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要及時完成給《論壇報》寫的文章,馬克思工作到夜,已愈來愈成了經常性的現象了。五十年代,李蔔克内西乎每天在馬克思家作客,他回憶起馬克思時不勝驚歎地說:
“他工作的時間很長,而且,因為在白天常被攪擾(尤其是流亡生活的初期),他就熬夜。我們晚間開完什麼會回家已不早了。他通常還要坐下幹幾個鐘頭,而這幾個鐘頭又一點延長下去,幾乎通夜不息,到早晨才去睡覺。他的夫人不一次地嚴厲責備他,但他笑着說,他的脾氣就是這樣。”
然而像這樣持續多年地辛勤勞動,不管怎麼樣的好質,也是受不了的。從五十年代中期起,馬克思得了很痛苦的慢性病,而且病情日益加重,這是長期貧困和勞累的結果。
馬克思在科學工作方面是極為認真嚴謹的。他遵循這樣的原則:“研究必須詳細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不同的發展形态,并探尋出這各種形态的内部聯系。隻有在完成這種工作之後,實際的運動方才能夠适當地叙述出來。”
為了編纂和研究他搜集的資料,馬克思還不怕麻煩地做許多耗費時間的瑣碎事。他把書裡的每一處證據都仔細核對過。他總是找原始材料,間接的根據他是不采用的。甚至不重要的論據,他都要拿原始材料來對照,以緻為此而特地跑一趟圖書館。
為了能看懂第一手材料,他在幾年内又學會了——他早已精通法語和英語、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而且最後,在五十歲那年,還學會了俄語。他老是喜歡說:“外國語是人生鬥争的一種武器。”
他每寫一本書,總是積累許許多多資料,如筆記、提要、表格、大綱以及切實可行的計劃,編了詳細的内容目錄和每項内容的梗概。他常常把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成果寫在開本較大的2草稿本上。這是隻供自己查閱用的,還不是定稿。隻有在作出這些步驟以後,他才開始進行細緻的加工,以備出版。
他先是閱讀大量的書籍、報紙、專業雜志、官方公報、議會記錄以及所有搞得到的經濟統計和社會統計材料、工業的、商業的和交易所的行情表等等,經年累月地研究并且充分利用這些材料。
(格姆科夫《馬克思傳》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