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水産商業網獨家報道:
作者|活寶源魚病室 梁志遠 胡飛虎雄
生魚又稱黑魚,屬于贻貝、鲭魚屬,具有生命力強、生長快、産量高、病害少、肉質好等優點,是我國著名的淡水養殖品種之一。
在珠江三角洲地區,養殖的生魚主要是雜交種,少數是蛞蝓(俗稱香港種)。因為生魚有特殊的輔助呼吸器官-----上半身,低氧抵抗力很強,而且體表粘液很豐富,抗病性很強,适應性很廣,一般很少發生。近年來,随着養殖密度的增加,生魚的病害問題逐漸日益突出,但主要集中在流行性潰瘍綜合征(EUS)、結卡菌病、舒伯特氣體單核細胞病、白頭白口病等。關于寄生魚,業界報道甚少,相關文獻少,但我們在實踐中遇到了大量生魚寄生蟲感染和死亡病例;
據預測,今年冬季寒冬的可能性較大,生魚流行性潰瘍綜合征(EUS)防控情況更為嚴重。生魚流行性潰瘍綜合征的病原菌為蠶絲囊黴菌,蠶囊黴菌的侵襲以破損體表為前提。防止生魚流行性潰瘍綜合征,在冬季前合理殺滅昆蟲,防止寄生蟲叮咬,避免魚體傷害進入冬季的重要措施之一。那麼,生魚寄生蟲有這些,那些會導緻身體桌子斷裂,過冬前殺蟲如何合理?
一、概述
根據寶源活魚病室建立以來檢測的數百個生魚樣本,共檢測出11種寄生蟲:隐鞭蟲、六前鞭毛蟲、口蠶、尾孢子、輪蟲、杯蟲、瓜蟲、滴蟲、三代昆蟲、甲蟲、台棘(尾囊)等。其中,隐鞭蟲、銅鞭蟲和台灣棘輪吸蟲(尾蟲)隻生活在鰓中,六前鞭毛蟲隻生活在胃裡,荔枝和指甲蟲隻生活在體内表,嘴絲蟲、尾孢子、輪蟲、瓜蟲、三代昆蟲都可以是寄生蟲或寄生蟲。此外,業界報道,沒有檢測到艾美獎,teets,斜管蟲,子宮線蟲,再口吸盤等。
二、生魚寄生蟲及其防治方法
2.1 加密鞭蠕蟲
屬于波祖分支,隐性鞭蟲屬。蠕蟲窄而長,具有輪廓狀輪廓,有2根鞭毛,經常不規則地擺動(P01,V01)。主要在鰓中,偶爾在幼苗和一歲的魚中發現。生魚感染少量隐性鞭蟲,沒有明顯的疾病,即使感染次數大,外觀也不明顯異常,一般沒有死魚,但進食時會出現惡化甚至嘔吐的現象。
當隐性鞭蟲感染數量少時,無法治療,做好水體溶解氧,保證水體溶解氧充足,如大量感染,影響食物攝入,可利用硫酸鋅等驅除劑。

P01: 顯示隐藏的鞭蟲 (40 x 10)
2.2 六歲鞭毛蟲
屬于六前鞭毛蟲科,六前鞭毛蟲屬。蠕蟲是梨形的,有4對鞭毛,非常活躍(P02,V02)。主要在胃中,僅在中後期培養物中發現零星。當雜交鲱魚大量感染昆蟲時,魚正在消瘦,吃得不好,有明顯的腸炎,并且有持續的少量死魚。
P02: 顯示 6 隻前鞭毛毛蟲 (40 x 10)
由于該昆蟲的檢出率低,其流行病學尚不清楚,目前尚無針對該昆蟲的治療方法。然而,根據我們的經驗,純飼料的雜交蛾子沒有檢測到蠕蟲,推斷它可能與喂養雞腸等不幹淨的誘餌有關。
2.3 口蠶
又稱魚波豆蟲,屬蒲豆枝、口蠶屬。蠕蟲是卵形或梨形,前面有2個(有時是4個)鞭打,非常活躍(P03,V03)。它主要在身體表中,其次是十字形屁股。當生魚大量感染口絲蟲病時,病魚漂浮在水面上,活力較弱,體表輕微發紅(P04),嚴重時可造成持續少量死魚。
斑塊對口蠶非常敏感,雜交蛞蝓經常被發現,各種規格都可以感染,幾乎全年都有病。如果得到證明,硫酸鋅可用于殺滅。但是,昆蟲容易複發,使用藥物後需要重新檢查,必要時再用。
2.4 尾孢子
屬于碘泡蟲、尾孢子屬。蝸杆體為主軸形,極囊2,殼體從後部伸出兩個尾部突出物,一般靜止不動(P05)。主要是寄生表和鰓,當寄生蟲數量少時,疾病不明顯,即使感染量大,也隻表現在體色黑色,暗淡無色,病變處輕微潰瘍(P06),一般無死魚或隻有零星死魚。
左:P05,孢子孢子和昆蟲(40 x 10),右:P06,孢子病變
該蠕蟲在秋季更常見,因為它的孢子可導緻對身體表和細絲的損害,在冬季可能繼發感染絲囊黴菌并引起生魚腐爛。是以,建議在秋季适當混合與鹽酸或dikjuli等特定藥物混合,用于預防孢子;
2.5 車輪錯誤
屬于毛發屬,輪蟲。相反的蝸杆視圖呈圓盤形,側視圖像氈帽狀,移動像旋轉輪,更活潑(P07)。生魚在油炸階段很常見,主要寄生在鰓和體表,導緻投食不良,魚體消瘦(P08),易誘發柱黃菌感染或子彈病毒病,嚴重可直接導緻大量幼苗死亡;
左:P07,顯示輪蟲(10 x 10),右:P08,顯示輪蟲病魚體消瘦
這種昆蟲在4月至10月很受歡迎,主要危害幼苗。在幼苗期應靈活利用芽孢杆菌孢子、光合作用等有益菌,提高水體穩定性,保持水體的适當肥力,并定期試驗魚苗(2-3天試驗一次),一旦感染确診,及時使用硫酸銅等廣譜殺蟲劑或其他特殊藥物對輪蟲進行殺滅。
2.6杯身體蠕蟲
屬于分支蠕蟲,杯體蠕蟲屬,為纖毛蟲的附屬物。蝸杆體呈杯形,前端較厚,有纖毛,向後變窄,在體後部有一個附着盤(P09,P10)。蚯蟲隻是寄生蟲,各種規格的生魚都可以被感染,最常見于水質稀薄的池塘,往往以繼發性病原體的形式出現,一般不會單獨引起疾病,但當大量感染時,會影響呼吸,使疾病惡化。
P09、P10: 杯體蠕蟲
螢火蟲可以感染各種大小的生魚,幾乎全年都能被發現。然而,即使從病态生魚中檢測到蚯蟲,也應特别注意沒有其他緻病性感染,優先考慮主要病原體的治療。如果蚯蟲數量特别高,可以用硫酸鋅來殺死。
2.7 甜瓜蠕蟲
屬于凹版條,瓜蟲屬。蠕蟲是卵圓形的,身體是纖毛,在成人身體的中間有一個馬蹄形或香腸形的大核心(P10)。小瓜蟲的主要寄生蟲是體表和鰓,隻有在幼苗期才能看到,當大量寄生魚體色為黑色時,反應遲鈍,體表覆寫有白點(P11),随着病勢的惡化,患病的魚會出現大量死亡甚至整個池塘覆寫。
左:P11,小瓜蟲(10 x 10),右:P12,顯示瓜蟲魚(身體白點)
生魚瓜病最常見于工廠化苗圃,如果确診,可以通過将水溫提高到約32攝氏度來控制。在自然條件下,池塘養殖的生魚苗品種一般不會感染病害,做好苗種檢疫工作可以有效預防。
2.8 荔枝
屬于樹枝的分支,是蚧蚧屬。蠕蟲體呈杯狀,前端厚實,覆寫着纖毛,可伸縮,借助肌肉搖桿附着在魚體上,多以群生為主,群分支為點對點叉(P12)。該蠕蟲主要寄生在體内表,早期感染,病變發紅,出血,有少量毛狀(P13),随着疾病的發展,往往由于大量昆蟲繁殖或繼發感染的水黴菌和大量毛茸茸的(P14,P15),以及持續少量的死魚。
左:P13,顯示樹枝(10 x 10),右:P14,顯示病變感染了病變毛發
P15、P16:在毛茸茸的病變後顯示大量蜱蟲的感染
樹枝幾乎全年都會感染生魚,但在10月至11月最為普遍。蠕蟲的寄生蟲與水質關系密切,在水質波動期間發生率高。秋季,通過适當努力改善水底,合理利用芽孢杆菌孢子、乳酸菌等有益菌,保持适當的肥力,提高水體的穩定性,是預防昆蟲的重要手段。如果确診,硫酸鋅等特殊藥物可用于纖毛蟲殺滅,并服用适量的Ennosha星、多元等促進傷口愈合。
2.9 三代昆蟲
屬于昆蟲三代,昆蟲屬三代。蝸杆為手指形,抽吸裝置有1對中央鈎和16個邊緣鈎;蠕蟲主要寄生蟲到身體表,并且在嚴重感染期間也在鰓中檢測到。當生魚感染個體三代昆蟲時,症狀不明顯;當大量感染時,生魚生機力差,漂浮在水面上,體表發紅,粘液少,眼睛凹陷(P17),肌肉、腸發紅等,并持續少量死魚。
左圖:P17,顯示三代昆蟲(10 x 10);
該蠕蟲主要感染一歲魚,這在夏季和秋季很常見。如果得到證明,甲苯可用于驅魔,效果非常顯著。
2.10 指甲蟲
即錨頭,屬于錨頭部門,錨頭。蠕蟲體細長,針狀,童年蠕蟲體近乎透明(P19),老蟲體渾濁,尾巴常可見帶狀子房(P20)。指甲蟲隻是寄生蟲,在寄生生命的早期階段,由于蠕蟲的纖細,很難找到;蠕蟲不會直接導緻死魚,但會引起魚類種群的不安,喂養不良,并且由于其對病魚身體的損害,可能在冬季引起佝偻病。
P20、P21、P22:顯示指甲蟲和指甲蠕蟲感染引起的傷口
該蠕蟲可感染各種體型的生魚,全年感染,秋季比較普遍。其生活史比較特殊,可分為卵、無幼蟲、全幼蟲、成蟲等四個階段,同時捕撈殺蟲藥隻針對非節幼蟲、足部有效幼蟲。是以,建議秋季使用防蟲藥1-2次,如果确認,可以選擇使用溴化氰化物,西米通等驅魔,每3-5天,連續2-3次。
2.11 台灣棘輪吸蟲(尾囊)
屬于昆蟲吸收輪廓,再植,異質性。蠕蟲(尾囊)可以寄生到生魚的鰓上。蠕蟲體是卵圓形的,排洩囊是"工作"或"X"(P22,P23)。它隻在蠶繭中,能破壞蠶絲,阻礙呼吸,一般感染次數少,危害不大,而且偶爾也會大量生魚苗感染,雖然沒有造成死魚,但速度很長很慢,嚴重影響養殖效果。
P23、P24:顯示台灣棘輪吸蟲尾囊腫海鲈的感染情況
蠕蟲是台灣棘輪吸盤的尾囊,而台灣的棘輪吸盤則以淡水蝸牛為第一中間宿主。是以,在幼苗徹底清除池塘之前,殺死蝸牛,可以有效防止。
三、防控建議
生魚對低氧有很強的抵抗力,體表粘液非常豐富,對疾病有很強的抵抗力。雖然我們已經檢測到許多種類的生魚寄生蟲,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生魚感染的寄生蟲處于潛伏狀态,大量感染與水質的關系更大,僅因寄生蟲感染而死亡的病例并不常見。
在幼苗釋放前做好清理池塘和除去蝸牛等有害生物,并在繁殖過程中靈活利用光合作用菌、孢子菌等有益菌,保持水體的适當肥力,保證足夠的氧溶性,是防止生魚寄生蟲的基本措施。如果需要治療,由于這些寄生蟲的屬狀态差異很大,對藥物的敏感性差異很大,一般建議在診斷後選擇藥物和藥物。
但需要注意的是,甲蟲、荔枝蟲、第三代昆蟲、尾孢子、口絲蟲等體表寄生蟲,雖然大量感染直接導緻死魚并不常見,但即使是少量感染,也可造成體表破損,對于冬季感染長絲黴菌和爆發流行性潰瘍綜合征(腐爛體病)的風險很大。是以,我們建議在秋季應特别注意這些體内表寄生蟲,加強檢測,如發現,及時定點用藥,即使未發現,在制定過冬前殺蟲方案時,也應特别注意上述表觀遺傳寄生蟲,靶向用藥,確定魚類進入冬季的健康, 整個冬天都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