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6世紀以來,西方的航海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世界各地的人民都被卷入了全球化的程序當中。在這數百年裡,擁有強盛軍隊的國家四處掠奪,積累了數不清的财富,而軍事水準較差的國家不得不任人魚肉,百姓苦不堪言。
曆史告訴我們,軍隊的強盛是保證國家安定的基礎。1973年,我軍為了提高指揮員的軍事素養,對各軍區司令員進行過一次調換,而接任成都軍區司令員的便是秦基偉,他性格堅強,資曆深厚,完全可以勝任這個職位。

秦基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一、少年英雄</h1>
1、貧苦出身
秦基偉出生于1914年,是湖北紅安縣秦羅莊人。雖說當時已經爆發過辛亥革命,可國内的封建殘餘勢力還很頑固,農村依舊是地主說了算。秦羅莊有兩姓人家,羅家是地主,控制着全村的土地,秦家隻能世代租種羅家的土地生活。
苦命的人都各有不同,秦基偉8歲失去了父親,兩年後又失去了哥哥,從此孤苦伶仃,獨自品嘗生活的艱辛。他還年幼,自己隻能靠着砍柴、放牛維持生計,實在餓得不行了便挖些野菜填肚子,日子一久,便養成了堅強、勤勞的性格。
秦羅莊裡有一個惡人,腰纏萬貫卻橫行鄉裡,經常壓榨老百姓,看不慣的秦基偉就趁黑在他家門口設了個機關,第二天惡人一出門,便弄了個鼻青臉腫。玩伴們每當聊起此事,秦基偉都會說自己以後定會讓地主惡霸們嘗嘗苦頭。
2、紅色少年
1927年,湖北爆發了黃麻起義,痛恨黑惡勢力的秦基偉揭竿而起,加入了起義軍,而這年他才13歲,鄉親們便親切的稱他為“紅色少年”。雖然他的個子隻比步槍高一點,可在戰場上卻是一位敢殺敢拼的好漢,從軍不到4年,他便成為了紅四方面軍手槍營的連長。
手槍營平時負責保衛總部安全,有點類似于警衛隊。1931年,蔣介石調兵遣将,準備對我鄂豫皖蘇區發動第三次圍剿,紅四方面軍決定率先出擊,攻克國軍的重鎮紅安。戰鬥一開始,紅軍便拔掉了紅安周圍的據點,之後分兵阻敵增援,逼迫守敵縮于城内。
然而敵軍的增援部隊源源不斷,城東陣地已經丢了,萬般緊急之下,秦基偉率部護衛着總指揮徐向前火速奔赴前線,最終奪回了陣地。長征勝利後,黨中央将部分紅四方面軍改編為西路軍,并訓示他們向西開展工作,秦基偉便随西路軍一同行動。
西部地區天寒地凍,我軍在此地既沒有地利優勢,也沒有群衆基礎,而西北軍閥心狠手辣,給我軍造成了很多麻煩。秦基偉在戰鬥中舍生忘死,率部和敵軍周旋,經曆了重重磨難之後才回到延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二、軍中猛将</h1>
1、國之英豪
抗戰全面爆發後,我軍129師成立了獨立支隊,英勇剛毅的秦基偉奉命擔任司令員。當時的八路軍名義上是屬于國軍的戰鬥序列,可蔣介石從來沒有發過一槍一彈,剛剛組建的獨立支隊沒有補給來源,槍械軍饷隻能自己解決。
秦基偉有勇有謀,帶着戰士們東征西伐,斬獲頗豐,部隊很快就擴充到了将近6000人。後來他接到上級訓示,前往山西組織抗日力量,于是他獨自一人來到了山西太谷,一邊發動群衆,一邊偵查敵情,不出1個月便集結了300多人,攻下了太谷縣城。
1941年,他率部挺進太行軍區,出任第一分區司令員,在最艱苦的歲月中堅持鬥争,為抗戰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解放戰争期間,他曾強渡黃河,轉戰洛陽、鄭州,策應了我軍主力發起戰略進攻。
抗美援朝爆發後,他見戰火即将燒到國門,胸中湧起了澎湃的愛國之情,多次請戰,隻為保我華夏土地,上級見他戰意高昂,便同意了他的請求。1952年10月,聯合國軍見情況不妙,便策劃了攤牌行動,希望用猛烈的炮火奪取我上甘嶺陣地。
此時此刻,秦基偉所率領的十五軍正駐守在上甘嶺一帶,他在兇猛的火力壓制面前毫不畏懼,指令部隊依托坑道阻擊敵人。美軍見攻擊沒有作用,便逐漸增加了兵力,秦基偉也随之派兵增援,最終演變成了一場驚世駭俗的戰役。
十五軍頑強抵抗,充分發揮了我軍持續作戰的優良傳統,擊潰了敵600多次進攻,将美軍繼續推進的願景葬送在了三八線上,取勝歸來的秦基偉還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毛主席為了誇獎他,還親自請他抽煙。
2、上任成都
1973年,時任成都軍區司令員的梁興初接到了調任的指令。這位将軍戎馬一生,自紅軍時代起就走南闖北,立下了汗馬功勞,他還曾率領38軍奔赴北韓,并在德川戰役中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彭老總在嘉獎令中親筆寫下了“38軍萬歲”,他也是以被譽為萬歲軍軍長。
《孫子兵法》有雲: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梁興初資曆深厚,又有着豐碩的戰功,出任成都軍區司令員并沒有什麼不妥,可為什麼還要調任呢?
原來當年我國面臨的國際形勢比較嚴峻,雄韬偉略的毛主席認為,軍區司令作為軍隊的進階指揮員,直接影響着我軍的戰鬥力,而司令長久的待在一個位子不動,思維難免就會變得僵化,便決定讓軍區司令員調整一下。
接任梁興初的便是秦基偉将軍,他在交接工作完成後,迅速找到了工作方向。此次調任的結果和毛主席預料的一樣,成都軍區的軍貌煥然一新,秦基偉也提高了軍事素養,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的妙計。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總結</h1>
秦基偉将軍是一位少年英豪,自幼立下了懲奸除惡的志向,13歲那年就參加了黃麻起義。他靠着過人的膽識,在20歲時便升任師長,之後20多年的戎馬生涯裡,他所向披靡,最終被授予了上将軍銜,是一位勞苦功高的鐵血軍人。
本文由鷹眼史空原創,關注我,帶您了解更多曆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