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活化經典·《論語》20211101

時世,變也;經典,常也。

世人怕趕不上變化,故而焦慮。

聖賢參透變化,從容應變。

變以釋常,常以馭變。

經典有道,日課一章。

活化經典·《論語》20211101

【日精進】20211029

《論語·泰伯篇第八》

【原文】

8.17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繁體】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翻譯】

孔子說:“學習就像[追趕什麼似地]達不到,[學到了]還生怕失去它。”

【延伸】

孔子非常好學。錢穆先生認為上句是未得欲得,下句是既得又怕失去。一是知新,一是溫故。學習的态度和方法《論語》都教給你了。

弟子中這點顔淵學得最像,連說出話都差不多。參9.11顔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曾經聽到央視主持人白岩松對名校孩子說過一段話,名校孩子一般都有那種追逐成功“内卷”的焦慮,白岩松那句話大意是說,希望你們超過我,但我不會停下來等你。

中國曆代讀書種子不絕,【漢】揚雄說“聖人之于天下,恥一物之不知。” (《法言》第二十章)張衡“一物不知,實以為恥。聞一善言,不勝其喜。包羅品彙,禀受無形”(《河間相張平子碑》)漢化的匈奴人劉淵幼好學,經傳諸子,兵法史書,無不綜覽,曾對同門說:“道由人弘。一物之不知,固君子之所恥也。”(《晉書》)【南朝】陶弘景“讀書萬餘卷,一事不知,以為深恥。”(《南史·隐逸下》)【唐】劉知幾在《史通》中說:“‘一物不知,君子所恥。’是則時無遠近,事無巨細,必籍多聞以成博識。”

當然這是儒家對學習态度,也是曆史主流。當儒家過激過偏之時,就有道家來糾其偏。《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随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好學很好,但不可毀身。

活化經典·《論語》20211101

部分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