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師于慎行——(3)于慎行府邸(點選連結了解前章)
于氏宗祠是于氏自文登赤山遷東阿以來的第一座家廟,于氏宗祠建在閣老府東側(今屬東阿鎮),大門上方懸挂《于氏宗祠》字牌匾,進入院内正堂懸挂于氏家族的堂号“登文堂”三字,登文堂謂祖籍,告誡後人祖籍是登州府文登縣之意,大門楹聯為:東海高門裔,谷城世家第。兩側楹聯為:系出赤山錦世澤,世居東阿振家聲。

進入院内便是照壁,繞過照壁步入院落,映入眼簾的是祠堂,内有三塊石碑組成的石刻家堂碑,該碑為乾隆元年歲次丙辰菊月(1736年農曆九月)于氏族人所立,石碑頂部雕刻祥雲,中間高 2 米、寬 0.8 米,兩側的均高約1.9 米、 寬 0.6 米,厚均為 0.2 米。
主碑篆文:寫“谷城于氏祖先堂”,下方刻有于氏家族明朝遷東阿以來一世祖至十一世祖的名諱,世系清晰,源遠流長。東阿為春秋時谷城舊地,是齊相管仲的采邑。[漢書].[水經注]等均記載谷城有三歸台,現遺址尚存。[左傳]記載,齊魯等藷諸侯國多次在此期遇、會盟。漢設谷城縣。張遷曾在此任谷城長,故有著名的張遷碑。明洪武八年,因黃水為漶,東阿縣城遷于谷城,千年古城曆史悠久,于慎行以家鄉居此而引為自豪,是以他的詩集、文集等多以“谷城山”為名,使前人有懷古抒情之意,故稱“谷城于氏祖先堂”。家堂碑前是石雕兩頭翹的供桌,供桌雕刻精美,供桌橫面兩側翹起,稱為兩頭翹,橫面雕刻有纏枝牡丹圖,迎面中間為花開富貴牡丹圖,兩側是相對的 麒麟吐書圖,周圍邊框為吉祥回紋圖,兩側立柱雕刻蓮花、牡丹圖(東蓮花、西牡丹)。
于文定公祠
文定公祠是萬曆皇帝為紀念恩師于慎行而下旨建的,位于東阿縣文廟東側(今屬東阿鎮),為二進院布局。正門為高挑單脊挑檐三間大門,上方懸挂“理學正宗”匾額,進入二院大門為單脊挑檐三間大門,上方懸挂 “文定公祠”,左右配房各三間,文定公祠院子中間是禦祭赑屃駝碑一通,俗稱“神龜駝碑”,一方面為實用之物,用來做碑座;另一方面,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義,象征“長壽吉祥”,并帶有地位級别、圖騰崇拜等方面的涵義。“神龜駝碑”上書禦祭碑文,是萬曆皇帝對老師的紀念與褒獎的記述。進入文定公祠堂正廳上方懸挂萬曆帝禦筆匾“責難陳善”、兩側為“聖朝良弼”“海岱名賢”匾額。祠堂内“責難陳善”匾額下方供奉有于慎行的畫像及牌位,上書“皇明資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文定于公神位”,龛前畫像兩側對聯為“顯号隆名身後之榮光不泯, 責難陳善生前之講論如新”。
禦祭聖旨文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碩輔荩臣國之柱石,久系情于蒼赤,甫應聘于玄纁,天奪其年,用弗及究,此休戚攸關朝野所共惜也,欲彰愍念,宜厚追崇。爾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于慎行,邃學宏文,清修亮節,升華史局,振采經筵,編摩雅擅,三長啟沃,鹹有一德,逮正春卿之席,益私敷教之功,念切宗祊,補牍不嫌于十上,诤先就拂衣甯緩于一辭,及朕志之大,明信爾懷之暢,遂于甯既久,屬望彌殷,偕夢蔔于人情,應征輪而戒道,百辟抑其風采,萬幾賴以平章,鴻翼方資,鵬鳴忽賦,疏草入史䲡之谏,況切朝廷,诔言動柳莊之悲,憂深社稷,嗟!斯人之不作,慮老成之雲亡,是用贈爾為太子太保,谥文定,夫勤學好問曰文,純行不爽曰定,實惟華衮,允洽姱修,矧宮保之崇班,幷上公而列秩,英靈不昧,服此休嘉。
萬曆三十六年三月廿五日 制诰之寶
萬曆三十五年——三十六年間,邢侗多次去東阿,并撰寫有《祭先師文定公祠文》:
惟師大造所然,拟古哲人,晚藉綸扉,溘焉觀化。舉朝及野,疇不盡然。乃建特祠,出諸曹議,兩台合肯,永秩儀章。殁社于鄉,惟師無忝,侗來奔會,敬奠一觞。庶幾傳焰,神其洋洋。
[民國初年東阿阻沛于氏後裔十六世奕溶(微山、)十七世懷齡(微山)東阿來訪,并繪制家廟、牌坊、閣老府、于林等記載流傳于族譜内留念。上圖為民國十九年沛縣重修支譜時十七世:懷隆、懷俊等重仿舊圖繪畫入譜并傳承;2018年9月沛縣十八世于保敏供圖]
請關注下章:帝王之師于慎行——(5)于慎行家族賜修建築
(圖文整理:于瑞國,如有錯漏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