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大型曆史話劇《商鞅》曆經25載後再度回歸首演地——雲峰劇場,可謂意義非凡。名導陳薪伊老當益壯再執導筒,攜手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老中青三代優秀演員同台,于舞台上再度演繹這部中國話劇史上的經典,謝幕時觀衆掌聲經久不歇。
“又回雲峰,讓我想起了很多20年之前的事。”陳薪伊被演員簇擁着上台,83歲的她親自坐鎮日常排練,但其實在今年2月9日,她剛完做了一個癌症切除術,“你看,現在什麼事都沒有,這個坎兒已經過了。”陳薪伊鼓勵年輕後輩,要重視自己的生命,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出最大的光彩,“生命永遠偉大!”
“《商鞅》最難的就是選演員,這批演員相當不錯,可以說是25年來最好的一版《商鞅》。”昨晚,陳薪伊把20年前首演演出陣容中的張先衡、婁際成等老藝術家也請上了台。
當80後遇到“80後”,陳薪伊笑了,她借用《商鞅》中的一句台詞來勉勵年輕後輩,“孔夫子說過一句話,後來者居上!後生可畏啊。”這難得的“同框”,預示着經典和人文戲劇的魅力,将由一代代人共同接力下去。老藝術家們每個人都動情地複述了一遍,雲峰劇場再度湧起壯志豪情之意。
1996年秋天,《商鞅》在雲峰劇院首演。“這是一個醞釀了七年方才寫成的劇本,這也是一個被擱置了八年才能付諸演出的劇本。它幾乎走遍了中國的知名劇院,最後才在上海登場。”編劇姚遠在首演後動情寫下:“我始終相信《商鞅》不會過時,因為它寫的是曆史,寫的是人生,寫的是中國千百年來一直凝固着的一種文化。”1996年歲末,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朱镕基在北京首都劇場觀看《商鞅》,評價“看此劇,壯志豪情油然而生!”
恢弘的氣勢、深邃的主題和各具個性的人物,讓《商鞅》成為上話的一大金字招牌。1996年至今,《商鞅》久演不衰,足迹遍及上海、北京、廣州、西安、蘇州、南京、深圳、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新加坡,收獲衆多贊譽與好評,曾獲寶鋼高雅藝術獎、第七屆文華獎、97中國曹禺戲劇文學獎、第四屆上海文學藝術成果獎等諸多獎項。2003年該劇榮獲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被譽為“百年中國話劇史無法繞過的精品力作”。
《商鞅》本輪在雲峰劇院上演,作為1996年大型曆史劇《商鞅》的首演地,新修之後的雲峰劇場迎來了《商鞅》的回歸。戰馬、馬車、兵俑等經典的元素在劇場舞台上重新散發出光輝。
“這舞台上的五匹馬還有故事,”陳薪伊風趣地向觀衆介紹說,當年快要完成舞台合成前,舞美設計驚恐地跑來跟她說,“陳導,不好了,五匹馬做成驢了!”尺寸錯了怎麼辦?陳薪伊堅決要改,“絕不能将錯就錯,中國的兵馬俑是代表中國的形象,是面向世界的。”要知道,在20多年前,一匹造價2萬元的馬絕不是随便就能決定的小數目。但最終楊紹林拍闆了,“重做!”藝術創作的真誠與決心,瞬時讓陳薪伊熱淚盈眶,“這五匹馬已經跟着我們25年了。”
今年擔任《商鞅》副導演的賀飓,25年前是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一年級學生。陳薪伊回憶,當時有6位導演系學生在《商鞅》劇組學習,唯有賀飓堅持到最後。後來一畢業就進了上話工作,今天已經成為了《商鞅》的執行導演了。
當“商鞅 ,乃辛卯年五月七日亥時生人”、“恃才者傲君,無能者逢迎,仁義者亂法,奸惡者殃民”等經典台詞在舞台上響起時,戰國時期的曆史傳奇再也不是史書中遙遠的記載,呈現在觀衆眼前的是鮮活的曆史和生命的偉大。二十五年後,在首演地雲峰劇院迎來《商鞅》回歸,無疑是初心、曆史和生命的見證。它讓觀衆看到了舞台的力量,看到了劇場的力量。
2021年話劇《商鞅》的主創及演員陣容依舊強大,本輪将在上話導演周小倩的帶領下由劉鵬、賀坪、麥朵、周小倩、關棟天、楊紹林、徐漫蔓、馮晖、聞小炜、陳文波、符沖、高澤鵬、李超、王俊東、劉嘯塵、張芸、賀飓、張羴(按演員出場順序排序)等演員共同攜手呈現。
劇照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及陳薪伊先生本人提供
作者:童薇菁
編輯: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