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故紙堆裡淘到一麻袋清末考試卷
集美收藏愛好者李衛東收藏名家書畫作品兩千餘件、印章近兩千枚
希望把藏品展示出來,讓更多人了解廈門及其閩南的曆史文化

圖:李衛東收藏的清末試卷。
家住杏林街道的李衛東從1994年大學畢業時開始真正學習收藏,至今涉足收藏已經二十多年,如今他收藏名家書畫作品兩千餘件,印章近兩千枚,還有許多瓷器、舊家具等。“希望能夠找一個空間把幾千件藏品展示出來,讓更多人了解廈門及閩南曆史文化。”
為了收藏工資都花光
小時候李衛東就喜歡集郵,經常拿着郵票跟小夥伴們換其他藏品。1994年,李衛東大學畢業開始真正涉足收藏。“當時網絡不發達,資訊閉塞,想查找相關資料比較難,收藏知識主要靠自學。”李衛東介紹,剛開始他利用大學所學的美術專業知識,從作品的技法、技巧、所用材料綜合評估,買了一些别人看不上的書畫作品。當時每個月的工資隻有180多元,李衛東經常全部“花光光”買書畫作品了。畢業兩年後,一次偶然機會李衛東買到了一張明朝畫家張大風的作品。“當時雖然花費了兩年的積蓄,但能買到張大風的作品,心裡還是欣喜不已。”
後來,李衛東也收藏瓷器、家具。“想要撿漏,就需要儲備非常多的知識,練就獨到的眼光。”李衛東買來各類相關書籍,從書籍中學習收藏鑒賞知識。自家客廳裡堆放着一堆書,有一米多高,這些書他都看過。李衛東說,收藏有時從撿破爛起家,甚至要從廢品堆裡“淘寶”。有一次,他從故紙堆裡淘了一麻袋清末考試卷,整理後發現試卷主人大多生活在清末,來自當時同安、廈門的幾個書院。
李衛東表示,如果掌握了收藏鑒定技巧,好東西會自己“說話”。李衛東曾買回一張琴桌,當時琴桌上落滿灰塵,看不出本來面目。他清理灰塵後,發現琴桌做工非常精美,“清洗過後,它的生命再次煥發光彩,價值也得到了展現”。
希望找個場地把藏品展示出來
如今李衛東收藏有兩千餘件名家書畫作品,有近兩千枚印章,還有許多瓷器、家具等,家中好幾個房間都堆滿了藏品。
“收藏最大的樂趣在于了解每件藏品背後的故事,新買的一件藏品可以欣賞好久。”李衛東告訴記者,每一件藏品都是一個曆史片段的承載者,它可以還原一段文化或曆史背後的故事,這就是收藏的魅力。目前,他正在忙着整理收藏的馬兆麟和馬征祥父子書畫作品,準備結集出版一本書。馬兆麟是清末民初著名書畫家,其子馬征祥是清末最後一屆舉人,曾任新加坡道南學校首任校長、同安縣知縣。
李衛東曾向市博物館捐贈過藏品。如今,李衛東最大的願望是找一個合适的場地,把藏品展示出來,幫助更多市民了解廈門及閩南曆史文化。(文/記者 陳滿意 林志傑 來源:集美報)
來源:集美報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