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許鞍華亮相北影節大師班:暫時不會再改編張愛玲作品

作者:藝綻

她是華語女性導演當之無愧的第一人,也是用一生踐行“好好拍電影”的“獨行女俠”。4月24日,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舉行許鞍華電影大師班,許鞍華與電影學者戴錦華、導演文晏,以“女性獨立影人的創作長路”為主題完成了一場真誠樸實的分享。

許鞍華亮相北影節大師班:暫時不會再改編張愛玲作品

大師班還未開始,場外已經聚集了從天南海北趕過來的許鞍華影迷。牛仔長裙、标志性圓框眼鏡,甚至還擦了點口紅,許鞍華當天的裝扮知性中帶點俏皮,一出場便迎來觀衆鼓掌與歡呼。

許鞍華亮相北影節大師班:暫時不會再改編張愛玲作品

作為華語影壇最具代表性的女導演,從1979年電影首作《瘋劫》開始,許鞍華總能以細膩的女性視角敏銳捕捉社會變遷與人間百态,不斷引起觀衆情感共振。不過,許鞍華卻直言,自己所有的戲都沒有從女性角度有特别的思考,“隻不過因為故事主人公剛好是女的,我也是女的,因為各種各樣原因比較了解她,就拍了。”不過,她表示性别這個問題需要思考,自己也是到了70多歲時才開始思考,而且這種思考必須從自身開始。

許鞍華亮相北影節大師班:暫時不會再改編張愛玲作品

在創作時,許鞍華一般自己不寫劇本,而是與編劇合作。她坦言,這樣的創作方式是一種習慣。“我一開始合作的編劇是陳韻文,他是非常有創意的強勢編劇,他寫什麼我立刻就同意了。那時是每天交一點劇本就拍一點,我晚上在他家等他,挑一個明天場景要拍的戲,然後去拍兩天。”許鞍華笑言,自己直到現在還戒不掉這個習慣,不擅長做計劃。而且她太尊重文學了,總是懷疑自己能不能寫。當被戴錦華誇贊“反而是劇本不那麼強的作品許鞍華表現更好”時,她謙虛表示,最重要的還是戲好,好作品裡有編劇、攝影師、演員等各部門的貢獻,不僅僅是她個人的功勞。

令人驚奇的是,作為貫穿香港電影史的重要人物,在半個多世紀以來的電影生涯裡,許鞍華居然沒有簽約任何公司,背後沒有任何“靠山”,一直是孤軍奮戰的獨立導演。對此,許鞍華坦言,這不是她自己的選擇。“我不是有意要單打獨鬥,而是不容易跟人家合得來。我看起來老實,其實拍戲時特别兇,有些莫名其妙的要求。”但在戴錦華看來,許鞍華更多是不想因為簽約在創作上對資本做出任何妥協。許鞍華曾說,她每拍一部電影時,都準備是最後一部,因為下一部可能就沒有投資了。

1995年的《女人,四十》被認為是許鞍華創作上的轉折點,在此之後,她拍的更多是小人物、身邊人、身邊事。許鞍華回憶,最開始是有人找她拍一個老年人題材的紀錄片,在探訪很多老人的過程中,她突然意識到,自己也會老,又聽說一個朋友的媽媽有老年癡呆,在這些靈感下,拍了《女人,四十》。該片是華語電影中第一次表現失智老人。拍攝該片時,許鞍華有點緊張,不知道效果如何,到配音時發現很多人被故事逗笑了,她就很開心。

系鞋帶、吃飯……這些生活中的小事與細節,在許鞍華作品中被拍得細膩生動,流淌着生活的詩意與隽永。對此,許鞍華承認,她一向特别注意細節,隻不過有時拍得到,有時拍不到。“《天水圍的日與夜》吃飯場面那麼好看,是因為道具組菜做得特别好,而且拍的時候才弄出來,演員吃得特别香,這就對了。不是找兩個吃不了的菜讓他們假裝吃,完全不一樣。”

許鞍華說,當導演這麼多年,她越來越覺得故事适合電視劇來表現,而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才是電影最重要的核心,“電影就是導演的看法和感覺。”

2021年,許鞍華執導的張愛玲小說改編電影《第一爐香》上映後引起巨大争議。談及文學作品改編電影,許鞍華表示,這類作品的優勢是已經有了好的故事和人物,但劣勢在于,文學作品越有名,觀衆固定的印象和看法越難改。她坦言,當時拍《第一爐香》時緊張又興奮,有點書迷心态,“很多地方做得不好我承認。”但她表示暫時不會再拍張愛玲作品了,因為沒想到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改編。

作為已經拿到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的電影大師,未來還有什麼目标和規劃?許鞍華說,自己這幾年身體不好,時間多用在思考和看片上。“雖然應該要讓年輕人拍了,但我覺得自己還是有點進步,是以還想拍戲,希望有機會能拍一部。”她還說,因為身體原因,可能沒辦法單獨拍片,是以想找人一起合作,互相幫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