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跑車、馬提尼、美女都不靈了!年輕人都厭倦《007》了嗎?

《007》系列電影在亞洲電影市場的影響力,可以從周星馳的《國産淩淩漆》裡一窺究竟。

跑車、馬提尼、美女都不靈了!年輕人都厭倦《007》了嗎?

從片頭設計,故事架構,還有人物造型,都對好萊塢大片進行了考究地模仿,細緻地解構。

雖然足夠無厘頭,但豬肉王子還是要喝馬提尼,破案時一定要有“邦女郎”,007的魅力不僅是男性荷爾蒙的散發,關鍵是鐵漢柔情下的真誠,以及永遠彌漫的盲目自信。

在《皇家賭場》之前,007電影隻是經典老派的「Kiss Kiss Bang Bang」式娛樂。

跑車、馬提尼、美女都不靈了!年輕人都厭倦《007》了嗎?

在丹尼爾·克雷格之前,無論是英國的爵士,還是魅力男星,都有着不合時宜特質,正裝之下總藏着一些不正經。

但從丹尼爾·克雷格開始,《007》系列突然開始嚴肅、冷峻,甚至煽情起來。

跑車、馬提尼、美女都不靈了!年輕人都厭倦《007》了嗎?

他不再是刀槍不入的超能角色,個人情感也不再免疫于背叛,他隻是個容易受傷害的普通人。畢竟,像邦德這樣的大男子主義形象,經不起這個時代的仔細審視。

是以,導演和編劇,努力把他塑造成悲劇性角色。讓他得到,然後一直讓他失去。給他美好,然後慢慢撕毀所有。

跑車、馬提尼、美女都不靈了!年輕人都厭倦《007》了嗎?

在克雷格主演的五部邦德電影中,情緒意義上的最高點是在《皇家賭場》中邦德與伊娃·格林共度假期時的美好片刻。

在那之前,邦德自以為得到了一些東西,而在那之後的四又三分之一部電影中,等待邦德的隻有一次又一次的失去。

這在丹尼爾·克雷格主演的最後一部《007:無暇赴死》 (No Time to Die)的開頭,再次上演。導演和編劇屢試不爽,觀衆卻有點提不起精神。“别期待太高”成了大多觀衆觀影後的感慨。影片延續看飙車、看打戲、看美女的套路,一路将激戰槍戲扛到底。

但一位網友毫不留情給出評價,看完之後冗長、無趣、 拖沓,觀影過程頻頻看表,偶有亮點也拯救不了整體的平庸乏味。

跑車、馬提尼、美女都不靈了!年輕人都厭倦《007》了嗎?

畢竟,在《量子危機》中,邦德用殺戮麻痹失去所愛的痛苦;在《天幕殺機》和《幽靈黨》中,邦德失去了如同母親的上司M,也失去了對自己身份認同的終極幻想。

在終章《無暇赴死》裡,邦德的失去達到頂峰:他失去了摯友萊特,失去了雖然邪惡卻與他算是棋逢對手的幽靈黨頭子布洛菲,在孤獨與蹉跎中失去了歲月,失去了007這個代号,到最後,他還失去了即将到手的幸福,撒手人寰。

跑車、馬提尼、美女都不靈了!年輕人都厭倦《007》了嗎?

基因武器,給他戴上了最沉重的枷鎖,他失去了愛的權利和可能,幹脆離去,不帶走一片雲彩。

在邦德離去後,拉爾夫·費因斯飾演的M會拿傑克·倫敦的這段話向其緻敬:「人的應有職能應當是去生活,而不隻是活着。我不會隻為延長生命而苟延殘喘。我會好好利用我的時間。」

拍攝過嚴肅劇《真探》的凱瑞·福永也許并不适合當下語境的《007》,在嚴肅劇情片與觀賞性之間仿佛橫跳,分裂導緻寡淡,無味令人遺憾。與其這樣,不如從故事上着手,讓下一階段007在保留一定深度的同時,重回「喜劇片」的正路,少一些刻意的嚴肅。

跑車、馬提尼、美女都不靈了!年輕人都厭倦《007》了嗎?

值得一提的是,與《007》一起進入疲軟期的還有整個好萊塢大片市場。好萊塢大片在國内市場的頹勢,在今年被媒體多次讨論。

跑車、馬提尼、美女都不靈了!年輕人都厭倦《007》了嗎?

最近有兩部被視為提振院線市場的好萊塢大片在内地上映,科幻巨作《沙丘》的預測内地票房僅2億多。作為已經有24部作品的經典IP,《007》上映3天,票房剛過1.8億,預測票房僅4億多。

這與以前動辄10億元起步的大片票房完全難以相提并論。截止到今年8月,好萊塢在中國票房市場的份額已驟降9.5%。

據統計,觀看《007:無暇赴死》30歲以上的觀衆占據33%,這預示着好萊塢大片正在失去年輕人。

最大原因是,故事失去了新鮮度。好萊塢電影陷入了無休無止的續集陷阱中,比如《速度與激情》,前幾部還可以,後來的速7、速8、速9,一個比一個乏味,純粹消費情懷。

跑車、馬提尼、美女都不靈了!年輕人都厭倦《007》了嗎?

是以,除了票房萎縮,好萊塢大片的口碑也下滑明顯。好萊塢影視工業子產品化更注重開發續集、經典IP翻拍,導緻綜合水準品質在下降,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

國産電影的崛起,國内主流文化的蔓延,導緻國内觀衆對好萊塢的美式個人英雄主義叙事,不再推崇,甚至開始質疑。這種思潮的出現不能量化成對票房的實際影響,但不可忽視。

另外,流媒體的迅速發展,“院網同步”上映模式,也給國内影院帶來了麻煩。影片在流媒體上線,在國外瓜分院線票房,資源容易洩露傳到國内,直接影響了院線票房。

雖然,好萊塢的整體創作進入疲軟期,但眼下,多位國内院線經理和影評人均表示,無論是全球院線,還是國内院線,仍然需要好萊塢大片。在特殊的環境下“無片可放”,“引進大片”被影院經理們視為解法之一。

跑車、馬提尼、美女都不靈了!年輕人都厭倦《007》了嗎?

雖然,觀影人群年齡階段沒能年輕化,好萊塢意識形态失去吸引力,故事套路化、僵化,但作為全球電影市場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好萊塢大片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吸引力。

大銀幕上,好萊塢正在失去統治力,但可以肯定的是,流媒體正在成為好萊塢輸出資本和影響力的新平台。

年輕人到底還愛不愛好萊塢?這個問題,還需要時間來解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