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銀海追憶」張愛玲與桑弧 - 一段不了情,還是為了藝術的沉醉?

作者:抓辮子

張愛玲人生中的三段感情裡,與漢奸文人胡蘭成的癡戀、與美國人賴雅的厮守,是她袒露于世的情感往事,唯獨和電影編導桑弧的那段交集,她始終諱莫如深、不予置評。上世紀四十年代後半葉,應桑弧之邀,張愛玲執筆了《不了情》(1947年初)、《太太萬歲》(1947年末)兩部電影劇本,由桑弧執導搬上銀幕,獲得很大成功,兩位藝術高手珠聯璧合,為影壇帶來一抹旖旎的高光,人們紛紛猜測才子佳人因戲生情,但始終沒有得到兩人的證明。1949年桑弧自編自導的影片《哀樂中年》也有明顯的張氏風格,評論家們分析亦是出自張愛玲之筆,盡管桑弧後代聲明為桑弧獨立作品。晚年的張愛玲坦誠,她隻是參與了部分寫作。那麼,在文學女神的心中,和桑弧的這段情緣,究竟是為了藝術的奮不顧身,還是海上浮世裡的水中花、鏡中月呢?

「銀海追憶」張愛玲與桑弧 - 一段不了情,還是為了藝術的沉醉?

桑弧和張愛玲

桑弧1916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甯波,原名李培林,家道中落使得青年時期頗為艱辛,肄業與上海滬江大學。1941年,25歲的他以筆名“桑弧”創作了電影處女劇本《靈與肉》,描寫一弱女子被東家侮辱後落入青樓的悲劇故事,後由著名導演朱石麟執導,英茵和顧也魯主演,影片上映後獲得電影界的肯定。1944年桑弧在中華影業獲得自編自導個人首部電影《教師萬歲》的機會,朱石麟任藝術顧問,由青年演員韓非和王丹鳳主演,這部描寫辦學育人的劇情片,立意深刻,風格诙諧,獲得非常好的社會反響,桑弧以清秀文雅的氣質以及編而優則導的才華,一舉成為上海影壇的青年才俊。

「銀海追憶」張愛玲與桑弧 - 一段不了情,還是為了藝術的沉醉?

電影《教師萬歲》劇照(1944)

「銀海追憶」張愛玲與桑弧 - 一段不了情,還是為了藝術的沉醉?

《教師萬歲》主演韓非、王丹鳳

張愛玲出生在1920年,雖然比桑弧要年輕四歲,但七歲就開始創作小說,十二歲開始在各大期刊發表文學作品,沉郁沒落的家庭背景和境遇,使她的作品在扭曲人性和市井百态的刻畫上,深深附着一種尖銳刻薄又蒼涼感傷的氣息。桑弧對這位上海文壇最閃耀的青年女作家傾慕不已,這種仰慕與欣賞一直貫穿在日後與張愛玲的交往中,當然這種仰視背後也夾雜着一絲功利:身為編劇,桑弧深谙有分量的劇本,對電影和電影公司意味着什麼。而文藝評論家和作家柯靈(1909-2000)的牽線搭橋,為兩位文藝界翹楚的合作提供了契機。

「銀海追憶」張愛玲與桑弧 - 一段不了情,還是為了藝術的沉醉?

四十年代的張愛玲

張愛玲和胡蘭成在1944-1945年的那段孽戀與婚姻,給她帶來了巨大的身心創傷。天性孤傲的張愛玲在春風得意、才情兼備的汪僞要員胡蘭成面前徹底淪陷了!胡蘭成豐富的閱曆和學識、圓滑的調情手段,使他變成女作家眼裡風情的賈寶玉。24歲的文學才女抵擋不住情場高手的誘惑,而張愛玲特立獨行的風格做派,極大刺激了一般女子不能給胡蘭成帶來的那種布爾喬亞式的情欲。在言語調情和沉淪式的性愛裡,不能說胡蘭成完全不是出于誠心,他固然是享受去滿足張愛玲精神、肉體和物質方面的需求的,此時張愛玲已卑微到了塵埃裡,還以為塵埃裡正在開出永恒的愛情之花。張愛玲在精神和肉體上的重創,似乎在1970年代創作的小說《小團圓》裡有詳盡露骨的描寫,評論界普遍認這是一部自傳體小說,而小編并不完全認同,小說終究是藝術創作,早已成名的張愛玲毋需用小說再宣洩這段塵封往事,每個作家都會不同程度地運用自身經曆升華而來的認知的來進行創作,不是嗎?

「銀海追憶」張愛玲與桑弧 - 一段不了情,還是為了藝術的沉醉?

張愛玲與胡蘭成

亂世的瞬息萬變,讓張愛玲和胡蘭成的畸戀不斷經受風雨飄搖,身為漢奸的胡蘭成在抗戰勝利後開始了避世竄逃的生涯,這種東躲西藏提供給他移情别戀的客觀條件,和護士小周以及寡婦範太太的情事糾葛,使得張愛玲不得不讓胡蘭成做出抉擇,但無果而返,她隻得維護自己最後的尊嚴:“倘使我不得不離開,不會自尋短見,也不再愛别人,全當是自我萎謝了!” 胡蘭成的漢奸身份,也讓輿論漩渦中的張愛玲的文學創作擱淺,沒有報刊雜志再來約稿,在這種窘迫中,她接到了文壇前輩柯靈的電話,柯靈要引薦桑弧給張愛玲,剛剛進入文華影業的桑弧,正忙碌于藝術編創,迫切希望從社會各方征集到好的電影劇本,為文華影業的開業作準備。

「銀海追憶」張愛玲與桑弧 - 一段不了情,還是為了藝術的沉醉?

電影《不了情》劇照(1947)

「銀海追憶」張愛玲與桑弧 - 一段不了情,還是為了藝術的沉醉?

《不了情》主演陳燕燕、劉瓊

很多理由可以想象張愛玲和桑弧的初次會面充滿欣喜,到不僅在于桑弧的約稿如此雪中送碳,文學才女的眼裡向來揉不得沙子,因為内斂含蓄的桑弧分明是跟胡蘭成完全不同類型的男子,這讓張愛玲少了一層顧慮,她還從桑弧的眼神裡讀到了一種沒有修飾的誠懇,這種誠懇建立在對張愛玲文學才華的無比欣賞之上,桑弧是謙卑的。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共同點:桑弧和她一樣,都不追求左翼文藝那種政治激情,更喜歡着眼于“亂世社會裡不完整人生”的缺憾與悲涼基調,通過機智的戲劇沖突表現出來。這樣卓有成效的見面,為兩人今後頻繁的工作約會鋪墊了道路,更為在情傷中心灰意冷的張愛玲帶來心靈上的撫慰。張愛玲不久便寫出了電影《不了情》劇本 - 描寫家庭女教師愛上男主人,終因道德驅使放棄情緣的悲情故事。桑弧邀請悲情戲出名的女星陳燕燕主演,和她配戲的是成名已久、日趨沉穩的影帝劉瓊,這部文華公司的開山之作獲得巨大成功,哀婉悱恻的配曲《不了情》傳遍大江南北。

「銀海追憶」張愛玲與桑弧 - 一段不了情,還是為了藝術的沉醉?

電影《太太萬歲》劇照,張伐、蔣天流主演(1947)

「銀海追憶」張愛玲與桑弧 - 一段不了情,還是為了藝術的沉醉?

《太太萬歲》中主演張伐、上官雲珠

張愛玲究竟在哪個環節和桑弧擦出火花我們不得而知,這種交融大機率在兩個文藝精英對某個情節橋段不謀而合的心領神會裡,比如《不了情》女主情欲與道德的心理交戰,這種心靈呼應,讓兩人的内心情欲披上了一層浪漫色彩,在這段感情裡面,張愛玲不再卑微,而是處在被仰慕被呵護的位置,而傳統内斂的桑弧,則是情不自禁地被張愛玲吸引,一步步墜入情網。無論如何,這種交往的最直接成果,就是誕生了兩部中國電影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電影,尤其是第二部《太太萬歲》(蔣天流、張伐、上官雲珠、石揮主演)奏響了現實諷刺喜劇片的号角,成為中國電影史上一部經典之作。

「銀海追憶」張愛玲與桑弧 - 一段不了情,還是為了藝術的沉醉?

電影《哀樂中年》劇照(1949)

「銀海追憶」張愛玲與桑弧 - 一段不了情,還是為了藝術的沉醉?

《哀樂中年》主演石揮(右)

然而,經曆情傷遠未痊愈的張愛玲,即使鐘情于桑弧,慶幸這段靈與肉的碰撞,因為心有芥蒂而始終不敢全身心投入,畢竟桑弧從未婚配,而她已經經曆了一場頗損名譽的婚姻,讓她覺得自己配不上桑弧。桑弧的兄長發現弟弟和漢奸的前妻交往,也站出來幹涉,畢竟他們來自一個傳統而顧顔面的家庭。屋漏偏逢連夜雨,幾頭都不想放下的胡蘭成,聽到風聲又來張愛玲這邊糾纏,張愛玲一氣之下将兩部電影編劇所得的30萬元稿酬和絕交信,一并寄給胡蘭成以示決絕,這一舉動讓桑弧很不是滋味,尤其是在他們兩人的深入接觸之中,桑弧明顯地感受到胡蘭成在張愛玲身心上造成的烙印并沒有随時間而淡化,這讓桑弧卻步了,這段地下情再也沒有轉入公開的基礎。張愛玲,也不再像第一場戀愛那樣飛蛾撲火,1948她坐船去香港,用别離給這段沒有結局的感情劃上句号,一如《不了情》中的女主,最後萬般凄楚地離開深愛的男主人公,這符合張愛玲當時的心境和行事邏輯。

「銀海追憶」張愛玲與桑弧 - 一段不了情,還是為了藝術的沉醉?

桑弧(中)與趙丹 (右) 工作照

可以想象這樣一個猶如電影鏡頭的場景:張愛玲梳理端莊後坐在常德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下的咖啡館裡,她将和桑弧 - 這個她内心深愛着,但終究沒有勇氣愛下去的男人作最後一次會面,她已經訂好了去香港的船票,這張船票也讓她和上海的前半生作最後告别。已經參與《哀樂中年》編劇的她,囑咐桑弧不要在上映的電影裡給她署名,不希望電影界和影迷繼續猜測他們的關系。經過這段戀愛洗禮的桑弧,也已變得更加謹慎和持重,他深知自己的仰慕與呵護終究支撐不了文藝女神茫茫的前路,他隻有力所能及地關照報刊不要再刊登一切關于他和張愛玲的報道,留給她最後一片清靜。不久,桑弧在家裡的安排下,與一位平凡女子成婚組建家庭。

「銀海追憶」張愛玲與桑弧 - 一段不了情,還是為了藝術的沉醉?

張愛玲生活照

張愛玲的小說《小團圓》中有這樣一個對白:九莉對燕山說:“沒有人會像我這樣喜歡你的。”在小說結尾張愛玲又寫道:“但是燕山的事,她從來沒有懊悔過,因為那時候辛虧有他。” 前去香港的張愛玲,後來又轉道去了美國,開啟她下半生的寫作生涯,她和桑弧彼此再也沒有見過面,也沒有片言隻字的聯絡,真是中國文藝界的一段名符其實的不了情!

「銀海追憶」張愛玲與桑弧 - 一段不了情,還是為了藝術的沉醉?

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海報(1953)

「銀海追憶」張愛玲與桑弧 - 一段不了情,還是為了藝術的沉醉?

電影《祝福》劇照(1956)

「銀海追憶」張愛玲與桑弧 - 一段不了情,還是為了藝術的沉醉?

《祝福》主演白楊

新中國成立後,桑弧進入上海電影制片廠繼續他的電影事業,1953年他編導的新中國第一部彩色舞台藝術片《梁山伯與祝英台》(越劇)獲文化部優秀影片金獎,1956年執導魯迅小說改編電影《祝福》(白楊主演)獲墨西哥國際電影節銀獎,1962年桑弧執導奇幻劇情片《魔術師的奇遇》好評如潮,1972年被江青欽點執導現代芭蕾舞電影《白毛女》享譽全國,1979年執導喜劇片《他倆和她倆》再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1981年與傅敬恭聯合執導沖突小說改編影片《子夜》獲得成功,1984年執導劇情片《郵緣》三獲文化部優秀獎,1990年執導最後一部電影-平劇藝術片《曹操與楊修》,至此,桑弧已經是蜚聲中外的導演藝術家而被載入中國電影史冊。

最近,張愛玲小說改編電影《第一爐香》被張愛玲迷和影迷批得體無完膚,如果時間可以回頭,如果再年輕幾十年,憑借桑弧的編導功力,以及他對張愛玲的深刻認知,他一定是張愛玲作品的絕佳導演,沒有之一!可是,滄海桑田,時間從不回頭!

1995年9月1日張愛玲在美國洛杉矶病逝,終年75歲。2004年9月1日桑弧在中國上海病逝,終年88歲。兩位藝術家選擇同月同日奔赴天國,我不禁想象,1947年的9月1日,張愛玲和桑弧在哪裡?他們在一起經曆了什麼?那一定是一個美好而隽永的日子,秋高氣爽,才子佳人有約!

「銀海追憶」張愛玲與桑弧 - 一段不了情,還是為了藝術的沉醉?

抓辮子原創@2021年11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