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提問:提起女先生,你第一個想到的是誰?其中回答最高的是“楊绛”。女先生這一稱謂,是民國時期興起的。對德高望重、有才華有學識、對國家作出傑出貢獻的女士,稱之為“先生”,以示敬重
曆史上的女先生,其中熟悉的有宋慶齡先生、楊绛先生、冰心先生、張愛玲先生、許廣平先生、林徽因先生等等,但是熟知李佩先生的人并不多。
李佩先生是中國著名語言學家,被稱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關村的明燈”、“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曾長期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英語教授。除此之外她還有一個重要身份,她是“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先生的夫人。

今天我們來回憶一下,李佩先生值得被銘記的一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這一生的從容,源自青年時代起的锲而不舍</h1>
李佩先生祖籍江蘇,原名李佩珍。1918年出生在北平一個書香家庭,自幼生活在優渥的家庭環境中,父親李保齡是開灤煤礦工程師,早年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留學經曆,讓他格外注重對子女的教育。五個子女中李佩先生是長女,從照片中能看得出,不論哪個時代,李佩先生都洋溢着一種發自骨子裡的高雅氣質。
李佩先生從小就有一種獨立、抗争、堅強的性格,在母親的支援下,她堅定要學習的鬥争取得了勝利。1936年9月,她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系,她自己做主把“李佩珍”俗氣的“珍”字去掉,改為“李佩”,開始煥然一新的人生。
抗戰爆發後,李佩被迫停課在家,她一心想着要出去學習見識外面的世界。1938年她和另外兩名女生費盡周折進入雲南西南聯大。李佩先生在學習上锲而不舍,家裡看到這個大女兒是個可造之材,開始支援她的學業。1947年,李佩赴美國康奈爾大學工業與勞工關系學院學習工商管理。
在那裡邂逅了她今生的伴侶,郭永懷。
李佩先生的這一生經曆了潮起潮落,歲月不僅把滄桑刻在了先生的臉上,更是将從容刻在了她的心裡,真正的诠釋了“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的精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那一刻的平靜,源自于對愛的深沉</h1>
“生活就是一種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李佩的老朋友、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同僚顔基義先生,用米蘭·昆德拉的這句名言形容李佩先生。
1968年12月4日,當丈夫郭永懷犧牲的消息,傳到李佩先生那裡,她站在陽台上幾個小時沒有說話,說好的一輩子相守,你卻先我而去,沒有人能感受到她的痛徹心扉。徹夜未眠的一晚,她躺在床上幾乎沒有任何動作,偶然發出輕輕的歎息,克制到令人心痛。
因留美的經曆,李佩先生被懷疑是特務,受到嚴重政治審查。在郭永懷的追悼會上,李佩先生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長椅上。在當時的環境裡,沒有人敢坐在先生的旁邊,沒有人有勇氣對她說一句安慰的話。
在郭永懷走後22天,中國第一顆熱核飛彈試驗獲得成功,這個消息對于當時的李佩來說是莫大的欣慰。
後來,李佩先生将郭永懷的骨灰從等級森嚴的八寶山烈士公墓請了出來,埋葬在中科院力學所内的郭永懷雕塑下面。同時,李佩還将一同犧牲的警衛員牟方東的部分骨灰,也安放在雕塑下面。
她當時很平靜地說:”小牟也是為跟着他,才犧牲的。是以她将小牟和郭永懷安排永遠在一起。
米蘭·昆德拉說:“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人還得走下去,而且應該以積極的态度走下去,去克服它,而不是讓它來克服自己。”
李佩先生一生面對所有的風暴,都以積極平和的心态去對待,沒有任何的哀愁和抱怨。你放心地走吧,你的志向我來替你完成。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3">這一世的堅韌,源自于豐富的精神世界</h1>
李佩先生于2017年1月12日去世。先生生活在我們國家近一百年間推翻封建王朝、民主革命、建設新中國、直至現代中國突飛猛進的翻天覆地的年代。她還經曆了軍閥混戰,日本侵略,國家貧窮,文化大革命等種種苦難。
但是無論怎麼艱苦,李佩先生一直在自己的領域内兢兢業業,這一生顯示出無比堅韌又令人可敬的高尚風骨。
在她家狹小的客廳裡,那個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發,60年間,承受過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各種體積的身體。錢學森、錢三強、周培源、白春禮、朱清時、饒毅、施一公……都曾是那個沙發的客人。但是有時人來得多了,甭管多大的官兒,都得坐小馬紮。
她一生都是時間的敵人。70多歲學電腦,近80歲還在給博士生上課。沒人數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學家,有多少是她的學生。在學術圈裡,從香港給她帶東西,隻提“中關村的李佩先生”,她就能收到了。她的“郵差”之多,級别之高,令人驚歎。
郭永懷走後沒兩年,十幾歲的女兒去内蒙古當知青下鄉,李佩到合肥中科大繼續接受審查和勞動改造。上個世紀90年代,唯一的女兒郭芹也病逝了。沒人看到當時近八旬的李佩先生流過眼淚。老人默默收藏着女兒小時候玩的能眨眼睛的布娃娃。幾天後,她像平常一樣,又拎着收錄機給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學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語課去了,隻是聲音沙啞。
摯愛永逝,在幾十年的孤獨歲月裡,李佩從不對别人提起夫妻和孩子的死,不說自己的痛。她一生經曆過無數次風雨,都視為浮雲。表現出來是以寬廣的胸懷忘掉自己的不幸,給别人創造幸福。她說過一句話,“我沒有時間孤獨,我每天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1999年9月18日,李佩先生被邀請到人民大會堂,國家授予23位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其中郭永懷先生是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的烈士。4年後,李佩先生将直徑8厘米,用99.8%純金鑄造,重515克的勳章,捐給了中國科技大學。同時把積蓄的60萬給力學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各30萬。
沒有任何的捐贈儀式,就像處理一張水費電費單一樣平常。2018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将編号212797的小行星永久命名為“李佩星”。
面對多舛命運,李佩先生總是表現的平靜淡然,沉着淡定。先生骨子裡那種堅韌的力量,面對外界的紛繁和喧嚣,氣定神甯,正所謂“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話形容精神世界無比富足的人。先生這一世的堅韌,正是源自于她高貴的靈魂,她是當之無愧的精神貴族。
李佩先生用她的一生诠釋了什麼是愛國、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大愛。她才是真正的女神,應該受到全民的敬仰,應該受到全社會的尊敬,應該得到最高的贊譽。我們敬佩屠呦呦,記得楊绛的同時,真的不能忘記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