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近代以來,清王朝的八旗勁旅在列強面前不堪一擊,中國開始尋求強國強軍的路子。伴随國人覺醒的曆程,中國誕生了三大軍校:一是東北講武堂,二是保定講武堂,三是雲南講武堂。

雲南講武堂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雲貴總督沈秉經奏請清廷籌辦雲南陸軍講武堂。清宣統元年(1909年),雲南陸軍講武堂正式開學。雲南陸軍講武堂采用現代軍事教學,聘請日本軍官和留學日本的中國學生擔任教官,教學水準與品質極高,号稱中國南方最好的軍校。講武堂成立後,西南各地有志青年紛紛報考。
此時,四川農家子弟朱德此時考上了秀才,奈何清廷學制改革秀才沒用了,後來又當了國小教員。當他得知雲南有個講武堂後,決心投筆從戎。然而講武堂隻招收本地人,朱德不得不改了籍貫才得以進入講武堂學習。但不幸的是,他篡改籍貫入學的做法很快被查實。
講武堂的校長李根源是個開明之人,他摒棄了講武堂隻招收雲南人的規矩,讓朱德進入講武堂學習,為朱德開啟了人生的軍旅之路,成為朱德一生的恩人。講武堂是為培育新軍而建,當時國際上的傳統是日軍學德軍,清軍學日軍。講武堂就是學習日軍,講武堂培養的新軍很快成為國内的勁旅。
蔡锷
辛亥革命爆發後,雲南新軍率先在西南舉起義旗,積極擁護革命。袁世凱稱帝後,雲南都督蔡锷率領護國軍起義,護國軍以講武堂的軍官和學生為主。護國軍第一軍由蔡锷率領,北上四川發起進攻;第二軍由李烈鈞率領出廣西北上;第三軍由唐繼堯率領在後坐鎮支援。
蔡锷率領的第一軍任務最險,七千人對陣北洋軍四萬人。在泸州棉花坡,護國軍鏖戰五天五夜,取得泸州大捷,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護國軍成功了,袁世凱死了,蔡锷也因勞累而死了。蔡锷死後,護國軍成了唐繼堯的私人武裝。後來軍閥混戰割據,護國軍成了滇軍,變成了地方武裝,曆經多番戰亂洗禮。
雲南講武堂軍官老照片
抗日戰争爆發後,雲南以當年的護國軍為基礎,抽調出精銳12個團,組成6個旅3個師的一個整軍,配備法式裝備,4萬人馬齊裝滿員,編為國民革命軍第60軍,以盧漢為軍長。首戰禹王山,第60軍因倉促上陣和上峰的瞎指揮,導緻全軍損失慘重。
在禹王山之戰中,全軍三個師激戰下來,182師和183師隻剩下了一個團的兵力。第184師在師長張沖的帶領下,儲存了完整建制。張沖善于用兵,能随機應變,在防守禹王山之戰中,184師打得最好。
禹王山之戰
禹王山之戰,第60軍擋住日軍矶谷廉介精銳部隊20多天,為台兒莊戰役的勝利立下了大功。此戰第60軍參戰35123人,傷亡18844人,禹王山之戰勝利了,但不得不說是慘勝。
台兒莊之戰結束後,第60軍調往徐州掩護主力20萬大軍撤離。随後60軍撤退抵達湖北麻城,全軍進行整編時,原先的12個團隻剩下了5個,3個師縮編為1個師,全部編入184師,張沖仍舊擔任師長,曾澤生當時是主力團長。
禹王山滇軍第60軍
1940年9月,滇軍主力第60軍調回雲南,駐守在滇南,已經解甲歸田的張沖再次被棄用。日軍見60軍有所防備,隻得改變政策從滇西發起進攻。日軍在滇西苦戰,接連遭遇慘敗,最終不得不在1945年選擇投降。1945年9月8日晚,第60軍等滇軍進入越南接受日本投降,駐紮越南順化。
1946年3月,第60軍184 師和21師在越南海防打敗入侵的法軍艦隊,僅用了2.5小時就以犧牲30人的代價擊敗法軍3000多人和一支現代化艦隊,迫使法軍舉白旗投降,這就是著名的中法海防之戰。
曾澤生起義
1946年10月,第60軍被調往東北吉林防守,軍長曾澤生遭到排擠,全軍受到嫡系國軍的壓迫。曾澤生甚至被一個師長擠出城外,他的軍部和随行人員隻得栖身到一個破廟裡。在東北戰場,第60軍遭遇解放軍後屢戰屢敗,獲得了一個“60熊”的稱号。
激戰數月後,第60軍收縮兵力重點防守長春。面對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上峰要求曾澤生炸毀小豐滿水庫,用花園口決堤的辦法拖住解放軍。此舉是能拖住解放軍,但也會淹死幾十萬老百姓。曾澤生猶豫再三,最後還是沒有炸水庫。
1948年春,長春被圍。10月18日,在彈未盡而糧已絕,瀕臨不戰而死的絕境下,曾澤生率部起義。長春城内的新七軍也一起起義投誠,接受改編。1949年1月2日,第60軍改編為解放軍第50軍,歸入四野。改編後的第50軍跟随四野參加了解放大西南的多次戰役,并取得了重大戰果。為解放大西南,解放雲南作出了貢獻。
入朝作戰
1950年9月,起義将滿兩年的50軍,正在湖北沙市一帶駐防,主要任務是屯墾。全軍當年墾荒3200畝,築堤60餘萬方,運輸公糧近600萬斤。原本以為和平可以長久,但在1950年6月時,第50軍被通知要緊急調往東北。此時北韓戰争爆發,中國在東北集結70萬大軍準備入朝作戰。10月2日晚上,第50軍各部緊急收攏部隊,連夜登上火車趕往東北。
10月24日,第50軍接到東北軍區指令:立即恢複原來的裝備,緊急開往中朝邊境。1950年10月25日,50軍渡過鴨綠江,這一天也宣布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日期。原本第一批過江作戰的部隊隻有第38、39、40、42四個軍,但彭老總認為兵力不夠,于是臨時增加了第50軍和第66軍。
堅守陣地
在北韓戰場,第50軍士兵作戰英勇頑強。在第三次戰役中,第50軍第149師擊毀、繳獲敵軍各種車輛和坦克31輛,擊斃敵軍200多人,抓獲俘虜193人。後來經過調查得知,他們殲滅的是英軍王牌第29旅奧斯特來複槍團第一營和一個坦克中隊,号稱皇家坦克營。這一仗打得揚眉吐氣,第50軍丢掉了“60熊”的恥辱帽。
1951年,第50軍第148師率先攻入漢城。攻入漢城後,第50軍沒有停下腳步,以一部分兵力控制漢江橋,大部兵力繼續追擊美軍,奪取仁川港。由于部隊南下速度太快,補給線拉得太長,同時美軍也在不斷成長,很快摸清了中方的戰術,于是總部釋出了停止進攻,進行休整的指令。
第四次戰役爆發後,美軍指揮官李奇微制定了“磁性戰術”,企圖像磁鐵般吸引中國軍隊逐一消滅。中國制定的戰術是“西頂東放”,防守在西面的是第50軍3個師和38軍的1個師還有人民軍1個軍團。第50軍防禦的正面,是美軍進攻的重點地段。
50軍攻入漢城
在第四次戰役中,第50軍與精銳美軍進行了反複争奪。在防守白雲山的戰鬥中,第50軍取得了斃傷、俘虜敵軍1400餘人的優秀戰績。第50軍第149師第447團因作戰英勇立下大功,被授予“白雲山團”榮譽稱号。
從1951年1月25日到3月15日,第50軍在漢江兩岸防守,曆經整整50個晝夜。全軍先後曆經大小戰鬥95次,斃傷俘敵14356人,繳獲各種槍支1975支,各種大炮34門,擊毀敵軍飛機15架,坦克50多輛,裝甲車23輛,汽車38輛,還有大量軍用物質。
第50軍方面,全軍減員6255人,有7個整連、37個整排、138個整班與陣地共存亡,全部壯烈與敵同歸于盡。全軍獲得了“白雲山團”、“修理山連”、“東源裡戰鬥英雄班”等一大批光榮稱号,全軍有476人立下了大功以上的功勞。
高原雪豹
進入60年代和平時期後,第50軍遠赴四川駐防。當年營口起義的150師留在遼甯改為了守備師,四川當地部隊改編為150師編入第50軍。1969年,駐防樂山的第149師與駐守西藏林芝的52師對調,部隊番号不變,隻是換人不換編。如今當年入藏的第149師,已經變成了“高原雪豹”第52旅。
1979年,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50軍第149師開到雲南前線作戰,第148師和150師在東線廣西作戰。第50軍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同樣表現不俗,立下了大功。1985年,國家實施百萬大裁軍,第50軍歸入第13集團軍。第50軍的番号從此消溶在第13集團軍裡,有人建議保留這支百年部隊的番号,但有人說“四野”留下的部隊番号太多了……
講武堂現狀
一百年來,中國作戰最多、最為傳奇的部隊是哪一支?隻怕隻有這支50軍能獲此殊榮。從解放軍第50軍,往上到滇軍第60軍,再到蔡锷的護國軍,再到清末的新軍。一百多年的近代史,這支部隊一直沒有落下,打過了幾乎影響中國命運的大仗,打過日軍、法軍、意大利軍、英軍、越軍、美軍等。除了蘇軍以外,世界強國的軍隊幾乎都打過。這支傳奇的部隊雖然番号已經消融,但它的血脈和火種依舊在各軍中傳續,傳承着這支傳奇部隊的故事。
滇軍頭盔
滇軍第60軍是雲南人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這是一支記錄曆史、見證國運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