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一段甘肅臨夏包子鋪因生意火爆,蒸籠堆到二樓陽台的消息引發不少關注。現場視訊顯示,在店鋪門口,老闆将蒸籠一層一層的摞好,一共20餘層,高度已經近乎到了二樓。老闆對北京青年報記者稱,其實這樣做已經持續了好幾年,隻不過最近因為短視訊平台流行,是以被拍下來發到了網上。老闆稱,每次他一般會摞22層,每天會蒸5、6次,每次能蒸600個左右。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12月14日,就有網友拍攝了這段視訊就發在了網上,而視訊在近日走紅。視訊中,在店鋪前的爐子上,一層一層摞了20餘層的蒸籠,高度已經超過了店鋪的牌匾,蒸籠上在冒着熱氣,在店鋪旁邊,也有一摞蒸籠擺在旁邊。
視訊引發關注後,不少網友笑稱,“到底是哪一層先熟?”也有網友提出,這種做法是不是也會有一些消防隐患?
12月24日,北青報記者聯系到店鋪的老闆馬先生,馬先生說,他承擔了附近學校的訂餐任務,加上平時對外售賣的生意也比較好,便用這種方式來蒸饅頭。據馬先生說,他一般會摞22層,每天大概能蒸5、6次,每次可以蒸600個饅頭、小花卷等。
對于網友提出的“哪一層先熟”的疑問,馬先生說都是最上面一層先熟,蒸面點時,大概需要用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能蒸熟。每次蒸饅頭時,都會用一把梯子搬上搬下。對于這樣的蒸法是否有安全隐患,老闆自稱都是用電,沒有明火,“很安全”。
馬先生說,其實他這樣蒸饅頭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隻不過最近因為短視訊流行,是以被網友拍到發在了網上。對于此次視訊在網上走紅,馬先生說“可以了解”。
12月24日,北青報記者咨詢一位消防救援人員,據消防介紹,如果是用電來這樣蒸饅頭,在用電負荷上面,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在視訊中,爐子放在人行道上,周圍不時有行人經過,這種做法對行人的安全不夠負責任。此外,消防人員介紹,視訊中的蒸籠距離電線杆很近,高溫也會對電線盒産生影響,是以并不建議其他人效仿。
(北青報記者 郭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