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活性服務業30條”出台:大力發展群衆“家門口”生活服務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中國青年報用戶端北京11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甯迪)今天,記者從國家發改委獲悉,國務院辦公廳日前轉發國家發改委《關于推動生活性服務業補短闆上水準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也被稱為“生活性服務業30條”。國家發改委圍繞促進我國生活性服務業補短闆上水準,從9個方面提出了30條任務措施,系統提出了目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重點任務和實施路徑,是各地各部門推動生活性服務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指導性檔案。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和“助推器”,也是吸納就業最多的産業。生活性服務業作為直接服務居民消費需求的主要領域,是承載服務業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随着新技術新業态新模式不斷湧現,生活性服務業吸納就業容量大、彈性高、方式活,就業結構與産業結構協調性不斷加強。推動生活性服務業高品質發展,将挖掘和釋放就業潛力,面向城鄉基層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推動實作高品質就業。

據了解,生活性服務業涵蓋了絕大部分政府承擔全部或部分供給責任的公共服務内容,同時也包括完全由市場供給的個性化、多樣化的居民消費、保障等相關服務。這裡面既有全體人民均等享有的免費服務,也有廣大群衆共需共享的普惠服務,還有居民自我消費享受的個性服務。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意見》聚焦生活性服務業有效供給不足、便利共享不夠、品質标準不高、人才支撐不強、營商環境不優、政策落地不到位等痛點、難點、堵點,着力擴大服務供給、增進服務便利、促進服務創新、改善服務體驗、提升服務品質、激活服務消費、優化營商環境,同時從财稅、投資、金融、價格、用地及風險防控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支援政策。

值得關注的是,發展“群衆身邊的生活性服務業”是此次制定出台《意見》的重要政策導向。其中強調了要大力發展社群服務等群衆“家門口”的生活服務:一是完善社群服務資源。推動公共服務機構、便民服務設施、商業服務網點輻射所有城鄉社群,推動社群物業延伸發展基礎性、嵌入式服務,推動大城市加快發展老年助餐、居家照護服務,力争五年内逐漸覆寫80%以上社群;二是激活社群服務功能。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完善城市生活服務網點布局、業态結構和服務功能,探索社群服務設施“一點多用”,探索建立社群生活服務“好差評”評價機制和品質認證機制。

此外,場地設施短缺是目前各類市場主體普遍反映的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痛點問題。為解決服務場地設施“租不到”“租不起”等難題,《意見》主要從三方面着力解決:一是實施社群基礎服務設施達标行動。結合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和規劃建立居住區,建設社群綜合服務設施,同時開展社群基本服務設施面積條件達标監測評價;二是面向老年人、兒童和殘障人士等薄弱環節,完善重點人群服務設施;三是堅持“軟硬結合”,統籌考慮服務設施建設和營運配套支援。引導和支援各地補建社群“一老一小”、公共衛生、全民健身等服務設施,适當放寬用地和容積率限制,明确提供社群群衆急需服務的市場主體可以租賃普通住宅設定服務網點,支援大城市疏解騰退資源優先改造用于社群服務。推廣政府無償或低價提供場地設施、市場主體微利營運模式,降低設施成本。

為了讓“生活性服務業30條”更好地落地,《意見》要求,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開展高品質生活城市建設行動,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組織實施相關建設行動,抓好相關領域和行業支援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研究制定具體措施。要加強統計監測評價,完善生活性服務業統計分類标準,探索逐漸建立統計監測制度。同時,各地區、各部門要廣泛宣傳動員,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及時推廣新做法新經驗新機制,為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