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河南商丘一男子因“杀人”被判死刑。后因监狱中表现良好,暂缓为有期徒刑。没想到在男子服役11年后,“死者”复活,再次进入众人视野。原来这起案件,彻头彻尾是一场误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死者”突然“死而复生”?法院该如何了结这个案子?本篇文章,我们一起来揭秘商丘错案。
法律一直代表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但上个世纪末的一起案件,牵动着中国千万人民的心情。死刑犯“杀人”入狱,缓刑服役满11年后,众人却发现“被害人”竟然“死而复生”。这起案件听起来十分离谱,然而却是河南商丘1997发生的一起真人真事。

1997年的一天,河南商丘柘城县的一个小村子,两个村民起了争执。这在农村算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众人没有过多的在意。可自从发生这起争执过后,其中一人竟无辜失踪了。这名失踪的村民叫赵振晌,与他起争执的村民则是赵作海。两人都是柘城县赵楼村的村民。据说发生争执那天,两人还动起了刀子。
赵振晌的失踪,让大家把怀疑的矛头指向赵作海。1998年2月,失踪者赵振晌的侄子前往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侄子一口咬定,自己的叔叔是被赵作海害死的。人命关天,当地公安局立即派出调查组,来到赵楼村调查。村民告诉警方,赵作海四个月前与失踪者赵振晌发生过争执,两个打了一架,动了刀子。事后赵作海还扬言要进行报复。
俗话说:三人成虎,村中人口口相传,大家也不由得纷纷怀疑起赵作海这个人来。就连警方在这样舆论的影响下,也将事件的重点监视对象,定在赵作海身上。但是失踪案是极难处理的案件类型。彼时的中国,碍于侦查技术的限制,没有办法快速调查出事件的真相。案件就这样一直搁置一年多的时间。
赵作海本是赵楼村一个普通的农民,拥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膝下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可自从赵振晌失踪后,赵作海的平静生活就被打破了。村民怀疑的眼神让他感到很是不安。但这起风波才仅仅是个开始。1999年5月,村民在挖井时,发现井底有一具尸体。警方得到消息,即刻赶往现场。
当警方赶到现场,迅速将现场包围起来。有村民议论着:这不会是失踪的赵振晌吧。一传十,十传百,大家议论得相当热闹,几乎把赵作海“残害”失踪者赵振晌的全部过程给刻画出来。不得不佩服村民的想象力是极为丰富的。警方受到众人影响,办案方向再次聚焦在赵作海身上。这起失踪案已经过去一年之久了,警方迫于压力,也想着赶紧把这个案子了结了。
不知经过怎样的一个过程,村民赵作海就被稀里糊涂定为“犯罪嫌疑人”,当即遭到警方逮捕。赵作海的人生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审讯过程中,赵作海坚持向警方解释自己没有杀人。派出所的人将赵作海看管起来,日夜审问。那个年代,派出所辅警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很多都是当地的“关系户”。
这些辅警的任务就是协助警方完结案子。案子能够尽快完结,他们才能少些麻烦。派出所的人每天对赵作海进行一顿毒打,逼他交待“作案真相”。至此,警方几乎心中认定:凶手一定是赵作海。同时,看守所将赵作海的妻子也关押起来。赵作海的妻子每天都会遭到和丈夫一样的毒打。
只要她说“自己的丈夫没有杀人”或是“不知道”,等待她的就是一番更严厉的毒打,连续几天都不能睡觉。经过一个多月非人的折磨后,赵作海妻子终于坚持不下去了,被迫作出丈夫有罪的供述。2002年12月,商丘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将原本的“失踪案”重新定义为“凶杀案”,凶手则是赵作海。
按法院审理所述,赵作海当日与赵振晌发生肢体冲突,而后赵作海实施报复,将赵振晌杀害,并进行抛尸处理。赵作海在法庭上萎靡不振,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出异议。大家都认为他是在为自己的罪恶而感到羞耻。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赵作海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次年2月,河南省高院依法核准了商丘中院的判决。
赵作海锒铛入狱,并且在审判后没有提出任何上诉。赵楼村重归于平静。唯独监狱中的赵作海内心是波涛汹涌的。他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赵作海虽然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普通农民,但是他入狱后表现出了罕见的坚强。他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自断生命,反而好好接受“改造”,在监狱中积极表现。
法院根据他在监狱中的良好表现,将死缓执行改判为无期徒刑,又将有期徒刑转判为有期徒刑。赵作海在生的希望中坚强生活。十年弹指一瞬间,2010年的一天,一件奇怪的事情,让整个村子瞬间炸了锅。凶杀案中的死者赵振晌,竟然“死而复生”了。他重新闯入赵楼村村民的视野,活生生站在众人面前。
当然,死并不能复生。赵振晌这么多年一直活得好好的,井底挖出来的那个尸体,其实并不是他。当年村民在井底挖出的那个尸体,是一具头骨及膝关节以下缺失的尸体,并且尸体高度腐烂,很难判断出尸体主人是谁。那个时代的刑侦技术中没有DNA这一项,所以很难确定死者身份。可是警方却根据村民描述,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仓促判定赵作海为杀人罪犯。
那么这起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失踪者赵振晌既然压根就没有死,那他这些年去了哪里?而井底那具尸体主人又是谁?案件再次扑朔迷离起来。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赵作海根本不是杀人凶手。经过警方对赵振晌的询问,终于向众人揭晓了事件真相。
原来,这起案件竟是一场误会。赵振晌本来与赵作海关系相当好,两人一起到陕西打工。但是因为一些经济上的纠纷,两人结下梁子。二人回村后,赵振晌又到赵作海家里闹了起来。言语冲撞间,赵振晌拎起一把菜刀砍向赵作海。事后赵振晌担心赵作海因此事报复他,就赶紧收拾东西离开赵楼村。
赵振晌漂泊外地,没什么谋生的手段,只能日日乞讨。数年逃荒般的生活,让赵振晌身体患上了偏瘫。因为没钱医治,赵振晌只能再次回到赵楼村。赵振晌的出现,惊动了司法界。“死者死而复生”,原判其实无罪?这件事情让商丘法院、公安局、河南高院都受到强烈的冲击。事件的反转,简直比事件本身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2010年5月5日下午,河南省法院决定再次启动再审程序。这一次,所有的目光高度聚焦到这起事件上来。这是对于公信力的一次挽回,也是对于人民的一个交代。商丘中院很快递交一份赵振晌的身份证明等材料。至此,赵作海杀人一案正式确定是一起错案。法院当即宣判:赵作海无罪释放。
赵作海顶着一头花白的头发,神色憔悴地从监狱大门中走出。他没有想到他能够这么快的重获自由。他没有想到自己终于有一天能够沉冤得雪。他一瞬间百感交集,眼泪止不住地掉下。他从一个被遗弃的普通农民,转瞬间变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他被抓那年,大儿子才15岁。妻子忍受不了这样的日子,改嫁到了邻村。儿子女儿也交由不同的家庭来抚养。
所有一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妻离子散的真实写照。赵作海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们同情这个普通农民的经历。2010年5月13日上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宣布,给予赵作海国家赔偿及生活困难补助共计65万元。
2011年5月27日,开封省龙亭区检察院对6名涉案办事人员提起公诉。这6人曾参与受理赵作海一案,他们分别是:商丘市公安局与柘城县公安局的干部。在赵作海这起事件中,他们对赵作海实施刑讯逼供,错把其当做杀人凶手,构成刑讯逼供罪。法院依法对这6人进行严肃处理。
赵作海拿到了65万元的补助,对他严刑逼供的涉事人员也都接受到了应有的处罚。这一切真能弥补赵作海的损失吗?赵作海回到赵楼村后,大儿子闻讯赶回家中。大儿子此番前来另有目的。他知道父亲赵作海因此事得到了法院的一笔补助,就让父亲拿出一些钱来帮助他完成婚礼。
赵作海多年不见大儿子,脸上写满高兴。农村的父母奋斗一辈子都是为了孩子。赵作海当即拿出10万块钱给儿子办了场婚礼,而后又拿出几万块钱给儿子盖了新婚房。赵作海得到赔偿这件事村中人人皆知。在赵楼村,一抬头都说不定是自家的哪门子亲戚。赵作海出事之后,没有一个人为他说话。众人落井下石,把他推得远远地,说他有罪,品行不端。
现在赵作海沉冤得雪,还带回来一笔赔偿。村里的人看着眼馋心热。赵作海的叔叔赵振举当时是第一个发现赵振晌回来的人。叔叔赵振举觉得自己功劳莫大,就向赵作海索要5万元钱。2011年4月,大儿子又从赵作海的赔偿金中取走14万。至此,赵作海的65万转眼间就缩水到30多万。
但他后半辈子还没半点着落。这儿子眼见是不会多么孝顺,妻子又是早就跟别人跑了。自己得找个谋生的手段。他带着剩下的钱,来到宁波打工。可因为文化程度低,没有什么真假鉴别能力,被骗子骗走了15万元。而后赵作海再次折返来到商丘市,花2.8万元接下一处旅社。但是因为经营不当,最后旅社亏损严重,只能关门大吉。
在赵作海重启一段新的人生时,另一边,警方再次成立专案组,展开对井底那具尸体的调查。中国经过21世纪初的腾飞发展,科技手段有了实质的飞跃。警方侦查手段与技术也随之成熟起来。2010年5月14日,经过警方侦查人员鉴定,死者为商丘市一个叫高宗志的村民。警方调查十分迅速,案件终于水落石出。
最终警方锁定犯罪嫌疑人为柘城县李海金、杨明福、张祥良。死者高宗志与李海金原本是在山东菏泽做月饼生意。但合作期间,两人起了矛盾争执。随后,李海金怀恨在心,决定将高宗志置于死地。他找来自己的朋友杨明福、张祥良,合伙将高宗志骗到一处,而后将高宗志残忍杀害,并把他的尸体进行肢解。
高宗志尸体的躯干则被埋到那井底下,直到挖井的人将其发现。碎尸案顺利告破。两起案件先后完成审判,涉案人员最终得到应有的惩罚。然而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对错案这件事一直心有惭愧。2010年6月21日,张立勇携高院及商丘市中院领导班子亲自到赵作海家中拜访。张立勇亲自向赵作海鞠躬道歉。
而后,张立勇回到法院,对此案进行深刻反思,召开研讨会,和法院干部一起讨论今后如何避免这样的错案出现。张立勇表示,尽一切可能帮助赵作海回归正常生活。当地政府对于这起案件也极为重视,为照顾赵作海一家生活,政府答应给赵作海儿子再盖6间房子。家中的桌子、碗具,也都是政府帮忙置办。
赵作海在众人的帮助下,也算是渐渐过上平稳的日子。不论怎样,就如赵作海本人所说:“我对我现在的生活很满意,现在是漫天的云彩都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