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孝莊皇後巧施美女計,洪承疇一世英明,毀于一旦

作者:龍眠山上

#玩的就是曆史# 孝莊皇後,名布木布泰,即莊妃,史稱孝莊文皇後,在中國曆史上,沒有武則天和慈禧耀眼,但她的政治智慧和手腕毫不遜色,是曆史上當之無愧的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她在政局動蕩的數十年中,曆經二代(明、清)三朝(天聰、順治、康煕),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風雲變化的政治鬥争之中,對清王朝統一中國和入關初期鞏固統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孝莊皇後巧用美女計,勸降一代抗清名将洪承疇,政治智慧和膽略,可見一斑。

孝莊皇後巧施美女計,洪承疇一世英明,毀于一旦

莊妃(劇照)

洪承疇乃明朝一代名将,官至薊遼總督,以知兵善戰而聞名,屢锉清兵,是清太宗皇太極心頭大恨,深得崇桢皇帝信任。皇太極曾經誓言:滅洪承疇,滅明指日可待。

為殲滅洪承疇明軍,皇太極作了精心準備,幾乎是盡了舉國之力。崇德六年(1641年)七月,皇太極抱病出征,親自指揮了具有決定意義的松錦大戰,終于打垮了洪承疇率領的13萬明軍。洪承疇戰敗被俘。錦州淪陷,明朝苦心經營了20多年的甯錦防線全部崩潰,這大大地加深了北京的危機。皇太極曾形象地說:“取北京如伐大樹,先從兩側砍,則大樹自倒。現在,明精兵已盡,我再四周縱掠,北京一定可得。”

話雖這麼說,“明精兵已盡”,隻是抗清前線精兵受損,但大明體大身重,力量尚存,“北京一定可得”,豈是皇太極一句話說得那麼容易。皇太極也深知這個道理。氣勢如虹,卻心算如麻。皇太極心想,如今洪承疇已做了我的俘虜,殺了他,隻會激起明軍抵抗意志,增加他們一緻對外的力量,如果能讓洪承疇投降,為我方所用,對于锉敗敵方銳氣,威懾敵方,增強清之力量,效果豈不是更好。于是,皇太極遣身邊重要謀士範文程等人為說客,勸洪承疇降清。

孝莊皇後巧施美女計,洪承疇一世英明,毀于一旦

(洪承疇)

而此時的北京,崇桢皇帝得知松錦之戰明軍失利,以為洪承疇已為國捐軀,親自下令設祭壇,為他舉行祭悼儀式。原來卻擺了個大烏龍,開了曆史的玩笑,洪承疇活得好好的。

洪承疇被囚禁在三官廟,皇太極多方歸勸,都拒絕投降。他辱罵勸說歸順的使者,聲稱願做斷頭将軍,要求早死。他甚至穿着污血斑斑的明朝服飾,朝着北京的方向跪拜,向崇桢皇帝告别,并斷然絕食,三天滴水不進。

皇太極見勸說無效,仍不死心,就千方百計尋找洪承疇的弱點,以便加以利用。很快,洪承疇的仆人金升被皇太極收買,他獻計說:“我主人賦性沉毅,爵䘵不能動其心,刀斧不能動其志,惟有見到美女,或可動其心志。”皇太極采納金升建議,立即選派幾個美女前去侍候,但幾天下來,仍不見明顯效果。皇太極一籌莫展,對衆臣說道:有誰能勸降洪承疇,可得重賞或高官厚䘵。百官躍躍欲試,但均無功而返。

皇太極心情沮喪,回到永福宮。莊妃關切地問:“近日松錦大捷,威震華夏,何以戰勝而長籲短歎,這是為何事呢?”皇太極說:“愛妃可否猜上一猜?”莊妃想了想說:“國主虎威,降蒙古,平北韓,大勝明軍于松山,長城以外都已為我所有,莫非以未能并吞中原而不樂?”皇太極感慨地說:“你倒是聰慧,猜到我的心意了,要想進軍中原與明争天下,非要有熟知中原内情的人相助不可,洪承疇正是這樣的人才,我有心勸降洪承疇,方法用盡,無奈他誓死不降。他的仆人金升說,洪承疇喜歡女色,我讓幾個美女去侍候他,都碰壁而回,我真想不出好的計策了。”

莊妃沉思良久,對皇太極說:“洪承疇若肯歸順,奪取中原的大門就打開了。皇上,可不可以叫茫文程來一趟?”皇上立即派人去叫。不一會,茫文程來到永福宮。莊妃詳細地詢問了洪承疇的家世、經曆、愛好、脾氣之後,胸有成竹地對皇太極說:“我有一計。”皇太極頗為驚奇,說:“有什麼好的計策,盡管說來!”于是,莊妃悄聲說出自己的計策。皇太極不禁陷入深思,最後點頭同意。

第二天,莊妃打扮成一個俊秀的漢族姑娘,端着一壺人參湯來到洪承疇的房間。開始洪承疇面壁而坐,對她不予理睬。莊妃不急不惱,親切而溫柔地說:“将軍即使絕食,難道不能先喝口水再就義嗎,又不影響你絕食?”洪承疇端詳着莊妃那光彩照人的面孔和婀娜多姿的身材,加上莊後身上散發着的青春氣息刺激着他,他開始心猿意馬,一股求生的願望油然而生,不由得接過人參湯喝了起來。莊妃心下竊喜。接着,莊妃連日勸慰,百般奉迎,以柔克剛,溫馨相伴。“英雄難過美人關”,洪承疇由喝湯開始進飯菜,進而依莊妃所勸,最後投降了。莊妃以一己之力,不損容顔,就取得了打開中原大門的鑰匙。

孝莊皇後巧施美女計,洪承疇一世英明,毀于一旦

(明清之戰)

皇太極在皇宮大殿召集文武百官,以極其隆重的禮遇接見了洪承疇。洪承疇低頭來到殿内,先向皇太極下跪,表示願意投降。當他看到皇太極身邊的皇後莊妃時,不禁大驚失色。原來,這些天來服侍在自己身邊的那位漢族姑娘,就是這位端莊的孝莊皇後。洪承疇惶恐,莊妃卻沖他一個妩媚的微笑,似乎在說:“小樣,本妃出場,你那幾十年的功夫又算得了什麼。”說的也是,洪承疇可謂一世英明,毀于一旦。@頭條曆史@今日頭條文化頻道@頭條讀書會@美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