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什麼樣子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這是一個很難給出确切标準的問題。
但如果孩子是善良的,關愛他人的,關心社會的,陽光積極的,那麼就說明父母的教育一定是正面且很有成就的。
善良、有教養的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張名片,他身上表現出來的品質就是教育成果最直接的保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小男孩主動為盲道清障</h1>
視訊其實很簡單,小男孩和媽媽騎着共享單車到達目的地後,媽媽剛把車停到停車區,小男孩便跳下車,急忙跑向旁邊停在盲道線上的自行車。
然後我們就能看到,這個僅僅比自行車高出一點點的小男孩,主動且費力地挪開盲道上的自行車,看得出來他連頭發絲都在使勁。

男孩媽媽說,自己平時就常常告訴孩子,盲道對視覺障礙人群來說很重要,不能以任何理由占用。
或許就是這句話讓小男孩自覺主動去挪車,這對很多人來說就是舉手之勞,但對小男孩來說的确不輕松,而這恰恰能證明他的難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9">盲道——視覺障礙者的生命線</h1>
盲道随處可見,可視覺障礙者如今在馬路上并不多見。
盲道還重要嗎?當然重要。還記得前段時間,一個盲童蹲在地上用觸摸的方式感覺盲道的視訊嗎?曾經看得多少人心酸落淚。
還有視覺障礙的小女孩每天背着書包去上學,媽媽每天默默跟在身邊守護她,這又看得很多人感慨不已。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視覺障礙人士,之是以我們越來越少地在馬路上看到,是因為他們要想出門就必須學會躲避越來越多的機動車,還需要學會繞過盲道上時有出現的各種障礙。
是以,為了安全起見,減少出行或許是最好的辦法吧。
但是,不能為了健全人的一時友善,便去随意擠占視覺障礙者出行時唯一的“生命線”。
小男孩主動挪開盲道上的自行車,更顯得彌足珍貴,他的善良和愛心值得父母驕傲。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0">請教會孩子善良</h1>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教他善良,你家的教育做到了嗎?
不要幻想孩子可以在這一科目中自學成才,也不要将教育的責任統統推給老師和學校,要知道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鏡子。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孩子最好的榜樣。
在現實生活中,成年人的世界的确比孩子複雜得多,充滿了心機和計謀,但這與做一個善良的人并不沖突。
在與人交往過程中,為人父母者在周旋于各種人情世故時,請以善良為前提。
在夫妻雙方的交談中,也要盡量避免涉及陰謀詭計的話語,讓孩子從父母那裡時刻接收到的都是正能量。
其次,要多帶孩子去感受,尤其是情緒方面。
很多父母注重對孩子的說教,卻很少帶他們更為真實直覺地感受某些事物,這其實是舍近求遠。
父母可以帶孩子去敬老院、孤兒院等機構,看望需要幫助的人群,讓孩子親眼看到他們的生活狀态,身體力行地為他們提供幫助。
這種觸動感官的心靈沖擊以及親手為他人提供幫助,所獲得的自我肯定和滿足感,将會讓孩子切身體會善良和愛心的重要性。
這兩種重要品質,不僅可以幫助别人,還可以展現自我價值。
最後,引導孩子開闊眼界,這才是最寶貴的财富。
中國人常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是因為在讀書、行路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開闊眼界。當視野更開闊,人思考問題的角度就會更廣闊,對世界的認知也會變得更深刻。
于是,社會責任、擔當、奉獻這些詞彙不僅停留在他們的思想上,更展現在行動上。
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會更有擔當精神,同時更懂得為社會、為他人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當習慣了将社會責任扛在肩上、甘于奉獻、樂于助人,善良和愛心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你的孩子已經成長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