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泸州:用心用情 為寒門學子點亮希望之燈

作者:二三裡資訊泸州
泸州:用心用情 為寒門學子點亮希望之燈

山路蜿蜒,一座座美麗的校園點綴在青山綠水間,琅琅書聲回蕩在山間。

大山深處,越來越多的年輕教師選擇投身鄉村教育,用愛與責任托起均衡教育夢想。

泸州:用心用情 為寒門學子點亮希望之燈

叙永縣赤水鎮中心校開展大課間活動。記者牟科攝

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長期以來,我市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教育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力抓手,不斷強化控辍保學、資源配置、學生資助、教育均衡等工作,多措并舉深入推進教育扶貧,為寒門學子點亮立志求學、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之燈。

健全幫扶責任體系 破解教育扶貧“控辍難”

“很感謝國家的教育扶貧政策,讓原本打算辍學的我,又能回到學校繼續學習。”古蔺縣龍山鎮陽坪國小五年級1班學生羅莉萍說。羅莉萍自幼家貧,家裡開支僅靠父親在外打散工維持。懂事的羅莉萍想為辛勞的父親分憂,決定辍學。

泸州:用心用情 為寒門學子點亮希望之燈

叙永縣赤水鎮中心校的學生們在嶄新的教室裡上課。記者牟科攝

得知這一情況後,陽坪國小校長扶偉多次上門走訪,普及《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宣傳國家教育扶貧政策,勸導羅麗萍重返校園。羅莉萍告訴記者,她能在這樣優美的校園環境裡學習和成長,感到十分幸運,重返校園也堅定了她未來考上大學、走出大山的決心。

為把教育扶貧工作做細做實、抓出成效,我市常态落實控辍保學包保責任,出台了《泸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控辍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準的實施意見》,通過以縣、鄉、村、村民為主,主抓核查勸返工作;以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家長為主,落實安置保學責任,雙管齊下,常抓不懈,提升控辍保學工作活力。

同時,各區縣完善“縣、鄉、村、學校”四本适齡兒童少年入學情況台賬,精準掌握建檔立卡适齡兒童入學情況,按照“失學兒童台賬”,制定“一人一案”勸返複學,根據不同情況的學生開展不同方式的幫扶,確定适齡兒童少年依法接受義務教育。

針對特殊未成年人群體,我市通過建立學生關愛體系,将貧困、留守、流動、殘疾、問題學生群體納入重點關愛群體,堅持道理引導和情感感化,開展多種形式的幫扶關愛活動。

2020年9月初,江陽區通灘中學開展了殘疾兒童送教活動。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們觀看了《開學安全第一課》,并進行了美術課程《認識蔬菜、水果》繪畫教學,兩名教師分别輔導學生進行繪畫和塗色,幫助學生完成繪畫作品,讓孩子們感受到學校的溫暖,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進一步增強孩子們自尊、自強的意志品質。

全市以各區縣特殊教育學校為主、鄉鎮中心校為輔,建立重度殘疾兒童送教服務、中度殘疾兒童特殊教育學校就讀、輕度殘疾兒童随班就讀三種就學模式,全力保障特殊兒童入學。

全面落實資助政策 打通寒門學子“上學路”

“還記得國中畢業時,因為家庭原因,我本以為從此将要走上打工之路,但泸州老窖‘衆愛班’再次給了我繼續學習的機會。”泸州老窖“衆愛班”2018級學生吳節心懷感激地說。如今,吳節經過兩年的在校學習後,已順利進入京東物流參加頂崗實習。

泸州:用心用情 為寒門學子點亮希望之燈

叙永縣赤水鎮中心校附屬幼稚園的孩子們在美術室裡上課。記者牟科攝

近年來,由泸州老窖集團與泸州市職業技術學校聯合搭建“衆愛班”教育扶貧平台,吸聚社會資源參與教育扶貧,幫助貧困家庭實作長久穩定脫貧。截至目前,“衆愛班”已組建2017級、2018級、2019級,共招收貧困家庭子女152人。

“衆愛班”的組建隻是我市教育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市各職業教育學校開展訂單式培養,進行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實作了“育人鍊”與“生産鍊”無縫對接,實作産教深度融合,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扶貧攻堅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2020年,我市中職實作升學9780人,畢業學生就業率達97.7%。

為實作教育精準扶貧,我市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把教育扶貧作為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舉措,建立了集“獎、助、貸、勤、減、免”為一體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通過設立“精準到戶教育扶貧項目”專項資金,用于解決建檔立卡貧困學生除享受國家資助政策外還存在的入學難的問題。

從2016年到2020年,全市投入國家資助資金共計15.09億元,資助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中職教育和本專科學生223.03萬人次,實作了“沒有一個貧困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學生資助作為教育精準脫貧的重要推手,如何發揮更大作用?

為此,我市通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累計投入資金16.10億元,讓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學生全部吃上安全、可口的營養午餐。全市7個區縣還分别設立了教育扶貧救助基金,目前累計救助學生超過26.16萬人次,實作了“應免盡免、應助盡助”,有效保障了廣大适齡兒童少年受教育的權利。

“我每學期都能領到貧困生生活補助,讀書基本不花錢,中午還有可口的營養午餐。”叙永縣赤水鎮中心校六年級1班學生孟思雨開心地說。

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讓每一個學生“上好學”

教育在脫貧攻堅中具有基礎性、根本性作用,是拔掉窮根、穩定脫貧的前提。而發展教育,硬體基礎設施保障是關鍵。

泸州:用心用情 為寒門學子點亮希望之燈

泸州老窖“衆愛班”已招收152名貧困家庭子女就讀。學校供圖

2019年10月的一天,叙永縣赤水鎮中心校整體搬遷,全校師生在新校區舉行了升旗儀式。藍天白雲下,嶄新的教學樓矗立在校園,寬敞明亮的教室顯得溫馨雅緻,體育場、閱覽室等硬體設施一應俱全。

如今,放眼泸州,這樣小而美的鄉村學校比比皆是。

近年來,我市實施“改薄”(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程,自2016年以來,全市共安排各級各類資金19.7億元投入“改薄”項目,完成694所義務教育學校(教學點)實施的校園校舍建設項目,建立、改擴建校舍和運動場110萬平方米,購買裝置設施近3.37億元。

同時,嚴格對照标準化中心校名額要求,大力實施标準化中心校建設,配齊配足圖書、計算機等教學裝備。截至2019年底,全市标準化中心校建設已100%完成。

在教育資訊化建設方面,我市以教育資訊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完成全市教育資訊化“三通兩平台”建設任務,所有城鄉學校均建成互動式同步課堂,實作農村和偏遠學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農村偏遠薄弱學校教育教學品質新提升,實作班班通全覆寫、所有校點寬帶校校通全覆寫。

除叙永縣赤水鎮中心校外,還有龍馬潭區尹吉甫學校、納溪區大渡口鎮中心國小等一批建立、改擴建學校順利投用,标志着我市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明顯得到改善。

硬體設施追求配套完整,師資力量也在力求均衡。

泸州:用心用情 為寒門學子點亮希望之燈

古蔺縣龍山鎮陽坪國小學生們在運動場上奔跑。記者劉校宏攝

“學校校園環境十分優美,教學設施非常齊全,老師們也很熱情,讓我很快适應了教學環境。”近日,古蔺縣馬嘶苗族鄉建新九年一貫制學校教師唐丹興奮地說。唐丹是泸州市第二輪首批免費定向培養村級國小教師,2020年秋季,唐丹和同僚們在完成三年學業後正式走上教育工作崗位,成為我市合江縣、叙永縣、古蔺縣部分村級國小新教師。

近年來,我市創新實施公費定向培養鄉村教師計劃,2016年至2019年共為合江縣、叙永縣、古蔺縣公費定向培養鄉村教師920名,目前第一、二批467名公費鄉村教師已到崗履約。2020年繼續實施公費定向培養鄉村教師計劃,為古蔺縣、叙永縣公費定向培養鄉村幼稚園教師40名。

市教育和體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将繼續通過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對村小教師職稱評聘予以傾斜、校校結對幫扶等措施,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人人有學上,家家有希望。在傾心幫扶下,一名名貧困學子順利踏上了求學之路,成就人生夢想;一個個綠色的希望正在泸州大地撒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泸州:用心用情 為寒門學子點亮希望之燈

古蔺縣龍山鎮陽坪國小新貌。學校供圖

記者手記

在叙永縣、古蔺縣采訪,無數個師生的笑臉令人難忘。

泸州:用心用情 為寒門學子點亮希望之燈

古蔺縣龍山鎮陽坪國小五年級1班學生羅莉萍笑着。她開心的是,有了國家的教育扶貧政策,她能重回校園繼續學習,現在讀書基本不花錢。

叙永縣赤水鎮中心校校長吳運舉笑着。他開心的是,學校整體搬遷後,有了嶄新的教學樓,寬敞明亮的教室、體育場、閱覽室等硬體設施一應俱全。

扶貧必扶智,扶智靠教育。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我市不斷強化控辍保學、資源配置、學生資助、教育均衡等工作,多措并舉深入推進教育扶貧,為寒門學子點亮希望之燈。

如今,學校早已成為每個鄉鎮最美的風景。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各方不斷努力,泸州的教育扶貧工作,将為每個孩子插上讓夢想高飛的翅膀。

泸州日報記者 劉校宏

責任編輯:湯頌 編輯:胡蝶

來源:泸州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