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除了《第一爐香》,張愛玲的傳世作品還有這些(一)傾城之戀(二)金鎖記(三)紅玫瑰與白玫瑰(四)愛(五)色戒

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萬盞燈的夜晚,一場傾城之戀即将開始。

白流蘇離婚後回到娘家生活。隻可惜女子離婚已被人所不齒,待她的錢被她的兄嫂算計光之後,她也就變成了個多餘的人。冷嘲熱諷,好像這諸般過錯全是她一人引起。女子被逼到這種地步,唯有再嫁,離開這破落腐朽的名門望族。于是她算計着如何讓範柳原娶她,而範柳原則算計着如何得到她又不用對她負責。

可是香港的陷落終究還是成全了白流蘇與範柳原的愛情。結局或許你不夠滿意,範柳原結婚了,但結婚并沒使他成為聖人。他依舊沿襲了往日的生活習慣和作風,身邊依舊莺莺燕燕。但這才是真切的生活。就像張愛玲自己所言,“時代是這麼沉重,不容那麼容易就大徹大悟”。這結局已算是圓滿了。

《傾城之戀》中的人物,似乎每一個都被貼上了“自私”的标簽。白流蘇想嫁範柳原是為了獲得經濟上的安全;範柳原接近白流蘇是想填補精神上的空缺;徐太太在香港之戰時,把白流蘇扔下,是為了自己逃命;白流蘇的兄嫂或收容或驅趕白流蘇則是為了錢;就連筆墨不多的薩黑夷妮也是為了物質才找了個英國佬。你能說什麼呢?人性本是有弱點的,隻能輕歎一聲這時代的蒼涼罷了,罷了。

比起白流蘇,《金鎖記》裡的曹七巧就沒有那麼好的結局了。

曹七巧本是小戶人家的女兒,家中開着麻油店。許是貪圖姜家的錢财,将曹七巧嫁給了有着軟骨病的曹家二爺。雖是正房,卻處處受人鄙視,連丫鬟都在背後道她的是非。終于熬到丈夫、婆婆雙雙去世,可以分家獨自過活,可以離開這深似海的大院時,曹七巧已經越發病态了。她太怕人家圖謀她用青春用幸福換來的錢财了。她是喜歡姜家三爺姜季澤的,但姜季澤對她卻是虛情假意。當姜季澤出現在曹七巧面前,妄圖打動她,讓她賣了田地買他手中的房子時,曹七巧絕望了.她那時覺得錢才是最重要的.她已經徹底的病态了.她不滿兒媳芝壽,處處給她氣受。她怕女兒長安嫁錯了人,千方百計的破壞她與童世舫的婚事。在他們訂婚後,又逼得長安把婚退了。曹七巧是甯願長安守着錢抽鴉片,然後孤獨終老的。

就這樣,曹七巧戴着沉重的黃金枷鎖扭曲着,她又把這枷鎖套在她兒女的身上,扼殺他們的幸福,把他們往病态裡拖……

文中我最喜歡的片段是,長安吹口琴,在月朗星稀的夜。唯有那時她的内心是平靜的,“告訴我那往事,往日我最心愛的那故事,許久以前,許久以前……

在許久以前,在曹七巧還是少不更事的少女時,她心中也曾住進過一個人吧,也曾有她憧憬的小幸福吧。那一定與她所經曆的不同,隻是時光已老,在那樣的時代,誰又能操縱自己的命運呢?

或許你已忍不住要提醒我,漏掉了你喜歡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啊,那也是我喜歡的。開頭那段話是如此的一針見血,讓你我措手不及。她說,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胸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她也曾說過,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打更新檔的。

女子看到這裡,不免要有些寒心,有些不甘,但這是事實。至少我,無話可辯駁,隻能黯然的垂下眼睑。

生命本是爬滿了跳蚤的華美長袍,你我都無需怨言。

其實在張愛玲衆多文章中,我最愛的是那篇散文《愛》,“于千萬人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别的話可說,唯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那個穿白衫的女孩子,那個春天的傍晚,那顆後門口的桃樹,還有那年輕人,好像隻是一個燃燒着粉紅色花瓣的夢。美得淡然,讓人惆怅。

如果《鏡花緣》中百花仙子被貶入凡塵是真實的,那張愛玲一定是誤了時辰沒回天庭的蓮花仙子。這一世在亂世中,在黑暗中,燃燒着自己的千層潔白。她心中是苦的,因為她吸進了太多黑暗中淤泥中的苦楚,但她始終沒有陷落在那不見底的暗域。她以盛開的姿态趨近于光,趨近于暖,趨近于世間一切的美和善,趨近于人性最真切的一面,将神化了的人還原成一個真正的人。

《色戒》中,她已徹底颠覆好與壞的标準。同是愛國青年,王佳芝的付出比誰都多,都慘重。但那些愛國學生卻不肯原諒她的失貞,相反漢奸老易卻真心的待她好。愛本是無關對錯,無關政治的,這才是一個真正的人。

張愛玲就如同醫者。妙手,仁心。不問來者身份,不回避人性的陰暗面。是以她筆下的人物雖隻是那個年代的小人物,雖都有着各種各樣的瑕疵,但她并不厭惡他們。縱使這人小奸小壞,縱使這人自私利己,他都隻是表現出他人性脆弱的一面而已,都是值得原諒的。是的,無不可原諒之人,無不可寬恕之錯。

張愛玲心中或許早已無是無非,她比别人得到了更多的光明。

她曾說過,有一天我們的文明,無論是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然而現在還是清如水明如鏡的秋天,我應當是快樂的。

在那樣的一個秋天,一切都成為往事。張愛玲永遠的安眠在異鄉,她終于得到了她的涅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