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喜歡,請關注我~
“當朋友慘的時候你會失落,當朋友變好甚至比你更好的時候,你會更失落。”
——《三傻大鬧寶萊塢》

1
“明明是好友,但我有點控制不住自己嫉妒她。”這是表妹找我訴苦的原話。
表妹很親密的一個好友終于二戰考上了研究所學生,這本來是件值得慶祝的事情,但表妹卻顯得過分失落。
她倆是大學室友,組成一對相見恨晚的狐朋狗友組合,不管是興趣還是偏好稱得上臭味相投。
後來決定考研的時候,倆人成為考研路上互相打氣并肩作戰的好戰友。
隻是努力的時間太晚,結局就是倆人雙雙名落孫山。
表妹家裡有些拮據,早早聲明不會再讓她“遊手好閑”一年,隻能畢業就奔去工作,而那名戰友選擇繼續學海裡苦苦掙紮。
功夫不負有心人,那位朋友今年成功上岸,慶功宴上看着好友紅光滿面躊躇滿志的樣子,表妹隻是強顔歡笑送上祝福。
“我真的好嫉妒她,背後有全力支援她的家庭,能夠專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甚至有一瞬間我希望她又落榜了,但我們是好朋友不是嗎?為什麼我會有這麼陰暗的想法。”
“我明明希望她好,但卻又不希望她太好,我該怎麼辦?”
2
表妹此時讓我想到法蘭和拉杜。
《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法蘭和拉杜正在學校公示欄前面檢視自己的成績,毫無意外地兩個“傻子”,分别占據成績榜的倒數第一名和倒數第二名。
倆人随即立馬去檢視蘭喬的成績,法蘭在後面的成績榜上面根本找不到好友的排名。
他心一沉退出人群,癱坐在後面的椅子上,不是因為他們的糟糕成績,是因為他們的朋友不及格。
法蘭正在替朋友失落懊惱的時候,拉杜也出來坐到他旁邊說:“第二名,蘭喬第二名。”
法蘭再度沖進成績榜上的人群,果然在前面的榜單上看到蘭喬的名字。
拉杜和法蘭垂頭喪氣地走回教室,比之前朋友落榜的表情更失落。
印證劇中的那句台詞:“朋友不濟你難過,朋友發達你更難過。”
3
理查德·史密斯在《嫉妒:理論和研究》的書中提到過我們更容易對相似的人産生嫉妒心理,因為大家都是同一個起跑線的人,是以他們成就更能刺激我們的自尊心。
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和我們最相似的人莫過于自己選擇的朋友,是以我們很容易對朋友産生一種嫉妒情緒。
比如我們不會去嫉妒馬雲的多金,也不會去嫉妒女明星的美貌,更不會去嫉妒錢學森等科研人員的榮譽。
因為他們的距離離我們普通人太遙遠,對于他們的成就隻有尊重,佩服和仰望。
如果一個突然要好的朋友,走了狗屎運中了彩票大獎,然後去微調形象成為氣質美女,再去國外留學鍍金成為海龜,這一套操作下來妥妥走上人生巅峰,成為白富美。
但明明在兩年前,你倆或許還是勾肩搭背侃天侃地,嗦着麻辣燙一通胡吹的好友,今天她卻過上你們曾連吹都不敢吹的生活。
難免産生羨慕,甚至嫉妒的心理。
就像王爾德的《社會主義下人的靈魂》裡說過:“任何人都能對朋友的不幸感到同情,但要消受一個春風得意的朋友,則需要非常優良的天性。
4
但嫉妒和憤怒、傷心、郁悶一樣,隻是人的一種正常情緒,不必過于恐慌和譴責自己,隻需妥善處理就好。
第一種是逃避處理,逃避可恥但有用。
如果和朋友之間的差距真的非常讓你困擾,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那就暫時不要去聯系這位朋友。
讓自己處于相對冷靜的環境,自行判斷是嫉妒的情緒更磨人,還是失去好友更遺憾,後續再根據自己的情緒作出适合自己的行動。
第二種是積極處理。
嫉妒其實是一種兼具建設性和毀滅性的力量,化嫉妒為動力,将好友的優秀作為努力的目标,積極去縮短自己與朋友的距離。
當你不想失去這個朋友,更要努力去接納這種情緒,甚至可以和她去表達自己的這些困擾情感,有時候交流更能化解隔閡。
嫉妒容易蒙蔽人的雙眼,隻能看到别人的優點和長處看。
就像之前我羨慕朋友總是能心無旁骛專注自己的事情,又是拿獎學金又是保研,當我告訴她,而她卻說羨慕我的随性,感覺在哪裡我都能适應得很好,而她很容易“水土不服”,是以隻能專注自己的事情。
有時候跟朋友展示自己的脆弱,并不是一件丢人或尴尬的事情,正因為真情的坦白才能達成和解,真正友誼的小船不會輕易說翻就翻。
5
美國作家戈爾·維爾達曾在一次采訪中坦率承認:“隻要身邊的朋友小有成就,我就會覺得自己彷佛少了點兒什麼。”
希望朋友好,這是作為友情應該給予的祝福,但不希望她過得太好,這是作為普通人正常的嫉妒心作祟,是以不必太驚慌。
但如果處處盯準“别人手裡的才是最好的”,那這輩子你都要郁郁寡歡了。
将目光拉回到自己身上,感受自己的閃光點,才不會輕易被情緒擺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