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愛玲一生最愛旗袍,原因竟是為了男女平權

一生摯愛旗袍的張愛玲在她流傳最廣泛最經典的照片裡就穿着她愛的旗袍插着腰,斜仰上方。她在《更衣記》裡寫道:“五族共和之後,全國婦女突然一緻采用旗袍,倒不是為了效忠于清朝提倡複辟運動,而是因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她們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權之說,可是四周的情形與理想相差太遠了,羞憤之下,她們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斬盡殺絕。是以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 。” .

而《曆代婦女袍服考實》的作者王宇清也贊同這種說法:“旗袍,這後來流行大半個世紀的女裝,卻原來竟是新潮女子們争女權争平等的副産品呢。

而張愛玲本人對旗袍配色的看法也頗為時尚激進,她說,“中國人新從西洋學到了‘對照’和‘和諧’兩條規矩——對照便是紅與綠,和諧便是綠與綠。殊不知兩種不同的綠,其沖突傾軋是非常明顯的;兩種綠越隻是推扳一點點,看了越使人不安。紅綠對照,有一種可喜的刺激性。古人的對照不是絕對的,而是參差的對照”。這可能與她生于古典大家庭卻接受摩登的教育有關系。

.

而當時的時尚界裡旗袍也成了女性表達解放和束縛的象征。突出女性身材的剪裁,皮毛珠翠的裝飾,還有時新的外國面料都成了旗袍上的新元素。上海灘時髦女性的旗袍穿搭上影響着全國女性的穿衣風潮。

應該說旗袍是改良自旗裝但是興盛于民國的被發展為中華民族女性代表傳統服裝的一種服裝制式.。而受到西方服飾剪裁風格、女性解放要求影響,有不少清末女性知識分子穿男裝,盼打破男女不平等,這些思潮加總之下,遂誕生了旗袍——一件具有中華文化精神又有西式服裝優點,卻又不是傳統漢人女裝的新服飾。

旗袍的起源說法不一,有說法為稱 “原來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國後始禦之” ,但是而來《曆代婦女袍服考實》認為中國婦女所穿的袍,遠溯周、秦、漢、唐、宋、明時代,并不是隻有在清代旗女才穿袍服。認為旗女之袍對民國旗袍有影響,但不認為二者有直接繼承關系,是以認為民國旗袍稱之為“旗”袍并不合适,還倡導旗袍改名為“褀袍” 。

旗袍曾被民國定為于1929年确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而新中國成立後到了八、九十年代旗袍又逐漸複蘇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在各種外交場合及一些能夠代表中國的重要會議中,中國女性身着旗袍也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美麗鏡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