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村冶戌,何又俗稱野水

作者:洛邑過客

#來點兒幹貨#

中國村鎮名多始自唐。在曆史的長河中,種種原因,超過千年保持不變的,非常罕見,堪稱鳳毛麟角,冶戌算一個。冶戌,國語音讀yě xū,頗有文化内涵,唐代前已成名,曆史久矣。

冶戌舊屬孟縣,位于黃河北岸,距吉利鄉政府咫尺之遙,原吉利區第一大行政村,土著謂之野水街,自豪感滿滿。名還極易被誤讀,初來乍到者,需咬文嚼字,格外認真。

八十年代初,吉利已為洛陽一建制區,頭次從他人口中聽到“yě shuǐ ”,尚不知哪倆字,最初有了書面接觸,就是冶戌,當時心裡也打了鼓。若說地方口語習慣,那音字相差真還有點遠。

古村冶戌,何又俗稱野水

冶戌村位置圖

冶,古同“野”,基本含義為熔煉金屬,引申義為裝飾打扮,也常為表示豔麗的形容詞,人多認得;戌本義為一斧類寬刃兵器,後被廣泛用指地支第11位,與水讀音并無涉。顧名思義,冶戌意指鍛鑄兵器,武備意濃。

史料記載,冶戌為漢、晉河陽縣治所在,繁華榮耀一時。潘安任縣令期間,河陽時有花縣之稱。潘安植在冶戌村南營花寨的一棵柏,人稱轉枝柏,也為古河陽八景之一。

因戌與戊、戍字形相近,讀wù,讀shù的,大有人在。戊為天幹第五位專用字,本義不沾邊;戍,有駐軍戍邊、戍守之意,與戌一樣,都與兵事有關,就有點耐人品味了。

古村冶戌,何又俗稱野水

冶戌營花寨轉枝柏

不知何時起,網上突現冶戍、冶戌混用情況,而且,還都特指這一村,讓人傻傻的分辨不清,懷疑眼睛。冶戍之名,也是《孟縣志》力推的主張。

《孟縣志》說,晉武帝泰始十年九月,杜預在此建一河橋,渡口稱野水渡;又因渡口守有重兵,也有野戍之稱。後因鑄兵器冶煉鋼鐵在此,再改野為冶,是謂冶戍鎮。

《孟縣志》又說,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在河陽築三城,河面置浮橋與船渡以供來往,河陽駐軍将帥有'河陽三城使"之稱,河防渡口駐戍役鎮守,稱"冶畈鎮戍所”,簡稱“冶戍"。

古村冶戌,何又俗稱野水

冶戌村牌樓

查北魏“河陽三城”之南城,在黃河南岸,指今孟津老城;中潭城在河中沙洲上,另置有河陽關;北中城,即今之“冶戌"。城防也需兵戍守,故稱“冶戌"、"冶戍”都不叫錯。但二選一的結果應是“冶戌",大家結緣吉利時,認知原就是這樣。

杜預是杜甫先祖,人稱“杜武庫”,在黃河上“造舟為梁”,建浮橋,聯通南北,事載史冊。隻是此浮橋早已煙消雲散,位置後有N種說法,是一糊塗賬。曆史上黃河兩岸的知名渡口,就那麼幾個,冶戌西有白坡渡,對岸是鐵謝渡,本身或為野渡,才始名野水。

另外,戌的五行屬土,與水相容相克,一方面水可潤土,另方面土能掩水。有戌在,就不怕野水泛濫,這或是冶戌意境寬廣全面,最終勝出,定名原因吧。

古村冶戌,何又俗稱野水

黃河浮橋圖

過客,又名洛邑過客,洛陽人,市作協會員,熱愛家鄉,喜歡懷舊。原創作品,歡迎品評互動。原創不易,轉載務請注明出處,謝謝。

古村冶戌,何又俗稱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