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一生中隻能讓你讀一本書,你将會怎麼選擇?

一生中,一本書,我選擇,讀《莊子》。

如果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話,那麼《莊子》則是“道家之大成,無俳之漢賦”。其思想可謂浩瀚無垠,看似怪誕荒唐,卻意境幽深;其文筆可謂绮麗瑰絕,看似幽默诙諧,卻言義隽永。誠如古人所雲“三日不讀《老》、《莊》,則舌本間強。”

如果一生中隻能讓你讀一本書,你将會怎麼選擇?

莊子名周,宋之蒙人(今河南商邱縣東北)。宋地在戰國時屬魏國,魏之國都在大梁,故又稱‘梁’。《史記》說他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代,按《莊子·田子方》《徐無鬼》兩篇于魏文侯、武侯稱谥,而《則陽》篇、《秋水》篇則直接稱梁惠王的名字,又稱公子,《山木》篇又稱為王,《養生主》稱文惠君,看來他大概生于魏武侯末葉,現在姑且推定為周烈王元年(公元前三七五年)。他的卒年,馬叙倫推定為赧王二十年(公元前二九五年),大緻是不錯的。

如果一生中隻能讓你讀一本書,你将會怎麼選擇?

莊周本人窮困一生,寂寞一生,“《莊子·外物》篇說他“家貧,故往貸粟于監河侯”,《山木》篇說他“衣大布(粗布)而補之,正緳(鞋帶)系履(鞋)而過魏王”。這兩件故事是否為寓言,不得而知,然而拿一副窮酸的寫照加在莊周身上,決不冤枉他。我們知道一個人稍有點才智,在當時,要交結王侯,賺些名聲利祿,是極平常的事。《史記》稱莊子“其學無所不窺”,“善屬書離辭(寫文章),指事類情,用剽剝(攻擊)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莊子的博學和才辯并不弱于任何人,當時也不是沒人請教他,無奈他脾氣太古怪,不會和他們混,不願和他們混。

如果一生中隻能讓你讀一本書,你将會怎麼選擇?

據說楚威王遣過兩位大夫來聘他為相,他發一大篇議論,吩咐他們走了。《史記》又說他做過一晌漆園吏,那多半是為糊口之計。吏的職分真是小得可憐,談不上仕宦,可是也有個好處——不緻妨害人的身份,剝奪人的自由。莊子一輩子隻是不肯做事,大概當一個小吏,在莊子看來是讓步到最高限度了。依據他自己的學說,做事是不應當的,這不僅僅是關乎一個人肯不肯的問題,更是關乎一種人生哲學的問題。但我想那是憤激的遁辭,他的實心話不是已對楚王的使者講過嗎?“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祭祀用的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太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小豬),豈可得乎?”

如果一生中隻能讓你讀一本書,你将會怎麼選擇?

又有一次宋國有個叫曹商的人,為宋王出使到秦國,初去時,得了幾乘車的俸祿,秦王高興了,加到百乘。這人回來時碰見莊子,大誇自己的本領,你猜莊子怎樣回答他?“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讀shèng,古稱兵車為一乘),舐(舔)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子豈治其痔邪?何車之多也?子行矣!”話是太挖苦了,可是當時宦途的風氣也就可想而知。在那種情況之下,即使莊子想要做事,叫他如何折節而做耶?

如果一生中隻能讓你讀一本書,你将會怎麼選擇?

莊子一生追求逍遙而遊,神往乎無何有之鄉,不為名利所桎楛,不為瑣事所羁絆,活出真我,活出異彩!以炳蔚之文受曆代文人墨客所模仿,以虛空之道受曆代王公貴族所傾慕。《莊子》一書初讀之确實晦澀難懂,虛幻離奇,再讀來則讓人無有煩憂,身心去掉疲倦,使人豁然開朗,翛然而然哉!如沉疴便秘洩于一刹那;如百日晦暝明于一朝陽;如十年疑惑解于一頓悟!生來有《莊子》一書,則‘五車’可焚矣!偉哉莊子!聖哉莊子!妙哉《莊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