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制片人張家振:在拍攝現場導演才是靈魂|制片專訪17期

“在現場導演就是一個将軍,就是一個靈魂。每個人有他的方位,你請的這個導演,你就要尊重他,更要尊重他的決定,所有的一切前期大家都可以溝通好的。”—張家振

專訪制片人張家振:在拍攝現場導演才是靈魂|制片專訪17期

張家振先生

張家振生于1949年,著名的制片人,身兼監制、執行監制和出品人多職超過30年。在紐約大學修讀電影制作後,他在1978年回港擔任兩部嘉禾電影的制片經理,分别是《神偷妙探手多多》(1978年)和《死亡塔II》(1981年)。

他在麗的呼聲電視台工作兩年後,在1981年加入麥當雄制作有限公司,監制《靓妹仔》(1982年)、《神探光頭妹》(1982年)和《停不了的愛》(1984年),後者還入選1984年康城影展導演雙周。在1986至1988年間,他在德寶電影公司擔任發行總監,捧紅了李國豪和楊紫瓊兩位巨星。他在1988年加入徐克電影工作室擔任總經理,為多套當代經典作品擔任執行監制,包括《喋血雙雄》(1989年)、《笑傲江湖》(1990)、《中日南北和》(1988年)、《天羅地網》(1988年)、《英雄本色3夕陽之歌》(1989年)、《倩女幽魂II人間道》(1990年),成功把這些電影推到國際。

在1990年,張家振和導演吳宇森合組新裡程電影有限公司,兩人攜手打造《縱橫四海》(1991年)和《辣手殺探》(1992年)等電影。同時,他也擔任亞洲巨星周潤發和著名作家兼編劇李碧華的經理人。1993年,吳宇森以《終極标靶》(1993年)進軍好萊塢,張家振則擔任聯合監制。1994年,他和吳宇森合組二人的首家好萊塢制作公司WCG Entertainment,出品《斷箭》(1996年)、《變臉》(1997年)、《替身殺手》(1998年)、《好膽别走》(1998年)、《再戰邊緣》(1999年)、《不可能的任務2》(2000年)和《安娜與國王》(1999年)等耳熟能詳的電影。

在《太平輪》之後,他開始和更多的年輕創作人合作,《俠盜聯盟》也是他諸多嘗試中新的一部。也是因為新片上映的機會,影視工業網有機會專訪了張家振先生和《俠盜聯盟》編劇羅耀輝。張家振先生說,《俠盜聯盟》最初的起源是他想翻拍《縱橫四海》,因為版權問題隻好新寫了一個故事。然後,《俠盜聯盟》經曆過開拍前替換主角的“事故”,這個問題也差點導緻《俠盜聯盟》的流産,是以,針對演員,張家振先生也表達了他的看法。當然,針對張家振先生,我們詢問更多的則是制片方面的問題,他是有名的制片人,并且他的經驗和經曆在國内制片人裡面非常少有。從合作方式到合作過程,都可以給你很多參考的經驗。

專訪制片人張家振:在拍攝現場導演才是靈魂|制片專訪17期

影視工業網:《俠盜聯盟》在國外拍攝,并且從業人員也是國外的,對于你們來說就是怎麼會有信心去做這樣一個項目?

張家振:對于我說也不是第一次了,因為以前就是說我27年前就在法國拍過,《縱橫四海》也是大部分在海外拍的,是以對我來說不一個難事。我們在法國跟捷克拍,你不可能請國内的從業人員,因為用當地的效率比較高嘛。

影視工業網:對于這個故事的定位和主題是什麼?

張家振:就是一個讓觀衆看得開開心心的戲,娛樂觀衆。當然我們希望票房能夠不錯。

羅耀輝:最主要是給觀衆一個很娛樂性、非常棒的觀影感受。就是一種類型片,然後裡面有很多不同的元素,是以應該對于觀衆來說也是一種娛樂片。其實主題就是在我立場上就是信任。就是每個人、每個隊員之間的一種信任。

影視工業網:一個故事一定要有屬于他自己的看點,你們屬于《俠盜聯盟》的看點是什麼?

張家振:我覺得還是人物吧,因為人物非常成功。一方面是張丹、小寶、葉紅他們三個人,另一方面是皮埃爾跟Amber要抓他們,這裡有戲劇的沖突。而且Amber又是張丹的前的女朋友,他們之前的關系很複雜,而張丹要複仇,是以戲劇沖突非常豐富,我覺得挺好看的。

專訪制片人張家振:在拍攝現場導演才是靈魂|制片專訪17期

影視工業網:那怎麼看待就是幾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羅耀輝:張丹(劉德華)是裡面最聰明、冷靜的一個。葉紅(舒淇)是比較可愛型,她就會有很多不同的裝扮,在這個團隊裡面也是比較活潑的那種。然後小寶(楊祐甯)就是比較利用科技的那種。是以就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作用在,這樣就組成了一個團隊了。

影視工業網:電影最後其實是個反轉,最後怎麼去設計這個反轉的?

羅耀輝:電影裡其實沒有一個人是真的壞人,金剛(曾志偉)也是覺得張丹要離開他,是以才找舒淇過來,他需要一個可以信任人,來取代他的位置。是以那個反轉我覺得作為整部電影來講就是一個高潮期,考驗到了他們隊員之間的一種信任,是以我覺得在那個反轉就是一定要有的。然後曾志偉的那個角色,我也覺得在電影裡面就是最關鍵的一個角色。

專訪制片人張家振:在拍攝現場導演才是靈魂|制片專訪17期

影視工業網:那我想問張老師一個問題,現在在創作上就是你這邊會和導演那邊會怎麼去分工?

張家振:我27年前我拍過一個戲叫做《縱橫四海》,其實我想翻拍《縱橫四海》。但是版權方不肯賣給我,提出的條件非常不合理,是以我就想弄一個新的故事。

我找了另外一個編劇好就交給了導演,導演接手就跟羅耀輝導演還有另外一位編劇合作他們的版本。因為我那個劇本是比較單面的,也比較誇張一點,他們反而把它弄的非常好,非常人性。拍攝的時候,除了攝影師之外的其他班底都是我找來的,在配合上我盡量去配合導演的要求。

影視工業網:那故事的創作方向你會參與嗎?

張家振:一點點。事前大家有一個認同的方向,對導演我也非常放心,我就沒有太多對他去幹擾,我覺得我幹擾了反而不好。事先大家溝通了方向,那我就把工作交給監制和導演,因為我每天在拍攝現場,所有的狀況我也看得到,也沒有發生我必須要去幹擾的狀況。有些人可能說幹擾創作,我從來不會幹那種事,在現場導演就是一個将軍,就是一個靈魂,每個人有他的方位,你請的這個導演你就要尊重他,更要尊重他的決定,所有的一切前期大家都可以溝通好的。

專訪制片人張家振:在拍攝現場導演才是靈魂|制片專訪17期
專訪制片人張家振:在拍攝現場導演才是靈魂|制片專訪17期

影視工業網:那在緻敬和創作之間,《俠盜聯盟》如何掌握這條線?

張家振:馮德倫導演掌握的非常好,這個電影隻是某一些鏡頭是在緻敬,但整個故事是不一樣的。比如三人開車的鏡頭,還是兩方拿槍對峙的鏡頭。《縱橫四海》講的是三角關系,它的靈感也是從法國片《祖與占》那個戲偷過來的。今天去看《縱橫四海》,其實它的缺點特别多,非常那個風格不統一。其實當年拍攝的時候不是一個導演拍的,而且我們拍的時候沒有劇本,從開拍第一天就商議是兩個方向,這個電影成功的是它的情懷和浪漫的情調,這部電影也是當時吳宇森導演最受女性觀衆喜歡的一個電影。

影視工業網:制片人的工作有的時候在國内工業裡展現有點混亂,職能上有些說不清楚,就制片人張家振老師有沒有一個新的解讀?

張家振:在中國一向走導演中心制,是以很多方面所謂制片人就是投資人,他們隻需要出錢,其他都是導演說了算。但是因為我們現在比較關注票房,在這種情況下,導演喜歡怎麼樣就怎麼樣,這是不可能的,需要多方面去考量,要找一個平衡。你可以拍的很貴,但是你希望這個戲将來的票房是怎麼樣?這就需要有制片方面的知識。

還有就是制片和導演之間的關系,比如說在創作方面,有時候因為制片人的失誤太多了,他沒有辦法兼顧太多事情,也不可能每一天都在現場盯着,是以也就需要監制的出現,監制和制片在美國是沒有分的,但是中國是有差別。比如說《俠盜聯盟》導演本身也是監制,劉德華先生也是監制,劉德華在劇本方面我是相信他有很多建設性意見的。

專訪制片人張家振:在拍攝現場導演才是靈魂|制片專訪17期

影視工業網:是以說《俠盜聯盟》你們其實是形成一個創作三角制,制片人、監制、導演。監制在創作管理上可能會多一些,制片人在這個财務管理方面就會比較明細一些。您從78年開始做制片人,那個時候跟現在這個比較的變化最大的是什麼?

張家振:那時候的戲比較簡單,沒有那麼複雜,因為要求沒有很高,我一個人就可以搞定一個戲。那個時候拍的港片大部分都很簡陋。但現在不一樣了,觀衆看太多好萊塢電影,他們會有一個比較,是以要求就提高了。

影視工業網:那《俠盜聯盟》這部電影,在制片人的角度來講,難度最大的在什麼地方?

張家振:資金對于我們沒有問題,因為很多人想投。如果非要說的話,最難的是找演員。老實說,我們跟很多人都談過。但是就是沒有演員,當時我們就真的差一點停了這個戲,就是因為演員已經簽了約、拿了錢,臨時就不拍了。因為電視劇給的錢多嘛。這其實是一個非常不健康的現象。比如我聽說一個劇追着某一個演員,給了2億去拍,這真的太可怕了。

專訪制片人張家振:在拍攝現場導演才是靈魂|制片專訪17期
專訪制片人張家振:在拍攝現場導演才是靈魂|制片專訪17期

導演曬更換演員帶來的困擾

影視工業網:您認為這個不健康形成的原因是?

張家振: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很多投資方、發行方不接受。比如說我現在有一個項目要找某一個演員,這個演員剛好上了一個戲不賣錢,戲不賣錢并不是因為演員的關系,但是我要用他,所有人就會反對。說:“他不賣錢你怎麼可以用他。”他們怕萬一我用了一個新人,或者一個不賣錢的演員,戲不賣怎麼辦?但是看看吳京在《戰狼》之前,他是演男2、男3那種,但是他拍一個戲叫做《戰狼》,當時沒有人願意發行,最後結果賣了5個多億,到現在的《戰狼2》已經不用多說什麼了。

印度的阿米爾·汗,之前國内隻有影迷知道他,但是他拍了《摔跤吧!爸爸》,現在每一個中國制片人去找他去拍戲。是以隻要戲拍的好,隻要演員适合演那個角色,不管他是新人或者曾經某一個戲不賣錢,其實都是沒有關系的。

專訪制片人張家振:在拍攝現場導演才是靈魂|制片專訪17期

影視工業網:在制片人的管理上,就是會出現的問題也好,或者能夠幫助這個項目能夠比較完美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希望張制片能夠給我們講一講。

張家振:《俠盜聯盟》拍攝的非常順利,因為我們用的從業人員非常好,而且導演非常好,導演他非常了解制作,是以他非常配合,《俠盜聯盟》這個戲我們拍完之後,非但沒有超支,還有錢剩下來,這非常難得。

我們之是以能夠做到,最主要的就是導演肯合作,沒有發生說到了現場去改劇本,或者臨時說我變成怎樣怎樣來拍。以前我常常碰到這種情況,這是非常不健康的。但是因為馮德倫非常了解美國的那一套,因為他懂,是以他非常非常配合。比如說我們就根據演員給到的檔期排了一個排期表,然後就按照這個方式就去拍,是沒有辦法拖期的,但是因為我們選的從業人員非常好,非常專業,是以都順利的完成了。工作的每個人都專注自己的崗位,把它做的最好。而不是說我是大師,我就喜歡怎樣就怎樣,不是這樣子的。從業人員不是為一個人服務,是為了一個項目服務。

影視工業網:有些人認為制片人最好不要參與創作,隻要負責好工作管理和财務管理,有些人會覺得制片人需要參與,了解一些情況後,去更好的去融入進去。你認為哪種更好?

張家振:這個要看具體的項目和問題。比如說我去年另外的一個戲就參與比較多,因為我看到有些情況不大對,這時候我就一定要參與進來,如果沒有什麼問題,那就不吹參與到創作,我參與不是要顯示我的地位怎麼樣,這個絕對不會發生。

影視工業網:那在監制和制片這塊,對《俠盜聯盟》起到的推進作用是在哪些方面?比如你剛剛說的,财務管理上有了一個良性的工作,那在其他方面還有哪些?

張家振:《俠盜聯盟》我是就是給了導演和監制一個非常好的創作的環境,給他們去發揮,就是這樣子。

羅耀輝:張老師很放手的那種,作為導演和編劇很喜歡和張老師合作,因為他真的給很多空間給導演和編劇。

張家振:因為電影畢竟是導演的作品,不是制片人的作品。我作為制片人剛入行的時候,就告訴我你不能有一個自我的東西,制片的工作就是别人看不見你,你隻是服務的,在服務的同時你要控制,但是需要你無形的控制。

比如說舉個例子,這個電影最初構想的是在一個影展,因為影展的人很多,很活躍,戛納偷東西的賊很厲害的。最初我們還沒決定在捷克拍,我們最開始打算全部在法國拍攝,因為那一年剛好有恐怖分子,戛納不讓我們拍,怕出事。戛納不讓拍之後,我們當時還考慮要不要去意大利威尼斯什麼的,因為有考慮過。後來我們就覺得第一次看景的時候,看捷克有些街道很像巴黎,那我們要不要把捷克當成巴黎來拍?後來我們想想不要了,就當那是捷克吧。因為讓·雷諾是個法國警察,法國警察跑去捷克好像不太合理,是以故事上就需要找一個合理的理由讓他過去,這樣就免得因為你要把捷克當巴黎很多東西不能拍,給綁住這樣子。是以這是在制片角度上和那個攝影角度上綜合考慮下的一個結果。決定了這麼做,其他我就交給了他們了,讓他們去發揮。

專訪制片人張家振:在拍攝現場導演才是靈魂|制片專訪17期

影視工業網:你已經有這麼多年的這麼一個經驗了。能不能分享一些制片人的經驗,可以讓年輕制片人更輕松地完成一個電影項目?

張家振:其實我覺得我剛入行的時候,有一個我前一輩的制片人,他跟我講過兩句話,你說,你當制片最主要記住兩件事。第一,你想辦法把那個大的困難弄成小的困難,小的困難弄到沒有。去想辦法怎麼去解決問題,不是要創造問題而是解決問題。有些人不應允我,我就發脾氣,其實這個沒用的,這樣是解決不了事情的。

專訪制片人張家振:在拍攝現場導演才是靈魂|制片專訪17期

第二點你永遠不要把ASSUME,變成Ass, U, Me。比如人家說你給我去買一個蘋果,那我就去買一個蘋果,結果沒有問清楚,我自以為就是一個紅蘋果。結果要的綠蘋果,就是我假設了一個答案才會這樣子。這是他教我的兩個東西,我到現在還在用。

商務合作:1771034305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