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化黑茶精彩演繹健康大業

作者:幫女郎一幫到底

10月21日到24日,茶葉界3年一度的盛事——第五屆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節如約在安化舉行。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黑茶文化節熱度不減,依然吸引了四海賓朋的到來。收藏在故宮200年的貢茶回安化“省親”,5名安化籍世界冠軍集體為黑茶代言,節會期間簽約金額超過100億元等,無不證明安化黑茶産業的勃勃生機,無不印證作為黑茶推介平台的黑茶文化節的成熟成功。

然而,在本次黑茶文化節上,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本屆黑茶文化節正式提出了“安化黑茶 健康大業”的宏大主題,這昭示着安化黑茶在提質轉型更新的過程中,又邁出了全新的一步。

健康茶葉: 安化黑茶隐藏諸多健康密碼

在本次黑茶文化節開幕式上,羽毛球世界冠軍唐九紅說,曾經有人問她為什麼安化有這麼多世界冠軍,她笑着回答說:因為我們是喝黑茶長大的,身體比一般人好。其他4位世界冠軍都鼓掌贊成。

相對于幾位世界冠軍談的心得體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教授則從科學的角度诠釋了安化黑茶的健康密碼。

安化黑茶精彩演繹健康大業

劉仲華院士參加黑茶文化節活動。

在開幕式上,劉仲華院士釋出了新書《安化黑茶品質化學與健康密碼》,院士團隊和其他黑茶專家們經過多年的研究,對安化黑茶作為新世紀健康飲品提供了科學支撐。

劉仲華教授說,安化黑茶作為健康飲品,對人體有三個方面的積極作用。一是黑茶醇厚,能有效保護我們的腸胃;二是黑茶對促進人體的調節和代謝具有積極作用;三是常喝黑茶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在劉仲華教授的新書中,有一系列的科學資料證明黑茶的健康功能,新書把資料通過科普化的語言來表達。

院士團隊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常喝安化黑茶,有益于身體健康。

健康産業: 黑茶産業是綠色産業富民産業

安化縣馬路鎮洞馬村55歲的茶農鄧和平以前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戶,2014年他開始跟着當地龍頭企業八角茶廠種茶,在企業幫助和自己努力下,到2020年已擁有茶園近300畝,每年純收入近百萬元。今年鄧和平新修了房子,加上裝修花費超過100萬元,成為脫貧緻富的典型。

在如今安化縣23個鄉鎮,因茶而富的比比皆是。安化黑茶振興的15年來,專心做茶發展成為百萬、千萬甚至上億元資産的茶農和企業,遍布全縣各個角落。

2007年至2020年,安化茶園面積從10.9萬畝發展到36萬畝,茶葉加工企業從20家增長到200餘家。2020年,實作茶葉加工量8.5萬噸,綜合産值230億元。2020年,安化順利通過國家脫貧普查大考和省現場考核,全縣14.86萬貧困人口全部實作穩定脫貧,“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達标率100%。湖南華萊、白沙溪、阿香茶果、八角、雲上、湖南坡、安蓉、建玲、六步溪等茶企積極參與産業扶貧,全縣實施茶産業扶貧項目27個,其他涉茶項目60多個,安化縣茶産業及關聯産業從業人員約40萬人,近10萬貧困人口因茶脫貧。雲台山、茶鄉花海等景區景點,鄉村旅遊合作社和茶旅龍頭企業帶動12600多名貧困人口脫貧,人均年增收4100多元。

經過15年的發展,安化黑茶不僅成為了安化縣響當當的名片,也成為了安化人民走上振興之路的支柱産業。

健康叢集: 茶旅文體康融合發展勢頭迅猛

安化黑茶産業的迅速發展,為安化縣域經濟發展制造了更多的機會。為此,安化縣委縣政府及時調整戰略方針,提出了茶旅文體康融合發展的思路,核心就是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不動搖,積極建構以“茶為基礎,旅為媒介,文為内涵,體為活力,康為延伸”的茶旅文體康特色産業體系,積極探索産業融合發展模式,全力打造“24小時健康茶生活”,形成以安化黑茶産業為龍頭大健康産業叢集,推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取得新成效。

近年來,“安化黑茶+中醫藥+康養”“生态旅遊+中醫藥+康養”“梅山文化+中醫藥+康養”等多元化健康醫養産業體系建設啟動,桑香黑茶、八方古脈通茯茶(糖适茯)、辣木黑茶、黃精茶等利用茶葉和中藥材原料研發生産的康養産品不斷湧現,茶膠囊、茶牙膏、茶精華、茶面膜、茶糕點等下遊産品進入尋常百姓家。梅山賽車運動主題公園成為全省首家“汽車自駕運動營地”。中國健康跑安化黑茶杯活動成功舉辦。省農業特色小鎮現場會議在安化召開,安化黑茶特色小鎮加速建設,濱江溫泉中心投入運作,雙公山居等特色茶民宿生意興隆,24小時健康茶生活品牌效益凸顯。

目前,安化縣茶旅文體康融合發展已經形成了4種有效模式。一是茶園茶企觀光模式。将茶葉種植、采摘、茶文化展示、茶産品銷售與現代旅遊觀光相結合建設觀光型茶園茶企,成為安化茶旅融合的主要模式。目前形成了資江兩岸“生态茶廊”,茶馬古道沿線“生态茶帶”,雪峰湖沿庫“生态茶湖”,芙蓉山、雲台山“生态茶山”等一批生态觀光茶園,40餘家茶企設定旅遊觀光專用通道。通過茶園觀光和茶文化宣傳,促進茶葉銷售。二是文化主題景點模式。以注入文化元素為主題,建設景點景區,主要代表為以梅山文化為核心的梅山生态園和以黑茶文化為核心的中國黑茶博物館、茶鄉花海等項目。黑茶博物館免費開放,有效帶動館外安化黑茶等特産門店。梅山文化生态園、茶鄉花海兩個景點雖還在邊建設邊營業,但已吸引衆多遊客和客商前來參觀調研。三是特色小鎮綜合模式。主要代表是建設中的黑茶特色小鎮,規劃以黑茶産業為主體的萬隆(黑茶)産業園片,以商業旅遊為特色的縣城濱江片,以黑茶曆史文化為特色的黃沙坪酉州片,以中藥材種植、健康養生為特色的槎溪片,集茶旅文康四大産業融合一體,采取“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方式進行營運。目前建設的萬隆(黑茶)産業園、中茶産業園、黑茶文化廣場及現代農業(黑茶)展示館、黃沙坪古茶市、鐘鼓山國際康養園、中藥材産業園等項目,規劃範圍内黑茶企業22家。四是田園綜合體模式。田園綜合體主要是打造“農業+文化旅遊+田園社群”的可持續發展新模式,實作茶旅文康産業互融互通,互相促進。如煙溪鎮雙煙村依托“紅茶名鎮”發展茶産業,圍繞十一兵工廠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發土特産品,建設特色民宿形成一體發展的模式,年接待量在3萬人次左右,節假日期間日均接待量達到1000餘人次。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安化縣委宣傳部提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