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的李魯克說話很慢,吐字也不太清晰,因為6歲扒火車時摔過後腦勺,反應有些遲鈍。
“心裡想說的表達不出來,很多事情也都記不得了。”李魯克說,他拼命想回憶起家在哪裡,卻無法記起。
6歲那年,他離開了家,再也沒有找到回家的路。
20年的流浪生涯,撿破爛、睡大街,李魯克從未停下尋家的腳步。他常常夢到,他離家時扒的火車沒有開動,他在車廂與車廂之間玩了個盡興,然後沿着鐵道旁的小路,回了家……

如今的李魯克
6歲扒上火車離開家
說起自己的家,李魯克還有些模糊的印象——是一個稍微大點的縣城,有一條河從縣城中間穿過,縣城的一旁有一座很大的石頭山,山下就是一個火車站,還有一個菜市場。
至于家人,李魯克記得,家裡有爸爸、媽媽,還有兩個姐姐。他離家時大姐已經嫁人,二姐還在讀書,爺爺對他特好,會吹口哨,“用手捂着嘴,發出嗚嗚聲的那種。”
李魯克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裡,他猜測是在北方,冬天外面飄着鵝毛大雪,他們全家坐在熱騰騰的炕上嗑瓜子。有一年冬天,他“伸舌頭舔玻璃,就被凍住了”。
6歲那年的冬天,李魯克在離家不遠的地方玩耍,旁邊是一處火車道。出于好奇,他扒上了一列火車,而火車恰巧出發離站。火車開了,李魯克開心又得意,可是他很快發現,他離家門口的菜市場越來越遠,離家人越來越遠……
李魯克依稀記得,他可能從扒着的火車掉了下來,醒來後後腦勺出血了,“好像在一個城市,不知道是哪裡,我找了水洗洗後腦勺,血不流了……”
記憶斷斷續續,從此,李魯克遠離父母和家鄉,成了孤苦伶仃的流浪兒。
李魯克記得自己颠沛流離的流浪日子,全國許多城市都跑過,比如連雲港、哈爾濱、徐州、揚州、上海、南京……至少去過20多個城市,都是扒那種拉煤的火車去的。
“車到站了,随便哪個城市,下來找點剩飯吃,待上幾天,繼續扒火車,去到下一個地方。”李魯克記得吃小攤上剩下的食物,睡在火車站、廣場上,“有好心人會給我吃的和衣服,冬天冷的時候就找紙箱子鋪在地上,把人送的衣服都穿在身上。”
流浪的過程中,李魯克遇到過很多困難和危險。在石家莊時,有人叫他偷東西,不想這樣幹的李魯克為此挨了不少拳打腳踢:“不管他們怎樣對我,我都在心裡默念,‘我要做好人,不能和他們一樣,和他們一樣,我就毀了!’”
第二故鄉
2000年,李魯克扒火車來到了鄭州。從此,他不再到處奔波,鄭州成了他的第二故鄉。
最初的幾年,李魯克住在鄭州火車站、人民公園、大石橋等地方,靠撿瓶子、賣破爛維持生活,後來被送到救助站。
2003年冬,鄭州解放路派出所的民警吳聰聰在與派出所相隔不遠的救助站裡認識了李魯克,“當時他才十來歲,穿得破破爛爛的,手凍得跟胡蘿蔔似的,看着就心疼。”吳聰聰說,當時救助站裡有好幾個流浪者,李魯克與衆不同,有禮貌、聰明。
此後,李魯克經常得到吳聰聰和她同僚們的幫助。吃不上飯的時候,他就會去派出所,不管是哪個民警值班,買飯時都會給他捎一份。
李魯克做志願者
“他很懂事兒,也很熱心,不管是我們巡邏還是辦其他事,他都很主動地幹這幹那。”解放路派出所警務綜合大隊大隊長趙志剛說。
2006年冬,派出所接到報案,一個商戶的三輪車被偷了。李魯克從另一些流浪者口中得知,很多偷竊案件都是一個外号叫“旺天”的人幹的,他立即告訴了他的警察朋友,很快,“旺天”被抓,案件告破。
李魯克流浪多年,沒有身份證,解放路派出所的民警都主動給他寫了證明材料。2015年,李魯克有了自己的身份證。
李魯克一直記不得自己的真實姓名,警官幫他辦理身份證的時候,問他給自己取個什麼名字,當時他迷戀一部關于街舞的美國電影,裡面的主角叫魯克,于是給自己取名叫李魯克。至于為啥姓李?魯克說,李是他最容易記住的姓。
街舞“鐵粉”
李魯克也不清楚,自己為何對街舞如此着迷。
2003年的一天,鄭州金博大商場門口有街舞表演。正在撿瓶子的李魯克被深深吸引,看了一整個下午,走時都忘記了帶走之前撿好的瓶子。
“嘻哈幫”街舞團的劉超注意到了這個穿着破舊的小男孩,“大約有半年時間,隻要有演出,都能看見他,一看就是一下午。”
李魯克成了街舞團的“鐵粉”,追着街舞團到處跑,哪裡有街舞演出,哪裡就有他。在演出現場,他還熱心地幫忙搭舞台、搬道具,還趁工夫自學街舞。
劉超說,除了對街舞的熱愛,李魯克的善良和實在也給了舞團成員們深刻的印象,“最開始,他說幫我們看東西時,我們還有戒備,畢竟是個流浪的小孩。但慢慢發現他很實在,幫我們看東西的時候寸步不離。”
漸漸的,劉超知道了李魯克流浪的故事。有時,和李魯克一起吃飯,幾杯酒後,李魯克會突然說,“哥哥,我想家了……”
為了幫助李魯克,有舞者制作了一段尋親的MV,傳到網絡上,希望更多人幫他找家。這段MV上傳後,立即吸引了衆多關注。電影《失孤》的原型郭剛堂看到了MV,聯系到鄭州市平安金水志願者聯合會的志願者楊子,希望楊子能幫助魯克尋親。
李魯克的尋親啟事
2015年,楊子找到了李魯克。志願者們把李魯克的資訊發到網上,找到長期從事模拟畫像工作的鄭州市警察局南關街分局案件偵辦大隊副大隊長李自昌,通過李魯克的記憶繪出了李魯克母親的畫像,李魯克看後說“有八分像”。
李魯克的夢
李魯克參加過多檔尋親欄目,無果;參加過全國性質的尋親大會,無果;也曾在中國公安部的“DNA打拐庫”采集過血樣,隻要父母也在網絡另一頭試圖通過DNA尋親,就能立馬配型,然而也無果。
流浪了20年,李魯克從未放棄尋找家人,雖然至今無果,但他始終對生活充滿熱情。
他感謝幫他找家的志願者,也成為平安金水志願者聯合會的一員,志願者組織有活動,李魯克都會積極參加,他幫助過失孤老人,幫助過殘障人士,也救助過流浪動物。
2018年7月,李魯克遇到11歲的流浪男孩小平。小平因淘氣離家出走,找不到回家的路,擔心小平在社會上學壞了,李魯克把小平帶在身邊,還委托志願者們幫助小平尋找家人。大約半個月後,小平和父母團聚了。
李魯克在“共享廚房”幫忙
一個月前,聽到鄭州“共享廚房”面臨人手緊缺的困境,李魯克主動來到廚房做志願者。他說,他是在鄭州人的幫助下有了現在的生活,他感恩這裡的一切。
2019年,解放路派出所的幹警幫他申請到了公租房,魯克有了屬于自己的“新家”。50多平方米的小兩室亮堂堂的,床是愛心粥屋捐贈的,沙發是愛心市民捐贈的,棉被和床上用品是愛心民警吳聰聰給置辦的……家雖不大,卻滿載大家的關愛,可以滿足李魯克對家的渴望。
李魯克搬進公租房
目前,李魯克有了工作:白天在一家飯店打掃衛生,晚上在一家酒吧做雜工。鄭州給了他穩定的生活,但李魯克依然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二十幾年來,我從未停下尋家的腳步,卻始終沒有任何線索。我已經有能力照顧好自己,也有能力為父母盡孝,我隻希望能早日找到親人,回到溫暖的家。”
津雲新聞記者 勞韻霏
來源: 津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