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意大利老头安伯托·艾柯的有趣杂文

读了一本开心的书。

我看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它的书名—《带着鲑鱼去旅行》,哪有人会带着鱼去旅行啊,肯定是一本很逗乐、很有趣、让人开心的书。

意大利老头安伯托·艾柯的有趣杂文

这本书并非游记,而是睿智有趣且富有哲思的杂文集。

果然,刚开始读就有有趣的描述溜入眼睛,哈哈。

“运气真不错,伦敦的出版商为我预订了一家豪华宾馆,房间里配有小酒柜。兴冲冲进了宾馆,我却以为自己闯进了义和团起义时的某个外国驻京公使馆。”

艾柯用一种一本正经的夸张手法来描述关于一条需要冰箱保存的鱼所遇到的一大堆琐碎,就像拿着一把放大镜在看这个世界,看生活中的所有时刻,他看到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中的“疯狂”之处,有趣!

意大利老头安伯托·艾柯的有趣杂文

“这下子我的出版商大为光火,他认定我是个海吃海喝的揩油老手。鲑鱼已经变了质,当然是吃不成了。孩子们则勒令我今后要少喝酒。”

《补办驾照奇遇》这篇行文幽默机智、令人忍俊不禁,不愧是吐槽之神!

对于书中所写很有感触。我很厌恶那些故意拖延办事效率、端坐在办公桌里的工作人员的嘴脸。

“总而言之,我必须承认,我花了好几天工夫排队,每次排到窗口才知道,应该填的是其他表格,或应该买的是其他面额的印花税票,然后又被打发到队尾。但众所周知,办手续就是这么回事。”

“我确信读者一定可以理解,要是我的驾照号码随便给人,国家安全将面临何等巨大的风险!那是卡扎菲与克格勃梦寐以求的情报啊,怎能不把它作为头等国家机密严加看管?!

哈哈,多么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地讽刺!

艾柯用笔触讽刺、戏谑、挑衅一切荒诞与黑暗。

读到《空中的吃喝》这篇时,脑子里立刻涌出这样的场面… 各种各样的…

“不过别以为中国人会更惨。我可以向你保证,用筷子夹豌豆远比用叉子和豌豆玩“击剑”来得容易。如果说叉子是用来兜住豌豆,而不是刺中,那更是天大的笑话。你知道叉子为何如此设计?为的就是在假装兜拢豌豆之际,让豆子掉个精光。”

轻松地阅读《完美的犯罪》。这一篇呈现的吐槽更加完美。杀人碎尸的“我”坐在头等车厢万事大吉,顺利抛尸。被内心惶恐折磨的“我”想外出放松一下,这次选择了二等舱,结果毫无过错的“我”就被百般折磨,万幸的是,当“我”佯装自己是政治犯的时候,又过上了神仙般的生活。哈哈。

“凡是技艺极其复杂而结果又无比完美的工程,都不免让人产生这样的典型症状。”

《“有意义”之假期怪谈》,不得不说作者是个高级黑,讽刺的技巧真是高超,黑出水平了。

意大利老头安伯托·艾柯的有趣杂文

《五斗橱上的三只猫头鹰》,艾柯引用了大量详实可靠的参考文献,以充分的论据、专业的词汇、深入的理论分析,写了一篇不折不扣的胡说八道。“论文”不厌其烦,将诗歌《五斗橱上的三只猫头鹰》阐释得可谓细致而全面,好像随时能进入一流大学的研究文库。他摹仿得越惟妙惟肖,也就越接近他的目的,他使劲地嘲讽了解构主义语言学,以一本正经的面孔发出了刺耳的讪笑。这篇文章让人联想到汗牛充栋的红学著述,或者拥塞学者书架的鲁迅研究文集,虽然它们不完全一样,大不一样,但《五斗橱上的三只猫头鹰》的确能引发人嘲讽的本能。

这位嘲讽大师艾柯在《我不在乎几点钟》里,又对时间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因为昂贵豪华的手表并不是为了看时间的,而是为了炫耀的。如果手表上没有时钟,它还是手表吗?艾柯说,时髦的人从来不会在乎几点钟,谁又在乎呢?

“若干女式表上就连指针都找不到,光秃秃的表面也没有小时或者分钟的刻度。基本上它考验的是你的一种叫作“猜想”的能力:“现在是中午么?现在是半夜么?啊,原来是介于中午和半夜之间啊!”

哈哈!不过无论怎样,这种设计所针对的那些时髦人儿,她们不在乎几点钟,她们怎么会在乎几点钟呢?

“现实人生中,我们往往在音乐响起之后才迟迟进场,却又在胜负未见分晓之前便匆匆离席。知道开头与结尾,是会让我们更快乐呢,还是从此丧失了戏如人生的神秘与刺激?”《你所不知道的开头或结尾》。

很欣赏艾柯《生命不可承受之俗》里的关于别人问他读了多少书的回答:

“我很忙,你可以滚蛋了。”

“典型不读书的文盲才会问这种问题!” 哈哈!

艾柯在《财产清单编制窍门》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程序腐败的方式,连卫生纸如何入账都颇费周折,不过,他的结论倒很适用现在的某些人:“只要一切程序合法,就不会有人因为浪费公款而遭到起诉。”

《废物大全》告诉我们,看来在全世界都在制造垃圾和废物的时候,适当地超脱一下,也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完美指南》的确是经常完美得让人无所适从。

艾柯的在《可找到组织了》中煞有其事地考证了一番各类隐秘的宗教团体,絮絮叨叨的长篇大论制造出一系列幽默和戏谑,哈哈,在看到那些发神经般的考证文字时,感受到的是那些所谓的“组织”的可笑的虚张声势的“神秘”。

“现在是汽车世纪,有关机关却老是在鼓励大众多利用公共运输工具,这是何等可笑!”以及“公路交通花了好几十年才陷入全面瘫痪”。让我不得不佩服呢!现在我们就是处于汽车世纪啊,一方面国家在不断的扶持汽车产业,促进其不断更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为了生存环境,为了城市发展,国家也在努力的进行交通改革,提倡“绿色出行” 。这一看,哇,虽然是作者二三十年前的言论,但是到现在也不过时呢,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啊。所以艾克要《罢用传真机》呢。哈哈

《手机用户面面观》当你在车站或地铁的时候,听到有人在电话里大煲股市亲戚乃至张某某和李某某的恋爱跌宕起伏,你会发现,许多事情,即便多少年过去了,依旧如故。“打着手机招摇过市,足以证明他不懂个中奥妙,注定要被上流社会放逐,永世不得翻身。” 哈哈!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拿着手机大声讲话的人招摇着。

《省略号的……用法》对书中有一处翻译产生观感不适。能看到的这些比喻是很熟悉的,但显然艾柯不会全部举用中国文学里的这些句子。那么是译者自己把句子全部都替换了么?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我更想看到艾柯自己举了哪些句子。并不特别认同这样为了移植语境而擅自强行转译的做法。并且我认为此处主要探讨的是省略号的作用,即使原样把援引的外国文学中的摘句译出来,也不会让读者特别难理解吧?

艾柯《艺录不难》想表达的主题并不复杂:现代人面对着两个世界,一个是文字的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世界,而我们常常被前者所诱导,以为它才是真实的,结果不知不觉坠入了荒诞中。应该说,艾柯文章的“思想性”并不难懂,难懂的是他的文本。

说好听点,艾柯描述的天马行空,说不好听点,就是东拉西扯。艾柯把“跑题”发展为一门艺术,你永远不知道他究竟想说什么,吊诡的是,在“跑题”中,他还经常把话题拉回来,用所谓的“互文”将彼此连缀为一体。

我很喜欢这位意大利老头安伯托·艾柯,堪称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翘楚!

意大利老头安伯托·艾柯的有趣杂文

我绝对有理由相信,《熊之究竟》在动物园里,杀死孩子的真凶是过多的教育。教育背后,是人类对丑恶良心的自责,为了掩盖人类有多么恶毒,我们硬生生地更改教条:熊比人善良。为什么我们不能老老实实告诉他们,人究竟如何一副德行,熊又是怎样一副卖相呢?

断头台的铡刀总是重复使用,几乎从来没依正确步骤消毒过。《小心病菌就在你身边》,看艾柯的一本正经的文字,总是笑声不断。哈哈

不得不说安伯托·艾柯是个高级黑,讽刺的技巧太过高超,真是黑出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