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十多歲就成為帝師的于慎行,三次被迫辭官,卻大義留傳數百年開篇小詩少年高中 二十帝師三起三落 剛正不阿大才大德 忠厚正直心系百姓 暢遊山林詩文俱佳 襟懷坦白

作者:俠風文化公社
二十多歲就成為帝師的于慎行,三次被迫辭官,卻大義留傳數百年開篇小詩少年高中 二十帝師三起三落 剛正不阿大才大德 忠厚正直心系百姓 暢遊山林詩文俱佳 襟懷坦白

文/大俠範兒【俠風文化】

他聰慧好學,二十多歲就成為皇帝的老師;他在張居正得勢時不奉迎,失勢時卻站出來為其“講情”;他反對一味因襲複古,詩文俱佳,為“一時文學之冠”;他心憂百姓,為政以德。這就是明代的濟南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于慎行。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開篇小詩</h1>

二十帝師公無私,襟懷坦白有德行;

三起三落憂百姓,文學之冠留美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3">少年高中 二十帝師</h1>

于慎行,字無垢,号谷山,明代濟南平陰人,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

少年聰慧極賦天資,又學習勤奮的于慎行,十四歲試童子科,成為郡縣第一的小才人;十七歲時山東鄉試中舉人;二十三歲會試中二甲進士。

初入官場仕途,于慎行被選為庶吉士;後升任翰林院編修、修撰;二十多歲的他就成為了皇帝的日講官;可見其才學多麼出衆。于慎行陸續為皇帝授課十多年,後來他竟成為了萬曆等三代皇帝的老師。

二十多歲就成為帝師的于慎行,三次被迫辭官,卻大義留傳數百年開篇小詩少年高中 二十帝師三起三落 剛正不阿大才大德 忠厚正直心系百姓 暢遊山林詩文俱佳 襟懷坦白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4">三起三落 剛正不阿</h1>

于慎行的品德,和他的才學一樣出衆,從不為權貴折腰,又心系國事百姓事。于慎行曾受業于一生剛正的濟南同鄉大學士“天官”殷士儋,深受其風骨影響;這從他一生三起三落的官場坎坷可見一斑。

編修《世廟實錄》為史官時,于慎行卻因為官俸太微薄,生病無錢醫治而辭官回家。當張居正私心“奪情”時,剛正不阿的于慎行則站出來反對張居正,之後被迫辭官歸家。當山東鄉試的官員名字被洩露時,身為禮部尚書的于慎行,一個人攬過所有責任,而再次辭官。于慎行堅守正義,即便屢屢碰壁,仍然是九死不悔。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5">大才大德 忠厚正直</h1>

剛入京城為官時,曾經的濟南老師勸他去拜見首輔高拱,于慎行始終不從。當張居正為首輔時,特别賞識提拔于慎行,而他則堅定支援張居正的改革,卻從不獻媚讨好。當張居正生病時,無數官吏上泰山為他祈福,唯獨堅持性情操守的于慎行不去;當張居正被扳倒去世後,無數官吏站出來曆數張居正的罪過;隻有于慎行敢于大膽站出來為張居正說情,堅持請求萬曆皇帝念及張居正的功勞,給張居正的老母親和幼子留下了一所府宅和十頃田。

當萬曆皇帝不立東宮太子,而偏心意欲讓鄭貴妃的兒子為儲君時,于慎行堅持大義,多次上書力谏定立國本,是以多次惹怒萬曆皇帝;雖然多次受罰,但他仍然堅持上疏,最後在衆人的努力下,終于确定長子的太子之位。

于慎行不是不知官場險惡,但就是從不同流合污,他堅持行事合“大義”,為政以德是他的信仰,為人臣要有德望,有才望,有清望。于慎行學識出衆,從政光明廉潔,聰慧好學心胸坦蕩忠厚平恕是于慎行的真實寫照,有明朝“一代完人”的美譽。官場起伏中,也因剛正廉明,位居資政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人稱于閣老。後來朝中共同推舉閣臣,首推忠厚正直的于慎行。

二十多歲就成為帝師的于慎行,三次被迫辭官,卻大義留傳數百年開篇小詩少年高中 二十帝師三起三落 剛正不阿大才大德 忠厚正直心系百姓 暢遊山林詩文俱佳 襟懷坦白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心系百姓 暢遊山林</h1>

于慎行是平陰縣古代在朝中任職的衆多官員職務最高,成就最大的一位曆史名人。他為官數年,從不貪财;所得賞賜之物都是分給大家共享。

當寺廟和朝廷有一些施米周濟窮人的行為時,于慎行對此不屑一顧,他思考的是官員為政不利才造成的窮苦,進而對百姓命運思考和關懷,而不是面子工程。他推動朝廷官員們為政廉明辦實事,才能減少貧窮。

官場起伏中,于慎行前後歸隐家鄉近二十年,此期間他在暢遊泰山等地,濟甯、泰安一帶留下不少詩文;他曾在家中種植菊花,盛開之時,則坐于花下,與每朵花邀酒一杯;情志也是難得的怡然自得。同時他更時刻心憂百姓饑苦,詩作中多有表達。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8">詩文俱佳 襟懷坦白</h1>

于慎行詩文俱佳,反對一味因襲模仿“複古”的弊病;其詩文“春容弘麗,一時推大手筆”,被推稱“文學為一時冠”。此期間于慎行對于過路來訪者一律以生病推辭,在家讀書著述是他的樂事。著有《谷山筆麈》、《谷城山館文集》、《谷城山館詩集》、《讀史漫錄》,《兖州府志》等多部著作。

在被首薦入閣時,六十二歲患病在身的于慎行,在堅辭不允下隻得上京赴任,十多天後病逝。而其死前仍在起草勸谏奉章操心國事;“吾終不能報國矣”!于慎行死後歸葬于平陰,萬曆皇帝特賜數十顆白皮松樹為恩師守陵;昭示着一代名臣正直真誠、襟懷坦白的高風亮節。

一家之言拒絕過度娛樂化!濟南名士多,且看下回繼續。

二十多歲就成為帝師的于慎行,三次被迫辭官,卻大義留傳數百年開篇小詩少年高中 二十帝師三起三落 剛正不阿大才大德 忠厚正直心系百姓 暢遊山林詩文俱佳 襟懷坦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