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月笙人脈有多廣?開銀行不花錢,大家搶着往裡存錢

在20世紀20年代的上海,杜月笙的黑道生意是越做越紅火,人脈關系也是越織越密,然而有一個最大的問題仍擺在了杜月笙的面前,那就是他所有的生意都擺不上台面。

憑借着賭場和煙土,杜月笙有錢了,可他并不滿足,他想做個體面人,成為真正的達官貴人、社會名流。

放在杜月笙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洗白自己?

杜月笙人脈有多廣?開銀行不花錢,大家搶着往裡存錢

早期上海外灘,路邊的高樓大廈幾乎都是銀行

這個問題杜月笙自己不久就想明白了,必須要通過正當的經濟來源,改變自己的收入,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通俗點說就是:洗白。

有一個人,看準了杜月笙目前的困擾,特地獻上一計:開銀行。

這個提建議的人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他是銀行界的行家裡手——錢新之。

錢新之,浙江人,在張謇任交通銀行總裁期間,他出任交通銀行總經理。蔣介石上台後,他擔任财政次部長、浙江省财政廳長。此時的他是上海灘的金融大鳄,更是南北金融界溝通的中介人。

杜月笙人脈有多廣?開銀行不花錢,大家搶着往裡存錢

杜月笙中彙銀行舊址

在上海灘開銀行并不是什麼穩妥的生意,雖說此時上海灘金融界一片繁榮,但這隻是畸形的繁榮,外國銀行高高在上,占據了老大的地位,比如英國的彙豐、渣打,日本人的正金等等。國家資本的銀行則是占據了中間,底層是幾百家民族資本的銀行。

此時上海金融界可以說是諸侯割據、軍閥混戰。杜月笙覺得自己作為一個外人貿然進入不熟悉的銀行領域風險極大。

杜月笙雖然是外行,但有小弟精通金融行業。他叫來了自己的兩大智囊,“經濟顧問”蘇嘉善和“業務經理”田鴻年,這倆人一合計開銀行是個好招。

這倆人給杜月笙說咱們開銀行都不用自己出錢,憑借别人的錢财,咱們就能穩賺不賠。

借别人錢開銀行,聽起來比較魔幻,但這還真就可以。

杜月笙人脈有多廣?開銀行不花錢,大家搶着往裡存錢

杜月笙銀行在《申報》上的廣告

原來舊上海銀行界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每有一家新銀行開業,各大銀行都要在開業當天存進一筆錢,叫做“堆花”。類似送禮,表示互相之間友好相處。

以杜月笙的身份來說,這筆堆花肯定不會少,整個上海灘可以說沒人不敢前來送“堆花”。

上文說過了,上海灘幾百家銀行,可以想象這筆款項有多少。

另外杜月笙手下罩着全上海的賭場和煙行,這些賭場和煙行的資金敢不存到杜月笙的銀行裡?

有了這兩筆款項,杜月笙也感覺心中有底,下定決心要通過銀行洗白自己。

杜月笙人脈有多廣?開銀行不花錢,大家搶着往裡存錢

中彙銀行舊址後改為上海博物館,杜維善(杜月笙之子)先生寫給上海博物館館長的信箋

1929年,杜月笙名下的第一家銀行“中彙”正式開業,董事長正是杜月笙本人。

作為開銀行的第一步,杜月笙先放出了風聲,靜待魚兒們咬鈎。

很快帶錢要求投資中彙銀行的人就絡繹不絕的前來了,甚至法國駐上海領事葛格林直接帶這成箱的現金上門,在上海撈了無數錢财的他甚至都不準備用投資的方式,而是直接把錢存進了銀行。

杜月笙人脈有多廣?開銀行不花錢,大家搶着往裡存錢

現如今的中彙銀行舊址

就這樣,憑借着他人的錢财,杜月笙隻是用了自己的人脈,就讓自己的銀行成功開業。

銀行成功開業,杜月笙逐漸不滿足隻是洗白了,他還想往更進階的程度發展。

可上海灘幾百家銀行也不是吃醋的,在這場争鬥中,杜月笙必需得使出全部手段,才能逐漸打赢一場又一場得銀行兼并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