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水产商业网独家报道:
作者|活宝源鱼病室 梁志远 胡飞虎雄
生鱼又称黑鱼,属于贻贝、鲭鱼属,具有生命力强、生长快、产量高、病害少、肉质好等优点,是我国著名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养殖的生鱼主要是杂交种,少数是蛞蝓(俗称香港种)。因为生鱼有特殊的辅助呼吸器官-----上半身,低氧抵抗力很强,而且体表粘液很丰富,抗病性很强,适应性很广,一般很少发生。近年来,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生鱼的病害问题逐渐日益突出,但主要集中在流行性溃疡综合征(EUS)、结卡菌病、舒伯特气体单核细胞病、白头白口病等。关于寄生鱼,业界报道甚少,相关文献少,但我们在实践中遇到了大量生鱼寄生虫感染和死亡病例;
据预测,今年冬季寒冬的可能性较大,生鱼流行性溃疡综合征(EUS)防控情况更为严重。生鱼流行性溃疡综合征的病原菌为蚕丝囊霉菌,蚕囊霉菌的侵袭以破损体表为前提。防止生鱼流行性溃疡综合征,在冬季前合理杀灭昆虫,防止寄生虫叮咬,避免鱼体伤害进入冬季的重要措施之一。那么,生鱼寄生虫有这些,那些会导致身体桌子断裂,过冬前杀虫如何合理?
一、概述
根据宝源活鱼病室建立以来检测的数百个生鱼样本,共检测出11种寄生虫:隐鞭虫、六前鞭毛虫、口蚕、尾孢子、轮虫、杯虫、瓜虫、滴虫、三代昆虫、甲虫、台棘(尾囊)等。其中,隐鞭虫、铜鞭虫和台湾棘轮吸虫(尾虫)只生活在鳃中,六前鞭毛虫只生活在胃里,荔枝和指甲虫只生活在体内表,嘴丝虫、尾孢子、轮虫、瓜虫、三代昆虫都可以是寄生虫或寄生虫。此外,业界报道,没有检测到艾美奖,teets,斜管虫,子宫线虫,再口吸盘等。
二、生鱼寄生虫及其防治方法
2.1 加密鞭蠕虫
属于波祖分支,隐性鞭虫属。蠕虫窄而长,具有轮廓状轮廓,有2根鞭毛,经常不规则地摆动(P01,V01)。主要在鳃中,偶尔在幼苗和一岁的鱼中发现。生鱼感染少量隐性鞭虫,没有明显的疾病,即使感染次数大,外观也不明显异常,一般没有死鱼,但进食时会出现恶化甚至呕吐的现象。
当隐性鞭虫感染数量少时,无法治疗,做好水体溶解氧,保证水体溶解氧充足,如大量感染,影响食物摄入,可利用硫酸锌等驱除剂。

P01: 显示隐藏的鞭虫 (40 x 10)
2.2 六岁鞭毛虫
属于六前鞭毛虫科,六前鞭毛虫属。蠕虫是梨形的,有4对鞭毛,非常活跃(P02,V02)。主要在胃中,仅在中后期培养物中发现零星。当杂交鲱鱼大量感染昆虫时,鱼正在消瘦,吃得不好,有明显的肠炎,并且有持续的少量死鱼。
P02: 显示 6 只前鞭毛毛虫 (40 x 10)
由于该昆虫的检出率低,其流行病学尚不清楚,目前尚无针对该昆虫的治疗方法。然而,根据我们的经验,纯饲料的杂交蛾子没有检测到蠕虫,推断它可能与喂养鸡肠等不干净的诱饵有关。
2.3 口蚕
又称鱼波豆虫,属蒲豆枝、口蚕属。蠕虫是卵形或梨形,前面有2个(有时是4个)鞭打,非常活跃(P03,V03)。它主要在身体表中,其次是十字形屁股。当生鱼大量感染口丝虫病时,病鱼漂浮在水面上,活力较弱,体表轻微发红(P04),严重时可造成持续少量死鱼。
斑块对口蚕非常敏感,杂交蛞蝓经常被发现,各种规格都可以感染,几乎全年都有病。如果得到证实,硫酸锌可用于杀灭。但是,昆虫容易复发,使用药物后需要重新检查,必要时再用。
2.4 尾孢子
属于碘泡虫、尾孢子属。蜗杆体为主轴形,极囊2,壳体从后部伸出两个尾部突出物,一般静止不动(P05)。主要是寄生表和鳃,当寄生虫数量少时,疾病不明显,即使感染量大,也只表现在体色黑色,暗淡无色,病变处轻微溃疡(P06),一般无死鱼或只有零星死鱼。
左:P05,孢子孢子和昆虫(40 x 10),右:P06,孢子病变
该蠕虫在秋季更常见,因为它的孢子可导致对身体表和细丝的损害,在冬季可能继发感染丝囊霉菌并引起生鱼腐烂。因此,建议在秋季适当混合与盐酸或dikjuli等特定药物混合,用于预防孢子;
2.5 车轮错误
属于毛发属,轮虫。相反的蜗杆视图呈圆盘形,侧视图像毡帽状,移动像旋转轮,更活泼(P07)。生鱼在油炸阶段很常见,主要寄生在鳃和体表,导致投食不良,鱼体消瘦(P08),易诱发柱黄菌感染或子弹病毒病,严重可直接导致大量幼苗死亡;
左:P07,显示轮虫(10 x 10),右:P08,显示轮虫病鱼体消瘦
这种昆虫在4月至10月很受欢迎,主要危害幼苗。在幼苗期应灵活利用芽孢杆菌孢子、光合作用等有益菌,提高水体稳定性,保持水体的适当肥力,并定期试验鱼苗(2-3天试验一次),一旦感染确诊,及时使用硫酸铜等广谱杀虫剂或其他特殊药物对轮虫进行杀灭。
2.6杯身体蠕虫
属于分支蠕虫,杯体蠕虫属,为纤毛虫的附属物。蜗杆体呈杯形,前端较厚,有纤毛,向后变窄,在体后部有一个附着盘(P09,P10)。蚯虫只是寄生虫,各种规格的生鱼都可以被感染,最常见于水质稀薄的池塘,往往以继发性病原体的形式出现,一般不会单独引起疾病,但当大量感染时,会影响呼吸,使疾病恶化。
P09、P10: 杯体蠕虫
萤火虫可以感染各种大小的生鱼,几乎全年都能被发现。然而,即使从病态生鱼中检测到蚯虫,也应特别注意没有其他致病性感染,优先考虑主要病原体的治疗。如果蚯虫数量特别高,可以用硫酸锌来杀死。
2.7 甜瓜蠕虫
属于凹版条,瓜虫属。蠕虫是卵圆形的,身体是纤毛,在成人身体的中间有一个马蹄形或香肠形的大核心(P10)。小瓜虫的主要寄生虫是体表和鳃,只有在幼苗期才能看到,当大量寄生鱼体色为黑色时,反应迟钝,体表覆盖有白点(P11),随着病势的恶化,患病的鱼会出现大量死亡甚至整个池塘覆盖。
左:P11,小瓜虫(10 x 10),右:P12,显示瓜虫鱼(身体白点)
生鱼瓜病最常见于工厂化苗圃,如果确诊,可以通过将水温提高到约32摄氏度来控制。在自然条件下,池塘养殖的生鱼苗品种一般不会感染病害,做好苗种检疫工作可以有效预防。
2.8 荔枝
属于树枝的分支,是蚧蚧属。蠕虫体呈杯状,前端厚实,覆盖着纤毛,可伸缩,借助肌肉手柄附着在鱼体上,多以群生为主,群分支为点对点叉(P12)。该蠕虫主要寄生在体内表,早期感染,病变发红,出血,有少量毛状(P13),随着疾病的发展,往往由于大量昆虫繁殖或继发感染的水霉菌和大量毛茸茸的(P14,P15),以及持续少量的死鱼。
左:P13,显示树枝(10 x 10),右:P14,显示病变感染了病变毛发
P15、P16:在毛茸茸的病变后显示大量蜱虫的感染
树枝几乎全年都会感染生鱼,但在10月至11月最为普遍。蠕虫的寄生虫与水质关系密切,在水质波动期间发生率高。秋季,通过适当努力改善水底,合理利用芽孢杆菌孢子、乳酸菌等有益菌,保持适当的肥力,提高水体的稳定性,是预防昆虫的重要手段。如果确诊,硫酸锌等特殊药物可用于纤毛虫杀灭,并服用适量的Ennosha星、多维等促进伤口愈合。
2.9 三代昆虫
属于昆虫三代,昆虫属三代。蜗杆为手指形,抽吸装置有1对中央钩和16个边缘钩;蠕虫主要寄生虫到身体表,并且在严重感染期间也在鳃中检测到。当生鱼感染个体三代昆虫时,症状不明显;当大量感染时,生鱼生机力差,漂浮在水面上,体表发红,粘液少,眼睛凹陷(P17),肌肉、肠发红等,并持续少量死鱼。
左图:P17,显示三代昆虫(10 x 10);
该蠕虫主要感染一岁鱼,这在夏季和秋季很常见。如果得到证实,甲苯可用于驱魔,效果非常显著。
2.10 指甲虫
即锚头,属于锚头部门,锚头。蠕虫体细长,针状,童年蠕虫体近乎透明(P19),老虫体浑浊,尾巴常可见带状子房(P20)。指甲虫只是寄生虫,在寄生生命的早期阶段,由于蠕虫的纤细,很难找到;蠕虫不会直接导致死鱼,但会引起鱼类种群的不安,喂养不良,并且由于其对病鱼身体的损害,可能在冬季引起佝偻病。
P20、P21、P22:显示指甲虫和指甲蠕虫感染引起的伤口
该蠕虫可感染各种体型的生鱼,全年感染,秋季比较普遍。其生活史比较特殊,可分为卵、无幼虫、全幼虫、成虫等四个阶段,同时捕捞杀虫药只针对非节幼虫、足部有效幼虫。因此,建议秋季使用防虫药1-2次,如果确认,可以选择使用溴化氰化物,西米通等驱魔,每3-5天,连续2-3次。
2.11 台湾棘轮吸虫(尾囊)
属于昆虫吸收轮廓,再植,异质性。蠕虫(尾囊)可以寄生到生鱼的鳃上。蠕虫体是卵圆形的,排泄囊是"工作"或"X"(P22,P23)。它只在蚕茧中,能破坏蚕丝,阻碍呼吸,一般感染次数少,危害不大,而且偶尔也会大量生鱼苗感染,虽然没有造成死鱼,但速度很长很慢,严重影响养殖效果。
P23、P24:显示台湾棘轮吸虫尾囊肿海鲈的感染情况
蠕虫是台湾棘轮吸盘的尾囊,而台湾的棘轮吸盘则以淡水蜗牛为第一中间宿主。因此,在幼苗彻底清除池塘之前,杀死蜗牛,可以有效防止。
三、防控建议
生鱼对低氧有很强的抵抗力,体表粘液非常丰富,对疾病有很强的抵抗力。虽然我们已经检测到许多种类的生鱼寄生虫,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生鱼感染的寄生虫处于潜伏状态,大量感染与水质的关系更大,仅因寄生虫感染而死亡的病例并不常见。
在幼苗释放前做好清理池塘和除去蜗牛等有害生物,并在繁殖过程中灵活利用光合作用菌、孢子菌等有益菌,保持水体的适当肥力,保证足够的氧溶性,是防止生鱼寄生虫的基本措施。如果需要治疗,由于这些寄生虫的属状态差异很大,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很大,一般建议在诊断后选择药物和药物。
但需要注意的是,甲虫、荔枝虫、第三代昆虫、尾孢子、口丝虫等体表寄生虫,虽然大量感染直接导致死鱼并不常见,但即使是少量感染,也可造成体表破损,对于冬季感染长丝霉菌和爆发流行性溃疡综合征(腐烂体病)的风险很大。因此,我们建议在秋季应特别注意这些体内表寄生虫,加强检测,如发现,及时定点用药,即使未发现,在制定过冬前杀虫方案时,也应特别注意上述表观遗传寄生虫,靶向用药,确保鱼类进入冬季的健康, 整个冬天都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