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2">01 成長的誤區</h1>
關于成長,最錯誤的認知莫過于「挫折教育」了。
一說到成長,很多人就會舉“卧薪嘗膽”的例子。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逝世,勾踐繼承王位。吳王阖闾趁機攻打越國,兵敗不久死去,他的兒子夫差繼位,決心為吳國報仇。勾踐為複仇,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為的就是記住仇恨。終于曆經十多年,勾踐滅了吳國,逼着夫差自殺。
可是試想一下,曆史中有這麼多的君王,你還能不能想到第二個勾踐?
想不出來就對了!
例子少就是因為絕大多數人(包括帝王),都不可能在巨大的挫折下存活!
不信的可以去問問項羽大大。
其次,挫折很多時候都是客觀環境造成的,沒有正常人沒有人會無聊到給自己創造困難。
你會為了成長去罵上司嗎?
你會為了成長去故意破産嗎?
你會為了成長去故意得罪客戶嗎?
你會為了成長去拆導師家的馬桶嗎?
是不是一項都不敢!這就對了!
因為「挫折教育」不僅僅效果不可控,就連環境都不可控,完全就是不靠譜!
挫折是成長的試金石,但挫折不能代替成長!
在成長這方面,不僅僅是「挫折教育」不行,「逆境教育」也隻是适合一小部分的人。
别人遇到這種情況都緊張到手腳冰冷,他們卻能超常發揮。
這種人就非常适合在逆境中成長,但同樣不能長期處于「逆境」中。
是以,除非你天賦異禀,可以無限制地接受負面打壓,否則作為正常人,我還是建議你在「順境中成長」。
而順境裡,成長最快的方式其實是——讓自己長期地保持在“學習區”的狀态刻意練習!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7">02 科學的成長</h1>
刻意練習,相信已經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了,這裡重點說說學習區的概念。
心理學研究說,人類對于外部世界的認識可分為三個區域:舒适區(comfort zone),學習區(stretch zone),和恐慌區(stress zone)。
「舒适區」:是我們已掌握純熟的技能,每天處于熟悉的環境中,做在行的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際,甚至你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對這個區域中的人和事感覺很舒适。但是學到的東西很少,進步緩慢,而且一旦跳出這個領域,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及變化,你可能會覺得有壓力,無所适從。
「學習區」:這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區域,也是我們快速成長的區域。裡面是我們很少接觸甚至未曾涉足的領域,充滿新穎的事物,在這裡可以充分地鍛煉自我,挑戰自我。比如,生活中,換一條上班的路線;學習中,接觸另一 個專業的書籍;工作中,切換到另外一個崗位。
「恐慌區」:這個是我們需要躲開的區域!顧名思義,在這個區域中會感到憂慮,恐懼,不堪重負。比如在公共場合演講,或者從事一些危險的極限運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7">03 如何調控成長的節奏</h1>
首先,我們要判斷自己在哪個區域裡?
判斷的方法很簡單,我們直接通過受到的壓力和回報就能判斷了。
當你感覺不到壓力,或者壓力很小,下意識就能完成學習内容時,你就是在舒适區。
當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壓力可以促使你行動,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正面的回報,甚至是各種物質、精神上的獎勵時!恭喜你,你正在學習區裡瘋狂成長。
當你感覺被壓到喘不過氣來,壓力大到讓你産生了各種負面情緒,大量時間都消耗在情緒内耗,而外界得不到回報,甚至得到的都是負面回報時,你已近進入了恐慌區。
進入了恐慌區其實也不要慌,隻需要你停下來,整理好思路和計劃,降低學習的難度和強度,很快你又能回到學習區的。
恭喜你,隻要你掌握好了節奏,快速成長絕對不是問題~!
覺得這篇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就趕緊點個贊吧
我是艾爾,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喜歡用心理學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小問題,歡迎關注我,我們一起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