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意大利老頭安伯托·艾柯的有趣雜文

讀了一本開心的書。

我看這本書,完全是因為它的書名—《帶着鲑魚去旅行》,哪有人會帶着魚去旅行啊,肯定是一本很逗樂、很有趣、讓人開心的書。

意大利老頭安伯托·艾柯的有趣雜文

這本書并非遊記,而是睿智有趣且富有哲思的雜文集。

果然,剛開始讀就有有趣的描述溜入眼睛,哈哈。

“運氣真不錯,倫敦的出版商為我預訂了一家豪華飯店,房間裡配有小酒櫃。興沖沖進了飯店,我卻以為自己闖進了義和團起義時的某個外國駐京公使館。”

艾柯用一種一本正經的誇張手法來描述關于一條需要冰箱儲存的魚所遇到的一大堆瑣碎,就像拿着一把放大鏡在看這個世界,看生活中的所有時刻,他看到人們熟視無睹的生活中的“瘋狂”之處,有趣!

意大利老頭安伯托·艾柯的有趣雜文

“這下子我的出版商大為光火,他認定我是個海吃海喝的揩油老手。鲑魚已經變了質,當然是吃不成了。孩子們則勒令我今後要少喝酒。”

《補辦駕照奇遇》這篇行文幽默機智、令人忍俊不禁,不愧是吐槽之神!

對于書中所寫很有感觸。我很厭惡那些故意拖延辦事效率、端坐在辦公桌裡的從業人員的嘴臉。

“總而言之,我必須承認,我花了好幾天工夫排隊,每次排到視窗才知道,應該填的是其他表格,或應該買的是其他面額的印花稅票,然後又被打發到隊尾。但衆所周知,辦手續就是這麼回事。”

“我确信讀者一定可以了解,要是我的駕照号碼随便給人,國家安全将面臨何等巨大的風險!那是卡紮菲與克格勃夢寐以求的情報啊,怎能不把它作為頭等國家機密嚴加看管?!

哈哈,多麼一本正經、煞有介事地諷刺!

艾柯用筆觸諷刺、戲谑、挑釁一切荒誕與黑暗。

讀到《空中的吃喝》這篇時,腦子裡立刻湧出這樣的場面… 各種各樣的…

“不過别以為中國人會更慘。我可以向你保證,用筷子夾豌豆遠比用叉子和豌豆玩“擊劍”來得容易。如果說叉子是用來兜住豌豆,而不是刺中,那更是天大的笑話。你知道叉子為何如此設計?為的就是在假裝兜攏豌豆之際,讓豆子掉個精光。”

輕松地閱讀《完美的犯罪》。這一篇呈現的吐槽更加完美。殺人碎屍的“我”坐在頭等車廂萬事大吉,順利抛屍。被内心惶恐折磨的“我”想外出放松一下,這次選擇了二等艙,結果毫無過錯的“我”就被百般折磨,萬幸的是,當“我”佯裝自己是政治犯的時候,又過上了神仙般的生活。哈哈。

“凡是技藝極其複雜而結果又無比完美的工程,都不免讓人産生這樣的典型症狀。”

《“有意義”之假期怪談》,不得不說作者是個進階黑,諷刺的技巧真是高超,黑出水準了。

意大利老頭安伯托·艾柯的有趣雜文

《五鬥櫥上的三隻貓頭鷹》,艾柯引用了大量詳實可靠的參考文獻,以充分的論據、專業的詞彙、深入的理論分析,寫了一篇不折不扣的胡說八道。“論文”不厭其煩,将詩歌《五鬥櫥上的三隻貓頭鷹》闡釋得可謂細緻而全面,好像随時能進入一流大學的研究文庫。他摹仿得越惟妙惟肖,也就越接近他的目的,他使勁地嘲諷了解構主義語言學,以一本正經的面孔發出了刺耳的讪笑。這篇文章讓人聯想到汗牛充棟的紅學著述,或者擁塞學者書架的魯迅研究文集,雖然它們不完全一樣,大不一樣,但《五鬥櫥上的三隻貓頭鷹》的确能引發人嘲諷的本能。

這位嘲諷大師艾柯在《我不在乎幾點鐘》裡,又對時間的有效性産生了懷疑,因為昂貴豪華的手表并不是為了看時間的,而是為了炫耀的。如果手表上沒有時鐘,它還是手表嗎?艾柯說,時髦的人從來不會在乎幾點鐘,誰又在乎呢?

“若幹女式表上就連指針都找不到,光秃秃的表面也沒有小時或者分鐘的刻度。基本上它考驗的是你的一種叫作“猜想”的能力:“現在是中午麼?現在是半夜麼?啊,原來是介于中午和半夜之間啊!”

哈哈!不過無論怎樣,這種設計所針對的那些時髦人兒,她們不在乎幾點鐘,她們怎麼會在乎幾點鐘呢?

“現實人生中,我們往往在音樂響起之後才遲遲進場,卻又在勝負未見分曉之前便匆匆離席。知道開頭與結尾,是會讓我們更快樂呢,還是從此喪失了戲如人生的神秘與刺激?”《你所不知道的開頭或結尾》。

很欣賞艾柯《生命不可承受之俗》裡的關于别人問他讀了多少書的回答:

“我很忙,你可以滾蛋了。”

“典型不讀書的文盲才會問這種問題!” 哈哈!

艾柯在《财産清單編制竅門》裡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程式腐敗的方式,連衛生紙如何入賬都頗費周折,不過,他的結論倒很适用現在的某些人:“隻要一切程式合法,就不會有人因為浪費公款而遭到起訴。”

《廢物大全》告訴我們,看來在全世界都在制造垃圾和廢物的時候,适當地超脫一下,也是蠻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完美指南》的确是經常完美得讓人無所适從。

艾柯的在《可找到組織了》中煞有其事地考證了一番各類隐秘的宗教團體,絮絮叨叨的長篇大論制造出一系列幽默和戲谑,哈哈,在看到那些發神經般的考證文字時,感受到的是那些所謂的“組織”的可笑的虛張聲勢的“神秘”。

“現在是汽車世紀,有關機關卻老是在鼓勵大衆多利用公共運輸工具,這是何等可笑!”以及“公路交通花了好幾十年才陷入全面癱瘓”。讓我不得不佩服呢!現在我們就是處于汽車世紀啊,一方面國家在不斷的扶持汽車産業,促進其不斷更新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為了生存環境,為了城市發展,國家也在努力的進行交通改革,提倡“綠色出行” 。這一看,哇,雖然是作者二三十年前的言論,但是到現在也不過時呢,不得不豎起大拇指啊。是以艾克要《罷用傳真機》呢。哈哈

《手機使用者面面觀》當你在車站或地鐵的時候,聽到有人在電話裡大煲股市親戚乃至張某某和李某某的戀愛跌宕起伏,你會發現,許多事情,即便多少年過去了,依舊如故。“打着手機招搖過市,足以證明他不懂個中奧妙,注定要被上流社會放逐,永世不得翻身。” 哈哈!我仿佛看到了那個拿着手機大聲講話的人招搖着。

《省略号的……用法》對書中有一處翻譯産生觀感不适。能看到的這些比喻是很熟悉的,但顯然艾柯不會全部舉用中國文學裡的這些句子。那麼是譯者自己把句子全部都替換了麼?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我更想看到艾柯自己舉了哪些句子。并不特别認同這樣為了移植語境而擅自強行轉譯的做法。并且我認為此處主要探讨的是省略号的作用,即使原樣把援引的外國文學中的摘句譯出來,也不會讓讀者特别難了解吧?

艾柯《藝錄不難》想表達的主題并不複雜:現代人面對着兩個世界,一個是文字的世界,一個是現實的世界,而我們常常被前者所誘導,以為它才是真實的,結果不知不覺墜入了荒誕中。應該說,艾柯文章的“思想性”并不難懂,難懂的是他的文本。

說好聽點,艾柯描述的天馬行空,說不好聽點,就是東拉西扯。艾柯把“跑題”發展為一門藝術,你永遠不知道他究竟想說什麼,吊詭的是,在“跑題”中,他還經常把話題拉回來,用所謂的“互文”将彼此連綴為一體。

我很喜歡這位意大利老頭安伯托·艾柯,堪稱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翹楚!

意大利老頭安伯托·艾柯的有趣雜文

我絕對有理由相信,《熊之究竟》在動物園裡,殺死孩子的真兇是過多的教育。教育背後,是人類對醜惡良心的自責,為了掩蓋人類有多麼惡毒,我們硬生生地更改教條:熊比人善良。為什麼我們不能老老實實告訴他們,人究竟如何一副德行,熊又是怎樣一副賣相呢?

斷頭台的鍘刀總是重複使用,幾乎從來沒依正确步驟消毒過。《小心病菌就在你身邊》,看艾柯的一本正經的文字,總是笑聲不斷。哈哈

不得不說安伯托·艾柯是個進階黑,諷刺的技巧太過高超,真是黑出水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