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華植保 創作
一、認清蚧殼蟲——
蚧殼蟲種類五花八門,下圖為常見品種。它們為繁殖進化出三層保護工事,令人歎服!每雌蟲産卵3百-9千粒左右,吐白絲将卵囊包裹後,置于身體之下為一層保護;二層保護:它們分泌蠟質層,或身披各種形狀介殼護盾;第三層保護:它們在身體周邊結網掩護。是以,鮮見其真面目,危害大不說,傳統藥劑很難傷其本身和蟲卵——除非能攻其弱點!

二、蚧殼蟲的弱點是什麼?
1、一大弱點:它們4月底産卵于體下,5月初化成若蟲,離開母體後行動能力差,同時失去三層保護,身體脆弱,用傳統藥劑可一招制勝,是一年中殺蚧較好的手機視窗。
2、二大弱點:蚧殼蟲一年繁殖2-3代,9月間,蚧殼蟲交配受精後,雌成蟲在枝幹、根部和土縫内越冬,集中且虛弱,适宜修剪或藥劑定點消滅。
三、殲滅蚧殼蟲的方法(收藏篇)
1、把蚧殼蟲一鍋端,是指對蟲卵皆殺——使蟲口基數銳減的方法,5月上旬,可用吡丙醚+盡敵一類殺蟲殺卵劑,針對蚧殼蟲移動能力差的弱點,使其難于産卵(即使産卵也是廢卵),并使其難于蛻皮,難于羽化,斷其繁殖,且成本低廉。
2、 秋冬季清園,修剪并燒毀蟲枝,針對受精雌成蟲集中且弱小特點,用吡丙醚、或石硫合劑等進行全園噴霧,殺滅越冬害蟲及其卵塊;還可在春季殺蚜時,與幾丁質合成酶抑制劑一起使用,如吡丙吡蟲啉、氟啶吡丙醚、螺蟲吡丙醚等,一并消滅越冬雌成蟲。
3、 對蚧殼蟲發生區域的控制,重視初發,不存僥幸,修剪銷毀蟲枝,并進行2-3次小範圍殺蟲殺卵處理。勿等其大量繁殖再行控制,虛耗人力、物力,作物損失也不小。可找準蚧殼蟲的弱點,一舉殲滅。