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提问:提起女先生,你第一个想到的是谁?其中回答最高的是“杨绛”。女先生这一称谓,是民国时期兴起的。对德高望重、有才华有学识、对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女士,称之为“先生”,以示敬重
历史上的女先生,其中熟悉的有宋庆龄先生、杨绛先生、冰心先生、张爱玲先生、许广平先生、林徽因先生等等,但是熟知李佩先生的人并不多。
李佩先生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英语教授。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重要身份,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夫人。

今天我们来回忆一下,李佩先生值得被铭记的一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这一生的从容,源自青年时代起的锲而不舍</h1>
李佩先生祖籍江苏,原名李佩珍。1918年出生在北平一个书香家庭,自幼生活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父亲李保龄是开滦煤矿工程师,早年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留学经历,让他格外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五个子女中李佩先生是长女,从照片中能看得出,不论哪个时代,李佩先生都洋溢着一种发自骨子里的高雅气质。
李佩先生从小就有一种独立、抗争、坚强的性格,在母亲的支持下,她坚定要学习的斗争取得了胜利。1936年9月,她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她自己做主把“李佩珍”俗气的“珍”字去掉,改为“李佩”,开始焕然一新的人生。
抗战爆发后,李佩被迫停课在家,她一心想着要出去学习见识外面的世界。1938年她和另外两名女生费尽周折进入云南西南联大。李佩先生在学习上锲而不舍,家里看到这个大女儿是个可造之材,开始支持她的学业。1947年,李佩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学习工商管理。
在那里邂逅了她今生的伴侣,郭永怀。
李佩先生的这一生经历了潮起潮落,岁月不仅把沧桑刻在了先生的脸上,更是将从容刻在了她的心里,真正的诠释了“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的精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那一刻的平静,源自于对爱的深沉</h1>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李佩的老朋友、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同事颜基义先生,用米兰·昆德拉的这句名言形容李佩先生。
1968年12月4日,当丈夫郭永怀牺牲的消息,传到李佩先生那里,她站在阳台上几个小时没有说话,说好的一辈子相守,你却先我而去,没有人能感受到她的痛彻心扉。彻夜未眠的一晚,她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偶然发出轻轻的叹息,克制到令人心痛。
因留美的经历,李佩先生被怀疑是特务,受到严重政治审查。在郭永怀的追悼会上,李佩先生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长椅上。在当时的环境里,没有人敢坐在先生的旁边,没有人有勇气对她说一句安慰的话。
在郭永怀走后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这个消息对于当时的李佩来说是莫大的欣慰。
后来,李佩先生将郭永怀的骨灰从等级森严的八宝山烈士公墓请了出来,埋葬在中科院力学所内的郭永怀雕塑下面。同时,李佩还将一同牺牲的警卫员牟方东的部分骨灰,也安放在雕塑下面。
她当时很平静地说:”小牟也是为跟着他,才牺牲的。所以她将小牟和郭永怀安排永远在一起。
米兰·昆德拉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人还得走下去,而且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走下去,去克服它,而不是让它来克服自己。”
李佩先生一生面对所有的风暴,都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没有任何的哀愁和抱怨。你放心地走吧,你的志向我来替你完成。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3">这一世的坚韧,源自于丰富的精神世界</h1>
李佩先生于2017年1月12日去世。先生生活在我们国家近一百年间推翻封建王朝、民主革命、建设新中国、直至现代中国突飞猛进的翻天覆地的年代。她还经历了军阀混战,日本侵略,国家贫穷,文化大革命等种种苦难。
但是无论怎么艰苦,李佩先生一直在自己的领域内兢兢业业,这一生显示出无比坚韧又令人可敬的高尚风骨。
在她家狭小的客厅里,那个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发,60年间,承受过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各种体积的身体。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白春礼、朱清时、饶毅、施一公……都曾是那个沙发的客人。但是有时人来得多了,甭管多大的官儿,都得坐小马扎。
她一生都是时间的敌人。70多岁学电脑,近80岁还在给博士生上课。没人数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学家,有多少是她的学生。在学术圈里,从香港给她带东西,只提“中关村的李佩先生”,她就能收到了。她的“邮差”之多,级别之高,令人惊叹。
郭永怀走后没两年,十几岁的女儿去内蒙古当知青下乡,李佩到合肥中科大继续接受审查和劳动改造。上个世纪90年代,唯一的女儿郭芹也病逝了。没人看到当时近八旬的李佩先生流过眼泪。老人默默收藏着女儿小时候玩的能眨眼睛的布娃娃。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只是声音沙哑。
挚爱永逝,在几十年的孤独岁月里,李佩从不对别人提起爱人和孩子的死,不说自己的痛。她一生经历过无数次风雨,都视为浮云。表现出来是以宽广的胸怀忘掉自己的不幸,给别人创造幸福。她说过一句话,“我没有时间孤独,我每天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1999年9月18日,李佩先生被邀请到人民大会堂,国家授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4年后,李佩先生将直径8厘米,用99.8%纯金铸造,重515克的勋章,捐给了中国科技大学。同时把积蓄的60万给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30万。
没有任何的捐赠仪式,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212797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李佩星”。
面对多舛命运,李佩先生总是表现的平静淡然,沉着淡定。先生骨子里那种坚韧的力量,面对外界的纷繁和喧嚣,气定神宁,正所谓“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话形容精神世界无比富足的人。先生这一世的坚韧,正是源自于她高贵的灵魂,她是当之无愧的精神贵族。
李佩先生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大爱。她才是真正的女神,应该受到全民的敬仰,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应该得到最高的赞誉。我们敬佩屠呦呦,记得杨绛的同时,真的不能忘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