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情散文:老家那透明的大蘿蔔

鄉情散文:老家那透明的大蘿蔔

鄉情散文:老家那透明的大蘿蔔

文:楊曉光

  這個周末回老家,看到田間收蘿蔔的景象。臨近立冬天氣,大片田野上,隻有蘿蔔地一片碧綠,傲然迎霜的蘿蔔纓子展現一派英姿。可是當挂着一排旋割切刀的農機過處,蘿蔔纓子被切削收割一空,隻餘下遍地白蘿蔔,留待人工拔蘿蔔。老家這種半機械化出蘿蔔方式,有效保證了收獲的蘿蔔無破損、無遺漏,保質又保量。

  觸景生情,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和小夥伴們一起,由于偷拔生産隊的蘿蔔,被看青社員帶到大隊“辦學習班”的囧事。頭天晚上看北韓電影《蘋果熟了的時候》,看着銀幕上果樹上長的、貨架上擺的紅豔豔的蘋果,我們饞得直流口水。我問:蘋果啥味兒?夥伴們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就是不發言。誰也沒吃過,誰也不知道蘋果到底啥味道。于是我我愣頭愣腦總結道:就是咱生産隊種的大蘿蔔味兒。

  一句話勾起大家的饞蟲。蘋果遠在天邊,蘿蔔近在眼前。我們借着放學後下地挖野菜的功夫,互相對個眼神,呼拉一下奔向生産隊的蘿蔔地。“作案”還沒拉開序幕,就被看青社員抓個正着。沒偷成蘿蔔不說,連晚飯都沒吃上。我們餓着咕咕叫的肚子,規規矩矩站成一排,背誦語錄:“辦個學習班,是個好辦法”。

  我的老家昌黎縣曬甲坨,盡管離着出産葡萄、蘋果等水果的北部山區五裡營、十裡鋪、鳳凰山隻有10至15裡路,我們卻無緣吃到蘋果,這聽起來像個笑話,其實在當年确有其事。那時沒有像現在這麼發達的物流,更沒有召之即來的快遞小哥,集上賣的東西,都是佐近村莊自産物品,屬于“你有我有全都有”。當然生長在山區的蘋果之類的水果,對我們而言隻是個神話了。

鄉情散文:老家那透明的大蘿蔔

  隻有本地秋季大蘿蔔和四季水蘿蔔,才是我們的當令“水果”。水蘿蔔外形粗實呈長條狀,從春天吃到秋天,具有紅色透亮的外皮和白淨水靈的果肉,口感爽脆,甘甜中還帶有微微的辛辣味,可以當作水果直接食用。用清水沖洗幹淨的蘿蔔纓子,可以蘸着大醬生吃,“咔咔”地咀嚼出滿口清香。鄉親們形容一個人清高、愛端架子,就說他“2分錢的水蘿蔔,拿一把”。

  “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裡頭點荞麥”,這句農諺說的就是我家鄉紅皮白心大個圓蘿蔔。每年過了夏至算起,數到第三個庚日進入頭伏,這時就要平整菜畦點種蘿蔔了。頭伏種的蘿蔔,到立秋就可以拔着吃了。經過漫長的夏天和秋天,一株株蘿蔔苗沐浴着陽光滋潤着雨露,儲足了營養,蘿蔔長得又大又水靈,長成了莫言筆下“透明的紅蘿蔔”。到了秋冬之交,收割了地裡的莊稼,紅豔豔的大蘿蔔迎風傲霜,在蕭瑟的田野上展露着一派盎然生機。

  農諺雲:霜降蘿蔔立冬菜,小雪入窖沒凍害。是以,趕在冷空氣到來之前,人們要及時把地裡的蘿蔔拔下來收回家。秋蘿蔔分為紅蘿蔔、青蘿蔔和胡蘿蔔,都可作為冬儲菜入菜窖存放,作為整個冬天的食用蔬菜。有幾年我們生産隊還種過甜蘿蔔,定向供應昌黎縣糖廠生産食用糖。

  老家種的秋蘿蔔中,能當水果生吃的青蘿蔔算是稀有品種。它綠皮紫芯,圓乎乎的外形像個胖美人,切開後裡面的顔色鮮亮,透着一股吉相喜氣,俗稱“心裡美”,一咬嘎嘣脆,吃到嘴甜絲絲的,辣味還小。 切成細絲,拌上白糖,淋上香醋,一盤爽口解膩的下酒菜,是招待客人宴席上的必備涼菜。

  “冬吃蘿蔔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很多人對于吃蘿蔔情有獨鐘,除了蘿蔔的美食因素外,還格外看重它的特有功效。科學研究證明,蘿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鋅,有助于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和抵禦疾病的能力;含有的芥子油能加速胃腸蠕動,幫助消化,促進食欲;澱粉酶能分解食物中的澱粉、脂肪、使之得到充分有效吸收;所含有的木質素,能提升巨噬細胞的活力。此外,蘿蔔所含的多種酶,還能分解緻癌的亞硝酸胺。老話說“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人們習慣于把蘿蔔當成“平安菜”,實不為過。

  如今人們餐桌上的食物豐富多樣,到了冬季,蘿蔔白菜也不再是每天必吃的“當家菜”,但我還是喜歡時常吃些蘿蔔丸子蘿蔔絲湯,蘿蔔炖牛肉滿嘴香。因為,那是我味蕾上的美好回憶。蘿蔔以及用它制作的食品,不僅屬于食物的美味,其中還包含着人情的味道、故鄉的味道、記憶的味道。

  本文圖檔來源于網絡,若侵權聯系删除。歡迎文友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本号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随稿請附作者名,帶圖檔最好,請标注是否原創。鄉土文學公衆号已開通,歡迎您搜尋微信公衆号:xiangchouwenxue,關注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