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2">01 成长的误区</h1>
关于成长,最错误的认知莫过于「挫折教育」了。
一说到成长,很多人就会举“卧薪尝胆”的例子。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逝世,勾践继承王位。吴王阖闾趁机攻打越国,兵败不久死去,他的儿子夫差继位,决心为吴国报仇。勾践为复仇,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为的就是记住仇恨。终于历经十多年,勾践灭了吴国,逼着夫差自杀。
可是试想一下,历史中有这么多的君王,你还能不能想到第二个勾践?
想不出来就对了!
例子少就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包括帝王),都不可能在巨大的挫折下存活!
不信的可以去问问项羽大大。
其次,挫折很多时候都是客观环境造成的,没有正常人没有人会无聊到给自己创造困难。
你会为了成长去骂领导吗?
你会为了成长去故意破产吗?
你会为了成长去故意得罪客户吗?
你会为了成长去拆导师家的马桶吗?
是不是一项都不敢!这就对了!
因为「挫折教育」不仅仅效果不可控,就连环境都不可控,完全就是不靠谱!
挫折是成长的试金石,但挫折不能代替成长!
在成长这方面,不仅仅是「挫折教育」不行,「逆境教育」也只是适合一小部分的人。
别人遇到这种情况都紧张到手脚冰冷,他们却能超常发挥。
这种人就非常适合在逆境中成长,但同样不能长期处于「逆境」中。
所以,除非你天赋异禀,可以无限制地接受负面打压,否则作为正常人,我还是建议你在「顺境中成长」。
而顺境里,成长最快的方式其实是——让自己长期地保持在“学习区”的状态刻意练习!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7">02 科学的成长</h1>
刻意练习,相信已经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这里重点说说学习区的概念。
心理学研究说,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 zone),学习区(stretch zone),和恐慌区(stress zone)。
「舒适区」:是我们已掌握纯熟的技能,每天处于熟悉的环境中,做在行的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际,甚至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对这个区域中的人和事感觉很舒适。但是学到的东西很少,进步缓慢,而且一旦跳出这个领域,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及变化,你可能会觉得有压力,无所适从。
「学习区」:这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也是我们快速成长的区域。里面是我们很少接触甚至未曾涉足的领域,充满新颖的事物,在这里可以充分地锻炼自我,挑战自我。比如,生活中,换一条上班的路线;学习中,接触另一 个专业的书籍;工作中,切换到另外一个岗位。
「恐慌区」:这个是我们需要躲开的区域!顾名思义,在这个区域中会感到忧虑,恐惧,不堪重负。比如在公共场合演讲,或者从事一些危险的极限运动。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7">03 如何调控成长的节奏</h1>
首先,我们要判断自己在哪个区域里?
判断的方法很简单,我们直接通过受到的压力和反馈就能判断了。
当你感觉不到压力,或者压力很小,下意识就能完成学习内容时,你就是在舒适区。
当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压力可以促使你行动,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正面的反馈,甚至是各种物质、精神上的奖励时!恭喜你,你正在学习区里疯狂成长。
当你感觉被压到喘不过气来,压力大到让你产生了各种负面情绪,大量时间都消耗在情绪内耗,而外界得不到反馈,甚至得到的都是负面反馈时,你已近进入了恐慌区。
进入了恐慌区其实也不要慌,只需要你停下来,整理好思路和计划,降低学习的难度和强度,很快你又能回到学习区的。
恭喜你,只要你掌握好了节奏,快速成长绝对不是问题~!
觉得这篇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就赶紧点个赞吧
我是艾尔,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喜欢用心理学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小问题,欢迎关注我,我们一起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