史料記載了蒍子馮的謹慎處世。

公元前552年,令尹熊午卒後,楚康王心目中的令尹第一人選便是蒍子馮。但蒍子馮考慮到當時楚國權力基本掌握在王族手裡,而且楚王尚年輕,雖然目前表現尚可,但并無足夠的能力駕馭權臣。象蒍子馮雖是公族,但相比王族那些王叔王子們來講,勢力太弱,一個不慎便可能導緻滅族之災,于是便想法推辭。

怎麼推呢?生病吧。

沒病怎麼辦?想辦法弄出病來。

但當時正值酷暑,想生病那是難上加難,卻難不倒蒍子馮。他命人在自己的床下挖一個坑,坑裡堆上冰塊,自己睡在床上以受寒氣。

有用麼?這不是現成的空調了麼?但科學告訴我們,哪怕是在大熱天,床下墊冰塊睡覺,肯定是會得病的。再加上蒍子馮故意吃得少、每天淨躺在冰塊上,功夫不負有心人呐,蒍子馮終于得病了。

楚康王 第7節 蒍子馮裝病

病得還不輕,一段時間下來,蒍子馮已經是面容枯槁、身體消瘦,穿着棉襖皮袍還一個勁的打擺子。這個樣子被親自來看他的楚康王看在眼裡。

大王來探病當然是帶着禦醫的,禦醫對蒍子馮進行了認真的檢查,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瘠則甚矣,而血氣未動”。

注意,雖然一直以來認為最早施行脈診法的中醫是扁鵲先生,但這位禦醫卻用“瘠則甚矣,而血氣未動”一句話,證明他至少是有記載的比神醫扁鵲還早的脈診記錄。隻是,沒人記錄下這位禦醫的名字。

無名禦醫經過仔細脈診後,很快便知道蒍子馮是在裝病,但他對蒍子馮挖空心思得病非常感動,于是對楚康王報告說:“蒍大夫面黃肌瘦,雖血氣不亂、六脈調勻,但身體虛弱,不宜工作,應卧床養病。”

楚康王無奈,隻好任用了熊壬午擔任令尹。但這個熊壬午卻是一個大大的腐敗分子,楚康王一怒之下,第二年便将熊壬午給砍了,任命蒍子馮為令尹。

這下蒍子馮沒辦法推辭了,于是便擔任了令尹。

楚康王 第7節 蒍子馮裝病

蒍子馮擔任令尹後,吸取了熊壬午的教訓,解聘了自己寵信的一幫人,并且廉潔自律,絕不貪贓枉法,讓楚康王非常放心。

蒍子馮本是要反對楚康王主動進攻吳國的,他認為吳國雖然與晉國打得火熱,但就算要讨伐吳國,也要有正當的出師理由。上次臯舟之役也是楚國主動進攻吳國,結果敗了,他希望楚康王吸取教訓。

但楚康王不聽他的,楚康王認為楚國已經很多年沒打仗了,上次與吳交戰兵敗,此仇得報。另外這裡要提一提,楚王這個差使其實不好幹,因為楚國有規定,沒有特殊情況,楚王每五年必須要征戰,在祭祀祖先時是向祖先彙報的重點内容。

再說,此時的楚國,吸取臯舟之役失利的教訓,專門訓練了水軍,組建了楚水師,楚康王希望能夠在他的任期内,将吳國給收拾了,進而免除東線之憂。

公元前550年,楚康王親自率水師順江而下伐吳。吳王諸樊聽說楚軍居然來讨伐吳國,非常驚訝。由于沒有作好充分的準備,吳王諸樊指令吳軍不得輕舉妄動,加強防備,同時派人向晉國報告。

楚康王 第7節 蒍子馮裝病

令尹蒍子馮是一個很謹慎的人,他派出的細作回來報告,說貌似吳國根本沒有出兵要來打楚國的迹象,現在吳軍加強了各要道隘口防守,主動進攻勢必損失很大。

蒍子馮長歎了一聲,心想,看來吳國并未中晉國人的圈套,不會主動進攻楚國。反倒是晉國,要多防着些。自己剛擔任令尹,要從大局出發,不能在這裡耗着,于是建議楚康王撤軍。

楚康王想想自己也是瞎折騰,什麼先發制人,人家根本不需要你去制,你去制毛啊。回去吧。于是,全軍撤回郢都。

史料記載:楚子為舟師以伐吳,不為軍政,無功而還。

無功而返的成語,便源于此處。

楚康王 第7節 蒍子馮裝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