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河南商丘一男子因“殺人”被判死刑。後因監獄中表現良好,暫緩為有期徒刑。沒想到在男子服役11年後,“死者”複活,再次進入衆人視野。原來這起案件,徹頭徹尾是一場誤會。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死者”突然“死而複生”?法院該如何了結這個案子?本篇文章,我們一起來揭秘商丘錯案。
法律一直代表着社會的公平與正義。但上個世紀末的一起案件,牽動着中國千萬人民的心情。死刑犯“殺人”入獄,緩刑服役滿11年後,衆人卻發現“被害人”竟然“死而複生”。這起案件聽起來十分離譜,然而卻是河南商丘1997發生的一起真人真事。

1997年的一天,河南商丘柘城縣的一個小村子,兩個村民起了争執。這在農村算是比較常見的事情。衆人沒有過多的在意。可自從發生這起争執過後,其中一人竟無辜失蹤了。這名失蹤的村民叫趙振晌,與他起争執的村民則是趙作海。兩人都是柘城縣趙樓村的村民。據說發生争執那天,兩人還動起了刀子。
趙振晌的失蹤,讓大家把懷疑的矛頭指向趙作海。1998年2月,失蹤者趙振晌的侄子前往當地公安機關報案。侄子一口咬定,自己的叔叔是被趙作海害死的。人命關天,當地警察局立即派出調查組,來到趙樓村調查。村民告訴警方,趙作海四個月前與失蹤者趙振晌發生過争執,兩個打了一架,動了刀子。事後趙作海還揚言要進行報複。
俗話說:三人成虎,村中人口口相傳,大家也不由得紛紛懷疑起趙作海這個人來。就連警方在這樣輿論的影響下,也将事件的重點監視對象,定在趙作海身上。但是失蹤案是極難處理的案件類型。彼時的中國,礙于偵查技術的限制,沒有辦法快速調查出事件的真相。案件就這樣一直擱置一年多的時間。
趙作海本是趙樓村一個普通的農民,擁有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膝下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可自從趙振晌失蹤後,趙作海的平靜生活就被打破了。村民懷疑的眼神讓他感到很是不安。但這起風波才僅僅是個開始。1999年5月,村民在挖井時,發現井底有一具屍體。警方得到消息,即刻趕往現場。
當警方趕到現場,迅速将現場包圍起來。有村民議論着:這不會是失蹤的趙振晌吧。一傳十,十傳百,大家議論得相當熱鬧,幾乎把趙作海“殘害”失蹤者趙振晌的全部過程給刻畫出來。不得不佩服村民的想象力是極為豐富的。警方受到衆人影響,辦案方向再次聚焦在趙作海身上。這起失蹤案已經過去一年之久了,警方迫于壓力,也想着趕緊把這個案子了結了。
不知經過怎樣的一個過程,村民趙作海就被稀裡糊塗定為“犯罪嫌疑人”,當即遭到警方逮捕。趙作海的人生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審訊過程中,趙作海堅持向警方解釋自己沒有殺人。派出所的人将趙作海看管起來,日夜審問。那個年代,派出所輔警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很多都是當地的“關系戶”。
這些輔警的任務就是協助警方完結案子。案子能夠盡快完結,他們才能少些麻煩。派出所的人每天對趙作海進行一頓毒打,逼他交待“作案真相”。至此,警方幾乎心中認定:兇手一定是趙作海。同時,看守所将趙作海的妻子也關押起來。趙作海的妻子每天都會遭到和丈夫一樣的毒打。
隻要她說“自己的丈夫沒有殺人”或是“不知道”,等待她的就是一番更嚴厲的毒打,連續幾天都不能睡覺。經過一個多月非人的折磨後,趙作海妻子終于堅持不下去了,被迫作出丈夫有罪的供述。2002年12月,商丘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将原本的“失蹤案”重新定義為“兇殺案”,兇手則是趙作海。
按法院審理所述,趙作海當日與趙振晌發生肢體沖突,而後趙作海實施報複,将趙振晌殺害,并進行抛屍處理。趙作海在法庭上萎靡不振,自始至終都沒有提出異議。大家都認為他是在為自己的罪惡而感到羞恥。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趙作海死刑,緩期兩年執行。次年2月,河南省高院依法核準了商丘中院的判決。
趙作海锒铛入獄,并且在審判後沒有提出任何上訴。趙樓村重歸于平靜。唯獨監獄中的趙作海内心是波濤洶湧的。他深刻地感受到什麼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趙作海雖然是一個沒有什麼文化的普通農民,但是他入獄後表現出了罕見的堅強。他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自斷生命,反而好好接受“改造”,在監獄中積極表現。
法院根據他在監獄中的良好表現,将死緩執行改判為無期徒刑,又将有期徒刑轉判為有期徒刑。趙作海在生的希望中堅強生活。十年彈指一瞬間,2010年的一天,一件奇怪的事情,讓整個村子瞬間炸了鍋。兇殺案中的死者趙振晌,竟然“死而複生”了。他重新闖入趙樓村村民的視野,活生生站在衆人面前。
當然,死并不能複生。趙振晌這麼多年一直活得好好的,井底挖出來的那個屍體,其實并不是他。當年村民在井底挖出的那個屍體,是一具頭骨及膝關節以下缺失的屍體,并且屍體高度腐爛,很難判斷出屍體主人是誰。那個時代的刑偵技術中沒有DNA這一項,是以很難确定死者身份。可是警方卻根據村民描述,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倉促判定趙作海為殺人罪犯。
那麼這起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失蹤者趙振晌既然壓根就沒有死,那他這些年去了哪裡?而井底那具屍體主人又是誰?案件再次撲朔迷離起來。不過可以确定的是,趙作海根本不是殺人兇手。經過警方對趙振晌的詢問,終于向衆人揭曉了事件真相。
原來,這起案件竟是一場誤會。趙振晌本來與趙作海關系相當好,兩人一起到陝西打工。但是因為一些經濟上的糾紛,兩人結下梁子。二人回村後,趙振晌又到趙作海家裡鬧了起來。言語沖撞間,趙振晌拎起一把菜刀砍向趙作海。事後趙振晌擔心趙作海是以事報複他,就趕緊收拾東西離開趙樓村。
趙振晌漂泊外地,沒什麼謀生的手段,隻能日日乞讨。數年逃荒般的生活,讓趙振晌身體患上了偏癱。因為沒錢醫治,趙振晌隻能再次回到趙樓村。趙振晌的出現,驚動了司法界。“死者死而複生”,原判其實無罪?這件事情讓商丘法院、警察局、河南高院都受到強烈的沖擊。事件的反轉,簡直比事件本身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2010年5月5日下午,河南省法院決定再次啟動再審程式。這一次,所有的目光高度聚焦到這起事件上來。這是對于公信力的一次挽回,也是對于人民的一個交代。商丘中院很快遞交一份趙振晌的身份證明等材料。至此,趙作海殺人一案正式确定是一起錯案。法院當即宣判:趙作海無罪釋放。
趙作海頂着一頭花白的頭發,神色憔悴地從監獄大門中走出。他沒有想到他能夠這麼快的重獲自由。他沒有想到自己終于有一天能夠沉冤得雪。他一瞬間百感交集,眼淚止不住地掉下。他從一個被遺棄的普通農民,轉瞬間變成了公衆關注的焦點。他被抓那年,大兒子才15歲。妻子忍受不了這樣的日子,改嫁到了鄰村。兒子女兒也交由不同的家庭來撫養。
所有一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妻離子散的真實寫照。趙作海事件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人們同情這個普通農民的經曆。2010年5月13日上午,河南省進階人民法院召開新聞釋出會。會議宣布,給予趙作海國家賠償及生活困難補助共計65萬元。
2011年5月27日,開封省龍亭區檢察院對6名涉案辦事人員提起公訴。這6人曾參與受理趙作海一案,他們分别是:商丘市警察局與柘城縣警察局的幹部。在趙作海這起事件中,他們對趙作海實施刑訊逼供,錯把其當做殺人兇手,構成刑訊逼供罪。法院依法對這6人進行嚴肅處理。
趙作海拿到了65萬元的補助,對他嚴刑逼供的涉事人員也都接受到了應有的處罰。這一切真能彌補趙作海的損失嗎?趙作海回到趙樓村後,大兒子聞訊趕回家中。大兒子此番前來另有目的。他知道父親趙作海是以事得到了法院的一筆補助,就讓父親拿出一些錢來幫助他完成婚禮。
趙作海多年不見大兒子,臉上寫滿高興。農村的父母奮鬥一輩子都是為了孩子。趙作海當即拿出10萬塊錢給兒子辦了場婚禮,而後又拿出幾萬塊錢給兒子蓋了新婚房。趙作海得到賠償這件事村中人人皆知。在趙樓村,一擡頭都說不定是自家的哪門子親戚。趙作海出事之後,沒有一個人為他說話。衆人落井下石,把他推得遠遠地,說他有罪,品行不端。
現在趙作海沉冤得雪,還帶回來一筆賠償。村裡的人看着眼饞心熱。趙作海的叔叔趙振舉當時是第一個發現趙振晌回來的人。叔叔趙振舉覺得自己功勞莫大,就向趙作海索要5萬元錢。2011年4月,大兒子又從趙作海的賠償金中取走14萬。至此,趙作海的65萬轉眼間就縮水到30多萬。
但他後半輩子還沒半點着落。這兒子眼見是不會多麼孝順,妻子又是早就跟别人跑了。自己得找個謀生的手段。他帶着剩下的錢,來到甯波打工。可因為教育程度低,沒有什麼真假鑒别能力,被騙子騙走了15萬元。而後趙作海再次折返來到商丘市,花2.8萬元接下一處旅社。但是因為經營不當,最後旅社虧損嚴重,隻能關門大吉。
在趙作海重新開機一段新的人生時,另一邊,警方再次成立專案組,展開對井底那具屍體的調查。中國經過21世紀初的騰飛發展,科技手段有了實質的飛躍。警方偵查手段與技術也随之成熟起來。2010年5月14日,經過警方偵查人員鑒定,死者為商丘市一個叫高宗志的村民。警方調查十分迅速,案件終于水落石出。
最終警方鎖定犯罪嫌疑人為柘城縣李海金、楊明福、張祥良。死者高宗志與李海金原本是在山東菏澤做月餅生意。但合作期間,兩人起了沖突争執。随後,李海金懷恨在心,決定将高宗志置于死地。他找來自己的朋友楊明福、張祥良,合夥将高宗志騙到一處,而後将高宗志殘忍殺害,并把他的屍體進行肢解。
高宗志屍體的軀幹則被埋到那井底下,直到挖井的人将其發現。碎屍案順利告破。兩起案件先後完成審判,涉案人員最終得到應有的懲罰。然而河南省高院院長張立勇對錯案這件事一直心有慚愧。2010年6月21日,張立勇攜高院及商丘市中院上司班子親自到趙作海家中拜訪。張立勇親自向趙作海鞠躬道歉。
而後,張立勇回到法院,對此案進行深刻反思,召開研讨會,和法院幹部一起讨論今後如何避免這樣的錯案出現。張立勇表示,盡一切可能幫助趙作海回歸正常生活。當地政府對于這起案件也極為重視,為照顧趙作海一家生活,政府答應給趙作海兒子再蓋6間房子。家中的桌子、碗具,也都是政府幫忙置辦。
趙作海在衆人的幫助下,也算是漸漸過上平穩的日子。不論怎樣,就如趙作海本人所說:“我對我現在的生活很滿意,現在是漫天的雲彩都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