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面提升黃河流域大保護和大治理能力

作者:光明網

【權威解讀】

作者:張金良(黃河設計院黨委書記、教授級高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推進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對于實作“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講話和訓示批示精神為引領,錨定幸福河建設目标,對标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五大任務,以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規劃綱要》部署為抓手,着力完善防災減災體系、推進黃河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加強生态保護治理、推動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等五大體系,全面提升黃河流域大保護和大治理能力。

黃河流域最大的威脅是洪水,水少沙多、水沙關系不協調,是黃河複雜難治的症結所在。“上攔”工程不健全、“下排”工程不完善、“分滞”洪區運用受影響,灘區100多萬人的生活受到洪水威脅。目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要圍繞調控水沙,堅持“上攔下排、兩岸分滞”調控洪水和“攔、調、排、放、挖”綜合處理泥沙兩大政策,完善以黃河下遊為重點,兼顧黃河上中遊河段、主要支流、城市防洪、山洪災害防治的洪水防禦總體布局,健全以骨幹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為主的水沙調控體系,建構點線面統籌、工程與非工程措施結合的流域綜合性防洪減災體系。

黃河以占全國2%的水資源量,承載了全國12%的人口、15%的耕地和14%的經濟總量,現狀水資源開發使用率超過80%,水資源開發利用長期超過承載能力。目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要全面實施節水控水行動;全面落實“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限制”,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産業布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協調;以南水北調西線等引調水工程為“綱”、以重點區域水資源調配工程為“目”、以古賢等控制性調蓄工程為“結”,建構“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黃河大水網,全面增強黃河流域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

黃河流域是我國生态脆弱區分布廣、脆弱生态類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現最明顯的流域之一,流域大部分位于我國中度脆弱、重度脆弱、極度脆弱區。目前和今後一段時期,需要建構以河源區、黃土高原區、河口區為重點,黃河幹支流為主線的“三區一廊道”生态保護格局,以三江源、若爾蓋、甘南、祁連山、秦嶺、六盤山等為主的水源涵養區實施自然恢複和重大生态修複工程;以青海東部、隴中隴東、陝北、晉西北、甯夏南部黃土高原為主的水土保持區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以黃河口等重要濕地為主的濕地保護區加強保護和修複;以黃河幹流及湟水、大夏河、洮河、無定河、渭河、汾河、伊洛河、沁河、金堤河、大汶河等支流為主全面提升生态廊道功能。

推動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方面,黃河流域普遍存在二産過重、三産過輕、“倚能倚重”等問題,新舊動能轉換步伐遲滞,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流域整體發展水準不高。目前和今後一段時期,需要實施“兩高一優戰略”,發展高品質一産、優質二産、高比例三産,優化産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結合碳中和戰略,重點推廣單元式風光水儲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替代煤電,調整能源結構,實作減碳節水,推動黃河流域經濟向高端發展;堅持以水定地,嚴格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合理控制灌溉規模,因地制宜發展旱作農業,引導适水種植、量水生産;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人,合理确定城市、産業、土地、人口等發展規模,嚴格控制在水資源承載能力範圍内;堅持以水定産,大力發展第三産業,嚴格控制高耗水建立、改建、擴建項目,能源産業要優化産業結構,控制發展規模,引導工業企業向工業園區集聚。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和今後一段時期,需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産保護,實施黃河文化遺産普查工程,對黃河文化遺産進行系統全面普查,提升保護力度;深入傳承黃河文化,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深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融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實踐中實作黃河文化薪火相傳;講好黃河故事,創新黃河文化傳播途徑,形成全時空、全要素、全業态、全視窗、全民化、全媒介的宣傳格局,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02日0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