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0%的日本人對華印象不好,如何扭轉?可以向麥克阿瑟“取經”

據網易新聞報道,日本民間非營利性團隊“言論NPO”公布了一份今年日本人對華好感度的民調,圈個有用,中日關系,這個調查顯示,90.9%的日本人對華印象是“不好”,而去年11月份,這一資料還是89.7%。在這90.9%的“不好”印象中,還有66.1%的印象直接是“差”或者“極差”,這一民調資料甚至比這幾年和中國一直鬥争的美國還要高得多。這意味着,在整個日本國内,反華具有極強的民意基礎,任何一屆日本政府想短期内改善中日關系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日本人對中國的好感度低,中國人對日本的好感度也不高,“言論NPO”自己的調查結果顯示,52.9%的中國人對日本的印象是“不好”或者“負面”,實際上,從我們日常生活中觀察來看,52.9%的的資料顯然是遠遠低估了。中日人民的互相印象,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的呢?這其中,日本政府對曆史和中國核心利益的态度要負主要責任。

90%的日本人對華印象不好,如何扭轉?可以向麥克阿瑟“取經”

圖1 中日群眾彼此印象都不好

提起中日關系,曆史問題總是繞不開。日本的侵華戰争給中國造成了深重的災難,但是二戰結束時,日本受到的懲罰微乎其微。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除了幾個罪大惡極的戰犯被判死刑外,在美國的庇護下,大多數日本士兵都回國了。這不叫投降,而是撤退,就好像一群強盜跑到你家殺人放火,有一天忽然說我打不過你,我回家去了,衆多鄰居還不讓你報仇,是誰都會心中憋着一肚子火。

當然,對日本的懲罰不足,如果給我們的補償足夠多,也算是一種心理安慰。但腦子有問題的蔣介石既放棄了派軍隊占領日本,又放棄了對日主動索賠,讓中華民族成為了這次戰争唯一的冤大頭。是以,從感情上講,中國對日本的這個痛苦記憶是很難消除的,日本政府必須恢複補償。

然而,曾經造過孽的日本政府不但不反思曆史,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起中國的沉痛曆史記憶。譬如說,日本到現在都不承認南京大屠殺,即便是鐵證如山;又譬如說,幾乎每個新上任的日本首相都要去靖國神廁“拜鬼”,隻不過有的是以政府名義去,有的是以私人名義去,還有的是派人送貢品,總體而言,沒有一個好人。

許多日本政客到現在還把二戰罪人當做民族英雄,甚至會按照靖國神廁裡宣傳的那樣,認為日本戰犯是去中國“解放人民”的,對中國無過反而有功!一旦中日之間發生外交沖突,這種扭曲的意識形态就會蔓延出來,讓很多日本人認為“中國不但不感恩日本,反而責怪日本”,造成了日本人整體反華。

90%的日本人對華印象不好,如何扭轉?可以向麥克阿瑟“取經”

圖2 不能正确認識侵華戰争是核心

中日群眾互相印象不好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雙方都認為二戰并未分出勝負,對于中國而言,日本軍隊最後是投降回國了,并不是被消滅在戰場上,我們缺乏一些像三大戰役一樣的殲滅戰,讓日本人服氣。在日本人眼裡,是蘇聯和美國給了日本軍隊毀滅性打擊,中國隻是牽制了日本兵力,特别是國民黨到抗戰的最後一年還看不到能獨立戰勝日本的希望,還在被攻城略地,是以日本人認為,日本投降是給美國和蘇聯投降,不是給中國投降,加上日本還有在東亞争奪第一大影響力的訴求,于是就越發對中國看不順眼。

日本人的邏輯思維其實很簡單,“當年沒有輸給中國,現在也能打得赢”。而中國人則認為“沒有報完的仇總需要一個機會”。于是乎,當釣魚島、台海問題等核心利益問題一旦被觸及,中日雙方群眾的敵意就立刻空前高漲。日本政客其實更加無能,因為他們的政治制度決定了,政客上台基本上是靠搞民粹、鼓動宣傳達到目的,于是乎對華強硬基本上就成了一個政治正确,誰也不敢觸及,大家夥都閉着眼看誰更強硬,看誰更反華,這樣搞下去,最終雙方恐怕還得打一場。

中國沒有任何地方對不起日本:沒有奪取日本一分領土,沒有在北方四島的問題上支援俄羅斯,沒有在日本經濟衰退時見死不救,也沒有阻礙日本企業家進入中國發财。時至今日,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海外利潤來源就是中國,中國實在是不清楚,到底要如何對日本才能讓它對中國友好。

中國對日本一直不錯,但日本一向是以怨報德。2020年菅義偉上台後,先是和拜登聯合發表反華、涉台聲明,然後又在不同場合下說出“要威懾中國”,還積極組建美日澳印四邊同盟,更是派遣了一些官員以官方身份竄訪台灣,商讨防務合作和産業鍊重組等問題,這一條條一件件都是在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挑戰中國的政治底線。

90%的日本人對華印象不好,如何扭轉?可以向麥克阿瑟“取經”

圖3 打服日本就能做新天皇

反觀日本的主子美國,這四十年來先是用廣場協定幹掉了日本的經濟奇迹,然後對日本政壇實施清洗,打掉了日本人想自立的企圖,牢牢的控制着日本的領空、外交權和軍事作戰權,特朗普時期更是訛詐了不少駐軍費。即便是如此,日本人對美國的印象卻是好得出奇。有人說,日本人隻能被征服,不能被友好交往,這确實是有可能的。或許隻有中日哪一天真正分出勝負來,日本人才會對華印象好轉吧?譬如說麥克阿瑟,打服了日本,就能做他們的新天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