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痛風醫生王巍治療痛風石,幫助大爺病情緩解

作者:痛風醫生王魏

随着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改變,痛風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國内對痛風患病率報道從0.86%-2.20%不等,其中男性為1.42%-3.58%,女性為0.28%-0.90%。痛風中12%-35%會并發痛風石。

痛風石是一種尿酸鹽結晶沉積引發的複雜但有序的動态慢性發炎組織,固有免疫和适應性免疫均參與其中,其結構由内到外主要分為尿酸結晶核、外周細胞層及纖維血管組織。痛風石病變中促發炎因子和抗發炎因子均有表達,符合發炎和發炎消退的反複循環的臨床特點。肉眼可見或可觸及的痛風石通常見于多年内反複發作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患者,也有資料描述通常在第一次痛風關節炎發作後十幾年才出現痛風石。國内報道認為,痛風病程長、血尿酸水準高、受累關節數目多、出現上肢關節受累、腎結石、合并高血壓者更易早期出現痛風石。

痛風醫生王巍治療痛風石,幫助大爺病情緩解

王巍組長查房

金大爺今年65歲,痛風病史已經長達9年了。由于平日裡家人都比較喜歡喝湯,排骨藕湯、雞湯、鴨湯等每周基本上都沒怎麼斷過。 就這麼到了2012年7月的一天晚上,金大爺就被右腳上傳來的劇痛給痛醒,而且患處部位出現明顯的紅腫和發熱症狀。因劇痛難忍,金大爺當時隻能抱着右腳坐到天亮。一大早,趕緊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當地的一家醫院就診。醫生告訴金大爺,他得的是痛風,然後開了點秋水仙堿和别嘌醇就讓他回去治療了。用藥4天,金大爺感覺患處漸漸不怎麼痛了、紅腫、發熱的現象也沒了,于是就認為自己好了,也沒在繼續用藥,飲食還和以前一樣,基本上沒怎麼忌口過。

然而過了一段時間,金大爺的病情再次發作,出于上次治療的經驗,他趕緊從藥箱裡拿出上次沒吃完的藥服用,用藥幾天後痛風便又得到緩解,但仍沒有将其放在心上,依舊重複着以前的生活。仿佛陷入到一個“痛風發作-用藥好轉”的無限循環之中,以往用來治療的藥物,效果慢慢地變得越來越差,金大爺整個人飽受痛風疾病的折磨。

今年1月份的時候,金大爺發現右腳上長出了幾個小“疙瘩”,因其沒有任何症狀,便沒有在意。等到今年8月的時候,他的痛風再次發作,用藥也止不住疼,腳上的幾個小“疙瘩”也變大了不少,行走也變得不友善。這下可把他吓得不輕,趕緊讓家人将其送往武漢同普痛風醫院就醫。

接診的該院的王巍組長,在了解其來意後,告訴金大爺,他腳上的“疙瘩”是痛風石,是長期沒控制好尿酸導緻的。根據他的這種情況,建議他采用特色中醫靶向排酸平衡治療體系來進行源頭治療。

治療5天後紅腫症狀消失,治療15天後痛風石軟化明顯縮小,關節活動受限症狀消失,因各項名額都符合出院标準,王巍組長便讓金大爺帶藥回家繼續鞏固1個療程,并且叮囑其要注意控制好飲食,以往那些肉湯就不要再喝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