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一天,一個女人突然接到了來自美國的遠洋電話,電話裡的人聲稱可以免費給她辦理綠卡,同時還會給她帶來豐厚的條件,可還沒有等電話裡的人講完話,這個女人大聲說道:“對不起,我是中國人,沒有祖國就沒有我。”随後,她直接挂斷了電話。

原來這個女人是一個成功的女企業家,這麼多年來,有很多國外的人給她打電話,都是邀請她去國外定居,并幫助她開拓海外生意。面對豐厚的條件,每一次她都會斷然拒絕。因為這個女人明白,這些人都心懷叵測,看中的是她特殊的身份,是以她絕對不會離開自己的祖國。
這個女人是誰?為什麼别的國家對她如此看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不平靜環境下的特殊童年</h1>
這個女人叫做王亞萍,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她出生在一個比較特殊的家庭裡。她的母親是一名普通的紡織女工,她的父親王洪文是一位政客。1976年,國内形勢發生了變化,她的父親最後從高處跌落谷底。
因為父親的原因,王亞萍的童年可以說是缺失的。王亞萍也并不是家裡唯一的孩子,她是家中長女,下面還有兩個弟弟。都說長女如母,雖然王亞萍年紀還小,但她早早地就知道如何照看家庭,如何照顧弟弟,如何承擔起家庭的責任。
在幼小的孩子心中,很少和父親有過團聚的時光。父親總是來去匆匆,根本沒有時間照看家庭,而母親雖然是一名紡織勞工,但平時的工作也并不輕松。是以,王亞萍除了要管理好自己的學業之外,還要監督兩個弟弟做作業,還要學着做一些簡單的飯菜去照顧弟弟,小小的孩子在經曆了這些之後,自然就表現出了和年齡不符的穩重和成熟。
日子就這樣一點點地過去,小女孩也成長為了大孩子,在父親被捕時,王亞萍已經十多歲了,這個年齡的孩子雖然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但一些基本的事情對錯,還是能夠分辨出來的,王亞萍隐約知道了父親所做的事情和父親被捕的原因。
王亞萍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些事情,而母親隻是平靜地安慰她,卻再也說不出其他的言語。在那個年代,壞事總是傳得很快,父親的事也成為了大家口中的茶餘談資,而孩子們也難免成了波及的對象。小孩之間的交往也帶上了有色眼鏡,一時間指指點點和語言指責充斥在王亞萍的耳朵裡,她盡可能地不去聽這些,可敏感的年紀又怎麼可能不在意呢?她隻能在内心裡捂住自己的耳朵,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讀書上,然後盡可能地忘記這些話語。
王亞萍從小就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母親每天起早貪黑,卻依然沒有辦法讓貧苦的家庭得到改善,随着三個孩子都漸漸長大,沒錢讀書成了一個最大的問題。不願意看到母親為整個家庭操勞的王亞萍,不想母親如此為難,是以她主動選擇了去工廠打工,放棄了自己的學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1">抓住時代的機遇,選擇辭職經商</h1>
在那個年代,在工廠打工是許多年輕人的工作歸宿,每天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兩點一線的平淡生活,缺乏了一絲冒險的激情。來到工廠後的王亞萍,也是如此。
這個時候她依然沒有擺脫掉那些與父親有關的話語,每當有人議論起父親的事情,王亞萍就盡可能地離得遠一些,不與人争論。但她發奮工作,用實力在工廠裡站穩了腳跟。這時的她已經在工廠裡負責一些重要的工作了,她的踏實肯幹,穩重認真,讓廠裡的上司對她十分欣賞。可在工廠工作帶來的收入是非常薄弱的,家裡當時非常需要錢,兩個弟弟還都在上學,一些心理壓力也随之而來。王亞萍希望能夠證明一些什麼,是以她就萌生了下海經商的念頭。
雖然有了這個想法,但王亞萍卻十分糾結。一方面,下海經商需要冒很大的風險,雖然這時社會的思想浪潮已經非常活躍了,身邊的人也都對做生意躍躍欲試,形成了一種全民經商的氛圍。但成功還好,如果失敗的話,這個風險自己如何去承擔呢?另一個方面,自己沒有攢下什麼錢,就算想要去創業,連本錢都沒有。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王亞萍沉默了,她陷入了選擇的難題中。
這時,母親看出了女兒的為難。聽到女兒的理想,她非常的支援,她知道女兒這麼多年以來太懂事了,懂事得讓自己心疼,此時女兒的糾結也是為了整個家庭考慮。是以,母親二話沒說,拿出了自己的積蓄給了王亞萍,這也成了王亞萍創業的第一筆資金。
有了母親的鼎力支援和加油鼓勵,王亞萍也有了拼搏下去的勇氣。可現實是殘酷的,初入商場的王亞萍缺少經驗,在經商方面也缺乏技能,不懂得商場行情的她吃了很多苦。再加上年紀尚輕,王亞萍又是一個孤身一人的女子,她的經商之路注定是坎坷的。
但她并沒有氣餒,而是選擇繼續前進,她不會向生活輕易的妥協。她努力地學習着有關經商的各種知識,通過腳踏實地的實踐累積經驗,以此來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之後,王亞萍還做了實際的商場調研,最終把目光投向了白酒,選擇做起了酒水生意。
此時,我國正在改革開放時期,王亞萍明白,這時是非常好的一個時代機遇,她必須要把這珍貴的機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開辟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财富之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亞萍的市場調研起了非常好的作用。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并且會不斷地繼往開來,繼續發展。而當時的白酒市場是有一些空白的,缺乏高檔白酒,王亞萍看中了這一塊市場,她想如果能夠打造出一款新的高端白酒,那麼一定能夠賺取大量的财富。可以說,王亞萍對于商機還是非常敏感的,她對于市場的敏銳和獨到的眼光是令人稱贊的。
選好領域之後,她立馬采取了行動,她創立出了高端白酒品牌“老爺子”。她研究經營政策,研究加工過程,從生産到上市,每一個環節,她都親自把關,成功打造出這一款高端的白酒品牌,每一個環節都包含着王亞萍的付出。
很快,這一款白酒一上市就赢得了消費者的青睐,迅速占領了市場,有一些富豪和高端人士會專門聯系王亞平,來購買這樣一款高端白酒,甚至前國務院副總理田繼雲都為這一款品牌題詞,這足以可以看出,王亞萍推出這一白酒品牌有多麼的成功。
随着白酒越賣越好,王亞萍的産業也在不斷地拓展,她所擁有的資産也在不斷地增加。如今,她再也不是當初那個貧窮之家的女兒,她早已成為了擁有多座房産、大家眼中的億萬富翁。她也找到了和自己是同道中人的夫妻,組建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2">拒絕美國的橄榄枝,直言自己永遠是中國人</h1>
雖然身家過億,但她依然沒有掉以輕心。行業的競争也慢慢地開始增加,王亞萍的白酒生意,也受到了一些沖擊。有時候和朋友吐槽時,王亞萍也會說到這些,朋友們就會說:“那不如就移居美國,畢竟那裡的經濟更繁榮。而且到美國之後,會有很多的福利政策。”
可王亞萍卻一口拒絕了,雖然身邊的人,有很多都選擇了定居美國,甚至當時的國内流行起一股出國的浪潮,但王亞萍卻沒有一刻動搖過自己内心的想法。長大後的她,知道當時父親犯了一個怎樣的錯,雖然她不需要為父親買單,但她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她需要為自己的國家做些什麼,她需要為自己的國家承擔起一些責任。
甚至後來,除了美國之外,有很多的國家都向她抛來了橄榄枝,并向她提供了許多優厚的條件,美國甚至承諾她隻要願意把資産轉移過去,将産業留在那裡發展,那麼王亞萍就會拿到綠卡,成為美國合法的居民。
多麼誘人的條件啊,大家都知道,一張美國綠卡的價值究竟有多高,足以讓有些人冒着生命危險将孩子生在那裡,足以讓有些人一次次不厭其煩地申請,可王亞萍卻根本不屑一顧。在她的丈夫有些動搖時,她卻說:“國家給予我現在的一切,我相信祖國一定會越來越好,而我會永遠留在中國,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自己的祖國,隻有在這裡才能實作自己的中國夢。”
是的,王亞萍比任何人都懂得國家對于人民的支援和愛護,她這樣的大企業家,在受到了國家的幫助後,會将自己的一切反哺給國家,把自己的事業和國家的情懷聯系在一起,在自己從樹苗長成參天大樹時,願意為更多的樹苗遮風擋雨,這樣的情懷和精神是多麼的可貴。
愛國并不是口上說說而已,它是一種信仰,也是在我們血脈中所流動的情感,在關鍵時刻,不迷失方向,明白我們的家究竟在何方,無論能力大小,都懷揣着愛國情懷為祖國的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個對祖國和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